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風徐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臨行,穿越初唐從上吊開始,狂風徐徐,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中軍營地。
晨。
今日就要啟程的陳叔達、崔信正在與李善、溫彥博商量最後一些事務,主要還是關於後勤軍械的相關補給,以及部分將校、官員的調任。
在短時間內兩度遭突厥、梁軍大掠全境,直接摧毀了原州、會州、靈州三地上至州府,下至縣城的官吏體系,不說其他的,百泉縣令李玄德是肯定會被罷職的,還有早在兩個月前就戰死的平涼縣令等等。
“真的好稟明陛下,建言延州、涼州兩地發兵?”竇軌最後笑著如此問。
其他人看不出來,但竇軌這種沙場老將是心裡有數的,延州出兵的可能性都不大,涼州那邊是一點可能性都沒有。
李善嘿了聲,“稟明陛下吧,主要是延州……即使不直襲統萬城,也能沿秦直道往北試探一二。”
“延州總管梁禮,原為長史,一直是段德操副手,頗有韜略。”竇軌點點頭,“只要不冒進,理應無虞。”
正事說完,幾人隨口閒聊了幾句,溫彥博又提起了那位被梁洛仁舉薦出仕固原縣尉的皇甫黎。
“前隋漢王楊瓊於幷州起兵謀反,皇甫誕時為司馬,信入長安,皇甫無逸慟哭不已。”陳叔達嘆道:“旁人問之,皇甫無逸言,吾父生平重節義,必無苟免者。”
溫彥博介面道:“前隋煬帝於江都駕崩,王世充篡位,時在洛陽的皇甫無逸孤身回關,不肯附賊,父子均以節義名重一時,不料如今……”
這個就有點扯淡了,李善嘴角撇了撇,皇甫誕還能說是節義,皇甫無逸那也能叫節義?
不肯附和篡位自立的王世充,投奔同樣是篡位自立的李淵,這叫哪門子的節義啊?
當然了,李唐最終一統天下,才使得皇甫無逸的行為有了正統性。
也正是父子兩人均以節義揚名,才反襯出了皇甫黎叛變的惡劣性,也才使得皇甫忠不得不的無奈之舉。
皇甫忠的確是有苦衷的。
都說皇甫一族以固原,也就是古時的安定為郡望的,但實際上他們最早是以京兆為郡望的,千年來族內人傑數不勝數,歷朝歷代均有出仕者,其中也不乏名留青史的人物。
東漢末年大名鼎鼎的涼州三明之一的皇甫規,平定黃巾之亂的皇甫嵩,針灸鼻祖皇甫謐都身居高位,流芳千古。
但自晉朝後,家道中落,雖不乏出仕者,但直到皇甫誕才得以封爵,而且還是追贈的。
皇甫無逸雖然無甚功勞,但因其父而得以封爵平輿侯,再到唐初,因為是前隋舊臣,在武德元年的爵位大放送中被封爵為滑國公。
但說到底,皇甫一族就是因為皇甫誕、皇甫無逸兩度不肯附賊才名重一時。
而如今遠在蜀地的皇甫無逸年邁多病,垂垂老矣,皇甫黎又投靠了梁師都,將父祖輩的名望全都葬送,一個不好,皇甫一族就要衰落下去。
對於皇甫忠這樣的世家子弟來說,沒有什麼比家族門楣更加重要,沒有什麼比家族衰弱更可怕,為了振興門楣,他們什麼都肯幹,他們什麼都敢幹。
所以,皇甫忠只有一個選擇,在唐軍收復三州的過程中有所建樹,才能保證門楣不墜。
對此,溫彥博、崔信、張文瓘這些世家門閥出身的都心有慼慼焉。
倒是個可以用的人物,李善當日就做出這樣的判斷,只是一時半會兒拿不定主意將皇甫忠用在哪兒,收入帳下打理文書或者舉薦出仕,甚至召其隨軍,未必能發揮得出皇甫忠的用處。
竇軌瞄了眼若有深思的李善,隨口道:“都已經兩天了,固原那邊也沒什麼訊息,只怕梁洛仁不會放歸皇甫黎。”
“那就等著唄。”李善無所謂的說:“既然徵召為縣尉,那應該安全無虞,倒是梁師都此舉,顯然有意紮根原州。”
這是顯而易見的,靈州、會州在簫關以北,人口不多,別說望族了,因為連年征戰,就是鄉間豪族都找不出幾家,梁師都有意與大唐爭雄,不可能放棄原州,那就不可能忽視原州第一世家皇甫氏。
崔信小聲嘀咕了幾句,李善偏頭看了眼,心裡暗罵這位岳父大人真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啊,皇甫黎也不是個蠢人,但若不接受梁軍的招攬,其祖母、母親、妻子,除卻皇甫忠之外的三個兒子都在身邊,一旦梁軍舉刀,那皇甫一族嫡系差不多就全軍覆沒了,安定皇甫氏也算是被族誅了。
皇甫一族雖然源遠流長,但名望不能與五姓七家相提並論,別說次一等的京兆杜氏、韋氏、河東薛氏等等,就連再次一等的天水趙氏都比其要高得多,梁師都是有下狠手的可能的。
換句話說,皇甫忠是以一人身染汙名來保全全族,李善覺得他應該與皇甫忠有所聯絡或者默契。
竇軌嗤笑道:“若是城破之日,立時自刎……”
現在想想,這的確是最好的選擇,李善無奈的擺手,“求生畏死,人之本能,不可苛求。”
說得簡單,但自殺……不是每個人都能下這個決心的,即使下定決心到了最後關頭說不定也要畏縮,豈不聞千年後的那位“水太涼”?
都到了湖心了,閉著眼睛邁一步就行,硬生生還是打漿回了岸。
聊了許久,外間有親衛來報,都已經準備妥當了,李善起身行禮,“各軍將校,各地官員調配,以及軍械、鎧甲補充,均拜託江國公了。”
“分內職責罷了。”
“此外,與梁軍換俘一事,關係宗室,還請陛下定奪。”
李善那日用皇甫黎的藉口把陸季覽打發走,也有這方面的原因,之前放歸突利可汗自己有充足的理由,也有刻意為之的因素,但這次的換俘還是要事先請示的,畢竟關係到襄邑王李神符。
一直送出十里,李善才止步望著緩緩向南的車隊,崔信昨夜用極為鄭重的口吻說了,若不能速勝,經年累月,那還是要儘早脫身的好。
說話時候的崔信臉色有些怪異,李善難得的沒有聽懂,好一會兒才反應過來,這是在提醒自己,別誤了明年五月的婚期。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