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臭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00章 淮南曹操,五代十國往事,南無臭蛋,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淮南曹操】
楊渭被徐溫擁戴登基,淪為徐溫的傀儡,成為皇宮囚徒。楊渭的心情可想而知,整日生活在鬱悶和恐懼之中,精神世界早已崩塌,每日借酒消愁,用酒精來麻痺自己。建國之後,臉上從未露出過笑臉。
貞明六年(920),建國整整一年的楊渭,重病不起,徐溫從昇州趕往揚州,協助處理後事,討論淮南集團的接班人問題。
有人揣度徐溫的內心,說道:“曾記得劉備白帝城託孤時,曾對諸葛亮說,如果幼主不賢,你可取而代之。如今,楊氏氣數已盡……”
不料徐溫臉色大變,怒斥道:“胡說!如果我想篡權,早在十二年前誅殺張顥的時候,就已經奪權了,豈會等到今天?楊氏子孫年幼又怎樣?害別人楊氏尚有子嗣,即便楊家沒了兒子,就是女兒,我也要擁護她登基稱王!誰再敢胡說八道,一律格殺勿論!”
好一派忠臣嘴臉。嚇得文武百官無人再敢勸進。
於是,徐溫便以楊渭的名義,迎接丹陽公楊溥監國攝政。
貓膩就藏在這裡。楊溥是楊行密的第四子,在他和楊渭(次子)之間,還有第三子楊濛。楊行密死後,長子楊渥、次子楊渭相繼被擁立,如今楊渭病危,理應由楊濛順次接班。而徐溫卻繞過楊濛,廢長立幼,迎立楊溥。
為何要捨棄楊濛呢?因為楊濛很有才幹,有知識、有文化,更關鍵的是有理想、有抱負。眉宇間透漏著一股英氣。
楊渭登基的時候,冊封徐溫為大丞相,當時楊濛就是負責押送節冊的。當徐溫見到楊濛的時候,不禁倒抽一口涼氣,事後對左右人說道:“我看他骨骼驚奇,不是屈居人下之輩,不好控制。(此子瞻顧特異,恐其難下)”
巧合的是,楊濛也對徐溫有所議論,他時常頓足捶胸,說:“我們楊家的基業,怎麼被他人把持呢!”
這話傳到了徐溫的耳朵裡,徐溫聽了十分不爽。於是把楊濛外放到楚州,做團練使。
如今楊渭病重,徐溫廢長立幼,迎立楊溥,繼而把楊濛移為舒州團練使。
次月,楊渭因病醫治無效,與世長辭,享年24歲,過早地離開了我們。
隨後,在徐溫的擁戴下,21歲的楊溥登基稱王。
楊溥登基後,將昇州大都督府升格為金陵府,徐溫出任金陵府尹。
次年,改元大赦,改“武義三年”為“順義元年”。徐溫以楊溥的名義不斷給李存勖寫信,勸他登基稱帝。
這麼做有兩個主要目的:如果李存勖稱帝建國,將分擔淮南的政治成本;無論李存勖稱帝與否,淮南的勸進之舉都會博得李存勖的好感,增進雙方政治互信,維護良好的戰略同盟夥伴關係。總之,就是為淮南集團營造一個相對和平的外部環境。
除此之外,淮南向錢鏐歸還了一個重要的俘虜:錢鎰。錢鎰是錢鏐的堂弟,十六年前,睦州陳詢背叛錢鏐,納款於淮南,錢鏐派錢鎰、顧全武等鎮壓,楊行密派陶雅赴援,陶雅擊敗杭州兵,生擒錢鎰。
十六年過去了,徐溫把錢鎰禮送回杭州,向杭州錢鏐示好;錢鏐亦歸還淮南俘虜李濤等人(八年前,李濤率軍出千秋嶺,攻杭州,兵敗被俘)。
穩定了外部,徐溫就可以把心思放在內政上。
徐溫勸楊溥“有事於南郊”,主管單位說經費不足,徐溫大怒,說我聽說唐朝南郊祭天時,僅僅往門鎖、門軸上澆灌油脂,就要花費一百斛,這是王朝末日窮奢極欲的做法,我們怎能效法?祭天地神靈,心誠則靈。
10月,楊溥“有事於南郊”,拜徐溫為太師,嚴可求為右僕射,加徐知誥同平章事遙領江州觀察使。隨後徵壽州團練使崔太初為右雄武大將軍。
崔太初,身長七尺、勇武過人,善使大刀長槊,“黃巢之亂”時應募投軍,被楊行密一眼相中,於是招為帳下,後為壽州牙軍副指揮官,成為壽州團練使朱延壽的部將。崔太初洞察到了朱延壽的不臣之心,於是偷偷向楊行密打小報告,成為楊行密的重要線人,為後來楊行密裝瞎三年,騙斬朱延壽立下大功。
後來,崔太初又跟隨徐溫大破王茂章,累功遷為壽州代理團練使(權知團練使),不久之後轉正。當時有很多人都盯著這個位置,用盡各種辦法明爭暗鬥,當崔太初坐鎮壽州後,這些人就不斷進讒言,誣陷崔太初意圖割據謀反。
正值徐溫派徐知訓北伐潁州,出發前,徐溫交給徐知訓一個秘密任務:考察崔太初。
大軍路過壽州的時候,崔太初頭戴草帽、足登草鞋,親自為徐大公子牽馬執鞭,一口氣走了十幾裡山路,表現地尤為恭順。
徐知訓看他馴服屈從的樣子,便將一切懷疑拋諸腦後,密報徐溫,說崔太初忠心耿耿,絕無反意。
徐溫失望地嘆口氣,孩子還是太年輕!被崔太初這個賊子套路了。正因崔太初表現得過分乖巧、太裝孫子了,所以才說明他心中有鬼。忠誠和清白是不用裝的,刻意裝孫子的人,內心一定有大秘密。
行伍出身的崔太初十分討厭儒生,而且生性多疑,大行竊聽之事,境內所有的酒樓茶肆、旅館酒店等人流量大的地方,都設定有暗室,派人偷聽行商旅客們的議論,所謂隔牆有耳。崔太初曾經得意地對左右人說,壽州無牆不有耳。以至於行路之人全成了啞巴,誰也不敢亂說話。
對上級領導卑躬屈膝,極盡裝孫子舔菊之能事,在轄區內構建密不透風的強大情報機構,這種人的內心世界能是廉潔清白的嗎?
果然,崔太初在壽州暴虐苛求,民不聊生。
於是,徐溫明升暗降,把他從地方召進中央。
對此,徐知誥提出了反對意見,說壽州是邊關重鎮,關係重大,恐怕會激起大事。
徐溫大怒,說道:“如果我連一個小小的崔太初都辦不了,其他人該怎麼辦?”一紙調令,崔太初,你給我過來!
崔太初屁顛兒屁顛兒地交出權力,安心養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