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散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三六章 中醫藥,任重而道遠,重生之藥材大佬,四海散人,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說說東醫吧。
以前朝鮮半島是沒有中醫的,有的只是些巫醫,治病全靠蒙。
治好了是上天的旨意,治不好是你該死。
好吧,古時候的醫療大部分都是這樣的。
在漢朝時期設立了漢四郡,大批的中原漢人進入了朝鮮半島。
中醫傳入了朝鮮。
朝鮮也漸漸的有了大夫這個行業,也學會了用草藥治病的手段。
但並沒有形成體系。
朝鮮半島醫術真正形成體系的是大明萬曆時期。
這個時候出現了萬曆三大徵的抗倭援朝。
朝鮮在這場戰爭中軍人傷亡約30萬人,平民傷亡約100萬人。
興許是這場戰爭的原因,朝鮮對醫療技術的發展和普及有了比較深的認知。這一年,朝鮮的醫師許浚經過朝鮮宣祖的同意,開始編纂一本讓一般百姓也看得懂的醫書,能夠讓百姓們自治自救。這本醫書就是《東醫寶鑑》。
公元1610年,《東醫寶鑑》編纂完成,於三年後刻版刊行。
從此以後,朝鮮醫術進入了系統時代。
朝鮮醫學界把這本書奉為神作。
說是編纂,不如說是摘抄,這本醫書的90%以上的內容都來自《傷寒論》、《醫學入門》等83本中醫著作。不得不說,這本醫書抄得還真全面,全書分為內景篇、外形篇、雜病篇、湯液篇、針灸篇五篇,內容豐富有條理。
可以這麼說,許浚一個人透過數年的努力,把華夏數千年的醫書的整合進了一本書裡。
當然了,華夏傳統中醫體系比較多,各有各的特色,整合進一本書實在是有些太過牽強了。
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
但這並不影響這本書在朝鮮半島的傳播。
東醫是韓國的國粹,括弧他們是這麼認為的。
雖然在華夏一些專家眼中,東醫寶鑑這玩意就是縫合在一起的玩意,根本就比不得華夏完整系統的中醫體系。
但人家就是憑藉這種縫合在一起的玩意幹出來名堂。
2009年7月31日,《東醫寶鑑》成功申遺,成為聯合國“世界記憶遺產”名錄中第一部醫學著作。
這個訊息傳到國內的時候,引發了很大的反響,許多網民擔憂中國的“中醫”會被韓國據為己有。
對此,韓國媒體表示,“中國方面的反應太過敏,我們申報的是‘韓國的傳統醫書’,又不是中醫。”
估計他們也不好意思說裡面的內容是原創吧。
不過以棒子國的尿性,用不了多久,這些也都是他們的了。
國人也是乾著急,也沒辦法。
東醫寶鑑的確是人家的寫的,雖然是抄的,但也是幾百年前抄的,而且那個時候也不講究版權。
人家拿自己的書去申請,你似乎也說不出什麼來。
東醫寶鑑的成功申遺,也從側面也說明了一個問題。
華夏對中醫的重視程度實在是太差了。
《傷寒論》、《本草綱目》等等華夏巨著,居然沒有被世界任何醫學論文庫所收納。
也就是說,世界根本就不知道有這些著作。
或許用不了幾年,當華夏人使用傷寒論,本草綱目進行論文申辯的時候,很多外國人就會產生質疑。
你們的內容不是出自《東醫寶鑑》嗎?
這是你們的原創嗎?
可能申遺不像論文答辯那麼簡單,但想想還是很悲哀的。
其實韓國近代東醫發展的也很緩慢,主要也是受到西醫的衝擊。
但是人家在七八十年代就確立了韓醫的特殊傳承。近些年更是大力的鼓勵韓醫東藥的發展。
東藥也順利的打入了世界市場,成為了僅次於日本漢方的存在。
反觀我們在幹什麼?
五六十年代,中醫中藥是華夏治病的主流,為華夏的醫療事業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而改革開放以後,我們建立起了完整的西醫體系,卻把中醫中藥幾乎消滅殆盡。
一些深層次的原因就不說了,中醫中藥行業根本就是被自己人給搞死的。
理由嘛!
也很簡單,擋了他們的財路。
擋人財路,殺人父母。
所以他們要往死裡搞中醫中藥。
華夏中醫中藥想要崛起,還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事情。
說完了東藥,再說說小日子的漢方藥吧。
小日子的二百多漢方藥,實際上就是華夏中醫體系的經方,百分之九十出自《傷寒雜病論》,還有一部分是來自華夏的一些傳統藥方。
好吧,又是華夏的東西。
漢方有缺點嗎?
有!
經方自出世那一刻就有缺點。
按照中醫的說法,百人百性,不可按照一個方子治病的。
所以要在經方的基礎上對藥材進行增減。
這就是時方。
經方和時方的互補,才成就了華夏中醫藥體系的完整。
當然了這樣考較中醫大夫的能耐。
華夏中醫一直講究醫藥並舉的。
小日子沒有完整的華夏中醫藥體系,也沒有自己的中醫培養體系,他們的漢方大夫是不能熟練的使用經方和時方。
所以他們才會獨出心裁重藥不重醫,重經方不重時方。
改革開放幾十年,小日子從華夏弄走了幾千張藥方,然後拿回去進行研究改良,並在世界上申請了專利。
小日子的中藥方專利佔據了世界百分之九十。
華夏呢?
只有區區百分之零點幾。
數十年數百年以後,華夏人想說中醫中藥起源於華夏,恐怕會被小日子嘲諷。
既然是起源於華夏,那你們怎麼沒有專利?
專利都沒有?
還好意思說是起源你們。
專利的丟失只是一個方面,更嚴重的是華夏中醫藥日後要進入國際市場,你必須向小日子交鉅額的專利費。
這下就尷尬了。
在世界範圍內,小日子已經把經方做到了極致,眼瞅著無法突破,所以就另闢途徑研究起了製藥過程。
在華夏中醫眼中,製藥就是末節,屬於術的範疇。
正經中醫是不屑玩術的。
玩術,那是你沒有本事。
但小日子卻將玩術一道發揚光大了。
他們改進了華夏傳統的煎煮熬製的程式,把藥材做成了顆粒沖劑,讓其能夠更方面的使用。
他們還改進了製藥方法,提存了藥材的藥性,使製作出來的中藥更精純。
說到這裡,再看看華夏中醫的發展。
還是不變的配方,還是不變的流程。
雖然重視傳統是一種美德,但也不能太過保守。
時代不同了,也該有所變化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