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臭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4章 詭異的戰爭,五代十國往事,南無臭蛋,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詭異的戰爭】
李存勖在汴州短暫經營之後,於12月駕臨洛陽,並於次年(同光二年,924)二月,“有事於南郊”。
有意思的是,這次郊天大典所用器物都是朱友貞精心準備的。那是貞明三年(917)12月,朱友貞計劃在新年到來的時候有事於南郊,結果楊劉失陷,謠傳河東軍逼近汴州,滿朝震怖,於是急匆匆返回汴州。人都回來了,但準備好的全套的物品都留在了洛陽。於是李存勖廢物利用。
百官稱賀,宰相豆盧革率百官給李存勖呈上尊號:昭文睿武至德光孝皇帝。
在後唐取代後梁之後,各地藩鎮紛紛表示祝賀,承認了後唐政權的合法性。這其中既有原先向後梁稱臣的藩鎮,如馬殷、高季昌、錢鏐,也有不承認後梁的如淮南、鳳翔、南漢。
值得一提的是,除勢力最弱的鳳翔李茂貞向後唐稱臣外,淮南、前蜀、南漢只是對後唐表示友好和平,而不是稱臣,堅持兩國平等。
李存勖以詔書的形式給淮南送去滅梁的訊息,淮南方面拒籤,因為淮南未向後唐稱臣,你沒資格給我們“下詔”。於是,李存勖不得不使用平等的外交禮儀,遞交國書,稱“大唐皇帝致書於吳國主”,淮南方面的回信則稱“大吳國主上書大唐皇帝”;
前蜀王衍遣使朝貢,稱“大蜀皇帝上書大唐皇帝”;
南漢劉巖遣使朝貢,稱“大漢國王致書大唐皇帝”。
總之,“十國”中已經稱帝或馬上稱帝的,都堅決捍衛自己的主權獨立、領土完整。後梁不是我們的宗主國,後唐也不是;朱氏不是我們的主子,你也不是。咱們井水不犯河水,各自安好。
同時,新羅、奚、渤海國、回鶻、黑水國、突厥、党項、女真等使節接踵而至,進貢祝賀。而且大部分是在一年多的時間裡多次入貢,不辭辛勞。
原因很簡單,後唐剛剛平定天下,急需得到廣泛的認可,這是“進貨”抄底的好時機。
沙陀人民的老朋友——契丹,也不甘寂寞,同樣第一時間派來了使節表示祝賀,但契丹人的祝賀最為特殊,因為除了奉送禮物表示友好之外,還提出了一個小小的要求:請割讓貴國幽州。
——割讓土地?抱歉,我們中原人實在不能理解你們遊牧蠻子的幽默。
——好吧,那我們就使用武力來讓你們加深理解。
契丹又雙叒叕南下犯疆,侵襲幽州、蔚州等北部領土,兵鋒一度深入到易州、定州。
李存勖命李嗣源掛帥,降將霍彥威副之,兵發幽州。
後唐與契丹的這次戰爭打得非常詭異。
李嗣源掛帥出征,不到10天,就收到奏報,說契丹人已經主動退出邊境,返回塞外。於是詔令李嗣源班師。兩軍並未照面,就偃旗息鼓,乾打雷不下雨。
短短兩個月後,鎮州奏報,契丹人又來了。李存勖命李嗣源進駐邢州,命李從珂、趙德鈞率領騎兵巡邏警戒。
這一次,河朔地區烏雲密佈。李嗣源和他的養子李從珂磨刀霍霍,要再為帝國立一大功。
然而契丹人卻向東襲擾了幽州盧龍軍轄境,並陳兵幽州城外,契丹騎兵漫山遍野,一眼望不到頭。不久之後,契丹軍隊對幽州發動了攻擊。
李存勖撥給李嗣源三萬七千禁軍,命他北上抵禦契丹。
雖然契丹發動戰爭的理由是求割幽州,大部隊也兵臨幽州城下,發動了試探性進攻。但佔領幽州不是契丹的真實訴求。這才是這場戰爭詭異的地方。
契丹人充分發揮了騎兵作戰的機動性優勢,在帝國遼闊的北疆縱橫馳騁,從東面的幽州到西面的太原,都是契丹人遊擊襲擾的目標,每當後唐大軍趕到,契丹人就會迅速轉移,來無影、去無蹤,幽州、鎮州、太原相繼奏報遭受攻擊。
除了老生常談的原因——契丹並沒有做好吞併中原的準備,也不具備這種實力,所以劫掠才是他們的主要目的,掠奪錢糧、人口等戰略資源。
另一個原因則是契丹要面臨著“外患”。
首先是渤海國。渤海國位於今天的東北地區、朝鮮半島東北部、俄羅斯遠東地區,在契丹勢力範圍的東面。耶律阿保機雄才大略,他意識到渤海國的存在是他南下侵擾中原的障礙,一旦契丹深入中原,渤海國就會威脅契丹後方。
欲滅中原,必先滅渤海。這是耶律阿保機的大戰略。
渤海國才是契丹的真正意圖,而對於幽州等地的襲擾,實際是耶律阿保機對中原的試探和牽制。
所以一旦中原主力部隊北上,契丹軍隊就會不戰而退,儲存實力,並對西面的河朔地區、河東地區進行騷擾,以分散後唐對幽州的增援。
用幽州牽制後唐,用河東、河朔牽制幽州。這是耶律阿保機的一盤大棋,也是這場戰爭的詭異表象的本質邏輯。
其次,是耶律阿保機也不曾設計到的小意外——女真、回鶻、黃頭室韋聯合起來對契丹發動了攻擊。
契丹人打幽州,不是真心實意;後唐救幽州,也是三心二意。雙方共同促成了這場戰爭的詭異。
後唐為什麼會三心二意呢?因為潞州又出亂子了。
後梁滅亡時,天下最惶恐不安的藩鎮應該非潞州莫屬了。
河東名將李嗣昭在鎮州前線陣亡之後,次子李繼韜聯合諸弟發動兵變,囚禁李嗣昭長子李繼儔,求為潞州節度。當時李存勖正三面臨敵,對潞州退讓妥協,任命李繼韜為潞州安義軍留後。
隨後,李繼韜與弟弟李繼遠等密謀,認為李存勖難以脫困,必為後梁所敗,於是叛晉降梁,舉潞州之地向後梁納款歸附,被朱友貞任命為潞州節度使,加宰相銜。
潞州是太原的南大門,李繼韜的背叛使得太原門戶頓開,河東心臟完全暴露於敵人的槍口下。後梁也因此制定了一個四路大反攻的軍事計劃,打算一舉消滅河東李存勖。
如果不是後梁也出現了康延孝這個叛徒,盡洩軍機,並獻上“左勾拳”的平梁之策,歷史很有可能會在這一年改寫,將會呈獻一個截然相反的劇本,歷史無法假設,但我們可以意淫一下:後梁主力以潞州為跳板,“直拳”掏心,兵臨太原城下,李存勖全家自焚,文武百官投降歸順、請求赦免,李存勖在沿河前線被部下誅殺,人頭送到汴州報功……也許大梁可以一直堅持到蒙古鐵騎的出現。
總之,李繼韜絕對是後唐頭號大叛徒,罪不容赦。李繼韜對此心知肚明,等後唐滅梁的訊息傳來,李繼韜惴惴不安,在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李繼韜義無反顧地走上了當漢奸的道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