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臭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07章 亢龍有悔,五代十國往事,南無臭蛋,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亢龍有悔】
徐溫,比朱溫還像曹操的人,在66歲這年突然與世長辭。他的一生充滿爭議,忠奸正邪,眾說紛紜。
早年的徐溫做著一份前途似錦的工作——私鹽販子。這項工作在中國歷史上孕育出了無數英雄人物,例如程咬金,例如黃巢。
起初,徐溫只想安安靜靜地做一個美男子,老老實實地“販鹽為盜”。據記載,他為人低調內斂有內涵,沉默寡言,喜怒不形於色,是個玩兒深沉的黑老大,人狠話不多。他的眼神異常犀利,人送外號“徐瞠”,瞪眼殺人徐。
與眾多私鹽販子一樣,在那個動盪不安的年代,徐溫毅然決然地轉行,從事著“群盜”的營生,並獨具慧眼地抱上了一條粗壯的大腿——楊行密。
那時的楊行密剛剛扯旗扛把子,處於創業初期,徐溫成為楊行密集團最早的一批創業元老,與田頵、劉威、陶雅、李簡、李遇等並列“三十六英雄”。
然而徐溫實在過於低調,以至於在楊行密集團蓬勃發展的早期,徐溫竟然未立尺寸之功,在“三十六英雄”排座次的時候,徐溫是倒數第一。這也是當他後來秉政時,劉威等眾元老不服的原因。
一直等到楊行密攻佔宣州(889年),其他將領進城之後都忙著搶錢、搶糧、搶娘們兒,唯獨徐溫率部控制糧倉,並煮粥,賑濟城中饑民。楊行密這才開始注意到徐溫的存在。
史學界一般認為在公元902年前後,徐溫才正式進入到決策層的外圍,“稍稍以計進事”,“始預謀議”,開始以軍師、智囊的身份參與部分決策。
而關於其標誌性事件,有的說是因“鳳翔之圍”時,楊行密奉詔北伐朱溫,諸將皆主張用大船運送糧草而唯獨徐溫主張用小船,事實證明徐溫是對的,事發公元902年;
另有史料認為是楊行密採用徐溫的計策,使用裝瞎的辦法,成功騙殺朱延壽,事發903年。然而楊行密是裝瞎三年多,也就是在900年前後,就採用了徐溫的計策,903年收官。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裝瞎的計策也是嚴可求為徐溫提出來的。
無論如何,在楊行密成功剷除朱延壽後,徐溫進入到了決策圈的外圍。
徐溫真正進入到核心決策圈的時間,實在楊行密病重期間,在討論立儲問題時。
當時,集團內有一種強烈的呼聲,是要求楊行密傳位給功勳元老,比如劉威,讓創業元老們監國攝政。而徐溫堅決主張傳位給楊行密的兒子,於是獲得了楊行密的信任,成為託孤重臣之一。
在徐溫的大力擁護下,楊行密長子楊渥順利襲位(905年)。
不到兩年後(907年),徐溫聯合張顥弒殺楊渥,擁立楊行密次子楊渭,從此之後,楊氏大權旁落,軍政大權被徐溫、張顥把持;很快(908年),徐溫又派鍾泰章將張顥暗殺,從此獨攬淮南軍政大權,進一步架空楊氏。
在此之後的十餘年時間裡,徐溫進一步削弱楊氏,鞏固自身權力。
為了提升自身勢力,徐溫不斷唆使楊渭建國稱帝。楊渭拒絕稱帝,只允許建國改元,於是在919年建立吳國;第二年(920),楊渭病逝,徐溫擁立楊行密第四子楊溥。
927年,徐溫逼迫楊溥稱帝,卻在楊溥稱帝前突然病逝。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徐溫死後十天,養子徐知誥逼迫楊溥登基稱帝。
徐溫具備亂世梟雄的一切特徵,他同時具有溫和寬容、冷酷無情兩張面具。
鍾泰章在暗殺張顥的行動中立下大功,然而徐溫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只顧著搶奪張顥的權力,卻忽略了對鍾泰章的賞賜。當時,鍾泰章什麼也沒說,默默地領下了所有的悲傷。過了一段時間後,某一天,鍾泰章喝醉了酒,藉著酒力向左右大吐苦水,說自己幫徐溫殺了張顥,立了大功,沒想到徐溫是鳥盡弓藏、過河拆橋之徒!
徐溫身邊人立刻勸徐溫趕緊殺他滅口,因為他知道的實在太多了,免得他“胡說八道”。而徐溫卻非常內疚,說都是我不好,竟然忘記了人家的恩情,哪兒能再把人家殺了呢?於是立刻給予其厚賞,逐漸提升為副省級幹部(壽州團練使)。後來徐知誥想借“反腐”除掉鍾泰章,徐溫親自出面,大力保全,告誡徐知誥,永遠不要忘了鍾泰章幫他殺張顥之大恩。
913年,徐溫派李濤攻打杭州,在戰鬥中,副將曹筠臨陣倒戈,投降杭州,淮南大敗,李濤被俘。徐溫赦免了曹筠的妻兒老小,並且給予厚待,派間諜偷偷給曹筠帶話,向曹筠道歉,說此前是我不好,沒有聽從你的建議,沒有及時給予你軍需,這才導致你負氣出走,對不起,我錯了。
曹筠被感動地稀里嘩啦的,同年“狼山-無錫之戰”中,曹筠再次陣前倒戈,回到淮南懷抱,並依據擊潰杭州兵,將功折罪。
與曹筠一同迴歸的,還有一位陳紹。
在王茂章徵淮時,徐溫陷入窘境,多虧了智勇雙全的陳紹,才使徐溫反敗為勝,而陳紹卻在後來叛逃杭州,徐溫曾開出賞格,懸賞百萬捉拿陳紹。“狼山-無錫之戰”,叛將陳紹被淮南生擒,徐溫不但沒有殺他,反而繼續讓他領兵。
這是徐溫寬容仁慈的一面。淮南集團創業元老、“三十六英雄”排名前五的李遇的遭遇,則向我們展示了徐溫冷酷無情的一面,李遇只是對徐溫的後來者居上表示不服,就被宣佈為“叛徒”,在繳械投降的情況下,仍被滿門抄斬。
再比如一位客居淮南的政治難民——原襄州節度使趙匡凝。朱溫派大將楊師厚掛帥,討伐荊襄,趙匡凝戰敗,逃到淮南,受到了楊行密的禮遇。而當楊渥襲位後,卻對這位政壇老前輩、前軍閥大佬並不怎麼友好。
某次,在宴會上,楊渥正津津有味地吃著青梅,趙匡凝瞧見後,以長輩的口吻關懷道:“這東西少吃,小孩兒吃多了容易上火。(勿多食,發小兒熱)”淮南諸將皆憤憤不平,認為趙匡凝有失君臣大禮。
於是,趙匡凝就被遷到海陵,然後被徐溫派人殺死。
徐溫講求務實,他母親去世的時候,手下為了討好他,在燒祭的時候,為紙人披上了用上等絲綢製作的豪華衣服,被徐溫制止。徐溫說這都是民脂民膏,白白燒掉太浪費了,辦喪事嘛,只要心誠就行,不能鋪張浪費、攀比炫耀。於是下令把這些衣服脫下來,分發給窮苦百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