第007章 大刀會之亂
斷手的嗎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007章 大刀會之亂,民國:萬民請願讓我稱帝?,斷手的嗎嘍,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震旦歷1900年7月20日,京師郊外。
烈日炎炎,塵土飛揚。一隊身著紅色短打、頭扎黃巾的大刀會拳民正在向京師方向推進。他們高喊著“扶清滅洋“的口號,手中揮舞著大刀長矛,氣勢洶洶。
袁天放站在城牆上,藉助望遠鏡觀察著這支隊伍。他的額頭上滲出細密的汗珠,不知是因為炎熱還是緊張。
【這場面,簡直就像是古代版的“殭屍大軍“啊。】袁天放暗自吐槽,同時心中也升起一絲憂慮,【如果不能及時控制局面,恐怕真的會引來列強的軍事幹預。據說英格蘭已經在海津增派了軍隊,北熊國也蠢蠢欲動。】
“大人,大刀會已經攻破了通縣,正在向京師逼近!“一名士兵匆匆跑來報告,“不過,他們內部似乎起了衝突。有人主張直接攻城,有人則想先剿滅教堂。“
袁天放眼前一亮,【這倒是個可以利用的機會。】他轉身對身旁的副將說道:“傳我命令,按照計劃行事。記住,要把傷亡控制在最小範圍內。同時,派人去煽動他們內部的矛盾。“
就在這時,袁天放悄悄啟用了“清明上河圖“。在他的腦海中,一幅鳥瞰圖緩緩展開,顯示了大刀會的進攻路線和周圍的地形。然而,使用金手指的副作用越來越明顯,一陣劇烈的頭痛襲來,他強忍著不適繼續觀察。
【該死,這金手指越來越不穩定了,得想辦法提升它的能力才行。要是能像遊戲裡那樣升級就好了。】袁天放暗自思忖,同時感到一絲緊迫感。
根據“清明上河圖“的指引,袁天放迅速調整了防禦部署。他派出一支輕騎兵繞到大刀會後方,同時在前方設下埋伏。
“記住,我們的目標是瓦解大刀會計程車氣,而不是殺傷他們。“袁天放對身邊的將領們強調道,“儘量使用警告性的炮擊和迷霧彈,避免直接殺傷。我們要的是把他們變成我們的棋子,而不是敵人。“
【要是能有現代的防暴裝備就好了。】袁天放暗自嘆息,【不過,這種情況下,或許心理戰術更有效。孫子兵法說得好,'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正當大刀會即將接近城牆時,袁天放突然下令鳴金收兵。城門大開,一隊手持白旗的使者走了出去。
大刀會首領見狀,不由得一愣。他們原本以為會遇到激烈的抵抗,沒想到對方卻主動示弱。
“大刀會的諸位大哥,“為首的使者高聲喊道,“朝廷已經知道了你們的冤屈。老佛爺特意派我們來慰問你們,還帶來了賞賜。“
話音剛落,幾輛裝滿糧食和銀兩的馬車緩緩駛出城門。大刀會成員們頓時議論紛紛,有人動心,也有人懷疑這是詭計。
“別聽他們的!這是洋人的奸計!“一個面容兇狠的拳民大聲喊道。
“但是...我們已經好幾天沒吃飽了...“另一個瘦弱的拳民小聲嘀咕。
“你這個叛徒!“兩人頓時扭打起來。
就在這時,天空中突然響起一陣奇怪的聲音。所有人抬頭望去,只見一個巨大的熱氣球緩緩升起,氣球下掛著一個大喇叭。
“這是天降神兵!“有人驚呼道。
袁天放的聲音透過喇叭傳遍全場:“大刀會的兄弟們聽著,朝廷已經知道了你們的訴求。我們共同的敵人是那些欺壓百姓的貪官汙吏和外國侵略者。現在,老佛爺願意接見你們的首領,共商大計。你們何必要自相殘殺呢?“
這一招果然奏效,大刀會成員們頓時陷入了更大的混亂。有人跪地叩拜,有人將信將疑,還有人開始激烈爭論起來。
就在這時,袁天放派出的輕騎兵突然從後方殺出,同時埋伏的軍隊也從兩翼包抄而來。頃刻間,大刀會就被包圍了。
“放下武器的,都是朝廷的好兒郎!“袁天放繼續透過喇叭喊話,“執迷不悟的,就是和朝廷作對!“
在這種心理和物理的雙重壓力下,大部分大刀會成員很快就放下了武器。只有少數頑固分子還在負隅頑抗,但很快就被制服了。
危機解除後,袁天放長舒一口氣。然而,他知道這只是開始。他轉身對身邊的蘇雅筠說道:“蘇小姐,多虧了你提供的情報,這次行動才能如此順利。不過,我總覺得事情沒這麼簡單。“
蘇雅筠神色凝重地點點頭:“袁公子慧眼如炬。我剛剛得到訊息,載漪正在密謀什麼,而且英格蘭駐華公使已經向其政府發出了求援訊號。“
袁天放眉頭緊鎖:“看來,這場風波還遠沒有結束。我們得做好應對更大危機的準備。“
就在這時,一名傳令兵匆匆跑來:“大人,大事不好!朝廷來旨,說是德意志公使克林德在通往使館的路上被殺害,各國公使館已經被圍困!“
袁天放聞言,心中一沉。他知道,局勢正在向更加複雜的方向發展。歷史的洪流似乎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果然,歷史的車輪不是那麼容易改變的。】袁天放暗自思忖,【不過,這反而給了我更多的機會。只要能好好運作,就能在這場風暴中立於不敗之地!但是,接下來該如何應對呢?】
夜幕降臨,袁天放站在城牆上,遠眺著京師的方向。他知道,一場更大的風暴正在醞釀。而他,將在這場風暴中扮演怎樣的角色,還有待時間的檢驗。
【無論如何,我一定要改變這個國家的命運。不能讓歷史重演!】袁天放握緊拳頭,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