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二二八章 關於磁懸浮,大國實業,文屹,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楊守拙點頭:“行吧。我提前告訴你一聲,仿米-24的直升機快做出來了。到時候試飛沒問題就叫你去看看。”
李文軍笑了笑:“好。”
嘿嘿,我肯定比你快!!
楊守拙說:“哈哈哈,想不到,一九九四年,這麼快,我們就能造出軍用直升機了。”
李文軍聽到“一九九四年”這幾個字,抿起嘴。
他總覺得自己有什麼重要的事情沒想起來。
是什麼呢?
外面的園丁跟保安在聊天:“好多天沒下雨了,還好上面有水庫,天天放一點水,不然真的是乾死了。”
乾旱,下雨……
啊,對了,今年六月桂粵湘贛四省會有特大洪水,不是普通的洪水,是能把省城淹成海那種。
李文軍問楊守拙:“地鐵修得怎麼樣了。”
楊守拙說:“第一期工程爭取兩個月內結束。”
李文軍:“排水設施都試過嗎?六月前一定要好好試一下。準備好防汛的物資。沙袋,潛水泵一個不能少。”
楊守拙說:“嗯?怎麼忽然說這個。”
李文軍笑了笑:“你知道的,廣東的天氣,端午節前都會連續暴雨,你們本地人不是叫‘龍舟水’嗎,下到江河水漫。早做準備總是沒有錯。”
楊守拙:“嗯,我回去交代一聲。”
然後李文軍又給譚打雷打電話,說讓他把“文軍新城”裡還沒做好的基坑趕在六月之前做完。又打電話給水電站,讓他們六月前要把水庫裡的水全部放完,準備迎接汛期。
看李文軍這麼緊張,楊守拙想起修水庫那年,李文軍說乾旱,結果就真的乾旱了。
他也不敢怠慢,也去打電話了。
打完電話回來,李文軍問他:“上次說的那個規範氣功的事情,你反應上去了嗎?”
楊守拙說:“上面還是有點猶豫,畢竟這裡面還有中醫和傳統中國功夫和氣功在裡面,一棒子打死也不好。如何規範也是個問題。”
李文軍點頭:“嗯,確實,那等吧。”
楊守拙皺眉:“等什麼?”
李文軍:“等能讓上面下決心規範氣功的事情發生。”
霓虹國的一個邪教組織,在一個繁華大都市的地鐵裡,實施了一起恐怖襲擊事件。七人死亡,其中包括一名懷孕的女性,還有六百人受傷。
楊守拙意識到,這就是李文軍說的“能讓上面下決心規範氣功的事情”,趁熱打鐵再次向上面提出這個建議。
上面開始認真考慮這件事情。
------
那天姜長航給李文軍打電話,說他交付了地鐵的試執行的車輛,想來跟李文軍談談。
算起來他們也有半年沒見了,李文軍特地排開了一些工作,專門留了時間給姜長航。
兩個人見了面還是很親熱,就像是多年並肩作戰的戰友。
坐下後,姜長航說:“我來是來感謝李董一直以來對我們的支援。沒有你,我們的技術進步沒有那麼快,產品質量也做不到那麼好。”
這樣說,已經是很委婉了,其實車輛廠的關鍵材料和裝置都是李文軍這邊生產研發。車輛廠只是研究怎麼組裝和執行順暢。
李文軍笑了笑:“車輛廠的成績大部分是姜董的功勞,我只是幫了一點小小的忙。”
如今南方車輛廠也升級為南方車輛集團,姜長航是董事長。
慢慢還要做上市。
他很欣賞姜長航。其實按照他的能力完全可以去大城市擔任更高的職務。可是自從來了車輛廠以後,他就紮根在了這裡,專心搞研發和生產。
在他的帶領和李文軍的支援下,株市的車輛廠在技術和質量方面已經遠遠超過了北方車輛廠,成了國內的龍頭。
姜長航嘆息:“李董一直很謙虛,也很給我留面子。海城地鐵公司來向我們定製地鐵列車,也得益於李董在穗城地鐵一戰成名。”
李文軍點頭:“其實我們是雙贏。你們有訂單,我們也受益。”
姜長航微微點頭:“這個倒也是實話。不過像李董這麼清醒的人不多。好多企業都只想著打壓對手。”
就連北方車輛廠,一開始不也是想借著他們離中央近,想打壓他們嗎?
要不是李文軍一舉讓北方集團萎靡不振,楊守拙和三大家又在李文軍的要求下力挺南方車輛廠,他的廠哪能有今天。
其實他願意留在南方車輛廠也就是衝著李文軍和楊守拙的支援。
去別處,可能就沒有這麼好的合作伙伴了。
李文軍微微點頭:“不知道姜董有沒有組織技術人員上次我從俄羅斯回來帶給你的磁懸浮列車的資料呢?”
姜長航:“有的。這個說起來原理也簡單,就是利用電場產生的磁場,讓列車在框架或者隧道里懸浮,所以列車行進中只有空氣阻力,不會有輪子和軌道或者地面的摩擦阻力、滾動阻力。主要由懸浮系統、推進系統和導向系統三大部分組成。我們對這個還是很感興趣的,所以組織技術人員一起查閱一些資料,諮詢國內的專家。國內其實有個大學已經在研發這個。可是現在這方面技術比較先進的國家是霓虹,德意志。我們都沒有辦法獲得技術交流的機會。”
李文軍說:“其實磁懸浮列車主要分成兩種,一種是超導磁懸浮,一種是常導磁懸浮。按照速度又分為高速磁懸浮和中低速磁懸浮。高速磁懸浮在已經解體的超級大國和漂亮國都失敗了。他們當時是為了比誰更快。霓虹和幫子就清醒很多,悶頭研發低速磁懸浮。據我所知他們的已經開始試執行了。學開車的時候,教練總說,只要慢,技術差一點也能保證安全。其實這個法則對所有交通工具都適合。我們起步晚,踏實一點,不要一開始就奔著高速去,也從中低速開始吧。”
姜長航點頭:“是的,我也是這麼想。”
李文軍說:“這個研發的過程漫長而艱難。德意志的電磁懸浮,從發明到實現商業化應用,用了六十多年。霓虹的低溫超導磁懸浮已經用了四十多年,估計高溫超導磁懸浮要用還要三十年左右才能實現商業化應用。漂亮國都放棄了,一段時間,最近又撿起來了。可見這個技術還是很有前景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