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臭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71章 高季昌之死,五代十國往事,南無臭蛋,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一次,南吳接受了荊南高季昌的稱臣請求,冊封高季昌為“秦王”。

淮南稱帝,與中央王朝公開分庭抗禮,而荊南又奉南吳正朔,已經突破了中央王朝的底線。李嗣源詔令南楚出兵討伐荊南。

馬殷奉詔出兵,命大將許德勳掛帥,以四子馬希範做監軍,北伐荊南。

高季昌的侄子高從嗣單槍匹馬,逼近南楚陣列,抬槍點指,“將士們浴血疆場,不過是為了一兩個人(馬殷、高季昌)的事罷了,他們死得太冤。我是高季昌的侄子,你是馬殷的兒子,這樣吧,咱倆陣前單挑決鬥,以你我二人的性命來決定勝負,如何?小子,你敢嗎?”

“匹夫之勇!”馬希範環顧左右,“誰願替我擒斬此賊?”

南楚副指揮官廖匡齊請纓出戰。

在演義中,常見雙方主將單挑,實際在真實的歷史上,主將單挑絕對十分罕見,而這一次是正史中明確記載的。具體過程並未描述,只說廖匡齊擊中了高從嗣的前胸,碎其肋骨。由此推斷廖匡齊使用的應該是狼牙棒之類的重兵器。

南楚軍隊士氣大振,荊南軍隊潰敗。

於是高季昌再次向南楚求和,許德勳遂退兵。

然而高季昌卻趁南楚不備,突襲嶽州,一舉將其攻克,並生擒嶽州刺史李廷歸等三十四人,全部送往淮南報功請賞。

我們已經無數次地強調荊南的戰略地位了,中央政府允許他囂張,允許他跋扈,甚至可以允許他高度自治,但堅決不能允許他叛國投敵。既然南楚馬殷不能討平之,那就只有中央政府親自出馬了。雖然李嗣源當時正在討伐定州王都,但荊南的隱患並不亞於契丹的威脅。

在這一年,天成三年(928)9月,李嗣源不得不兩線作戰,北面征討勾結契丹的定州王都,南面征討叛附淮南的荊南。

李嗣源命大將房知溫掛帥,派出宦官到各道、各鎮調集部隊,於襄州集結。

如今,高季昌治下的荊南只有三州之地,即荊、歸、峽。西方鄴之前曾攻克歸州,但很快又被高季昌奪回。李嗣源發動第二次平荊戰爭動員令時,忠州刺史王雅捷足先登,再次攻克歸州。

中央的主力部隊還未完成集結,高季昌手裡已經只剩兩州之地了;南楚馬殷也在摩拳擦掌,要報嶽州一箭之仇。

荊南的形勢岌岌可危。

在這千鈞一髮之際,高季昌同志不幸得腳氣,死了,享年71歲。

“病腳氣而卒。”——《舊五代史》

腳氣會致命嗎?如果不是史官故意開玩笑的話,以我個人目前的認知,我認為高季昌應該是死於糖尿病的併發症,足部潰爛是其典型病症。

高季昌有子九人,史籍記載的有五人;有五個女兒,全都失其名,據說五姐妹全都沉迷道教,分別在佛華寺、菩提寺、莊嚴寺、石佛寺、**寺出家,然而另有權威史料記載他的其中一個女兒嫁給了大將倪可福的兒子倪知進。

歷史上對高季昌的評價還是比較高的,說他雖然是一介武夫,卻能禮賢下士,善待知識分子。

當時有個著名貫休和尚,早年在兩浙活動,曾作詩《獻錢尚父》獻給錢鏐,其中一句“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廣為傳誦。

錢鏐很高興,但要他把詩句中的“十四州”改成“四十州”。貫休和尚斷然拒絕,於是遭受冷落。

“州亦難添,詩亦難改。閒雲孤鶴,何不可飛?”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貫休和尚於是往西雲遊,進入到荊南地面。

當時荊南的軍政一把手還是成汭,恰逢成汭過生日,諸位幕僚與貫休等社會名流紛紛獻詩恭維。成汭也是個不認識幾個字的大老粗,但他仍要附庸風雅,藉著過生日搞個賽詩會,得到了一百多首馬屁詩,他只顧著高興,卻根本不懂詩的意思,於是就委託頭號謀士鄭準當評委。

據記載,貫休的詩技壓群雄,應得第一。但鄭準暗箱操作,讓自己的詩排名第一,貫休和尚的詩排第二。

貫休和尚為此非常憤怒,放出狠話,說就憑你們這種垃圾綜藝節目,政權早晚要完蛋!

不多久之後,成汭虛心地向貫休和尚請教問題,貫休還為上次遭黑幕而憤憤不平,於是賭氣撂挑子,說道:“想請教問題啊?那你得高築法臺,登壇而授,豈能草率?”

成汭勃然大怒,“老子給你臉了是不?”於是把他哄走。

貫休遂作《病鶴詩》雲:“見說氣清邪不入,不知爾病自何來。”這就是有文化、有知識、有修養的人罵街,翻譯過來就是“你他媽有病吧?”

不久之後,荊南地區的軍政一把手就成了高季昌,久仰貫休和尚的大名,厚加禮遇,將他安置在龍興寺。

有人前來拜謁貫休和尚,聊天中提到荊南地區整治黑暗,感慨百姓水深火熱。貫休和尚於是又作《酷吏辭》,批判高季昌當局。

高季昌非常不高興,於是也開始疏遠他。雖然疏遠貫休,但“不甚罪焉”。

貫休繼續向西,來到了蜀地。當時蜀地的一把手是王建。貫休獻詩云“一瓶一缽垂垂老,萬水千山得得來”。貫休也因此得到了“得得和尚”的外號。

王建大喜,賜其“禪月大師”稱號,為他修建龍華道場。在蜀地日子裡,貫休多次獻詩拍馬,曾在王建過生日時獻上“堯銘舜頌”兩章。

貫休最終圓寂於蜀地。

我不否認貫休和尚在中國詩詞、書畫史上取得的驕人成就。但某度等權威資料說他有不畏權勢的傲骨,並拿他拒絕為錢鏐改詩為證,這……我就不敢苟同了,縱觀其雲遊天下的歷史,雖然敢於忤怒執政者,但他幾乎都是溜鬚拍馬在先,遭到冷遇之後才硬氣一把。

就拿拒絕為錢鏐改詩這次來說,他拒絕修改的那首詩,不也是恭維錢鏐的嗎?

如果把前恭後倨的貫休包裝成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站著把錢掙了的硬漢,那麼“不甚罪焉”的高季昌當然就是禮賢下士的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貪官舉報自己,氣炸女帝

苦瓜很好甜

這麼開局?我選擇死遁[穿書]

梟鑰

荒野大鏢客之鷹眼教父

忍者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