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臭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53章 統一兩川,五代十國往事,南無臭蛋,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趙季良又總結概括了此次出訪的見聞:
“(董璋)朝令夕改,坐喜立嗔。兵有鬥心,將無戰意。而他又打算以小謀大,有窺四海之心,終作兩川之患……”
最終得出結論,說董璋必定會首先撕毀盟約,主動進犯西川,我們必須做好準備。
孟知祥深以為然,而後來的發展也與趙季良的側寫、推演如出一轍。
世間並非沒有算命先生、預言家,所謂的“占卜”、“算命”、“預言”,是在掌握充足材料的基礎上,運用邏輯推理,計算出一個大機率結果,類似於今天的大資料演算法。好比做數學題、物理題,已知條件A、B,根據甲定律、乙定則,可以計算出C結論。
這種預言家有很多,例如“十勝十敗論”的郭嘉;三分天下“隆中對”的諸葛亮;提前二十年為王建預言“五代十國”的周庠;篤定東川必先發制人、前期大勝、後期慘敗的趙季良……
孟知祥剛到成都,第二天就收到了平定梓州的捷報,隨即率領八千人向梓州進發,兩天就抵達梓州。趙廷隱率領歸降的東川文武官員出城迎接,呈獻董璋父子的人頭。
從“雞蹤橋戰役”打響,到孟知祥進入梓州,僅僅耗時4天。這是誰都想不到的速度,兩川內戰,居然只在雞蹤橋上一戰定勝負。
孟知祥進入梓州,開始安撫百姓,消化勝利果實。不用問,又要作一篇滿分作文:
“蓋聞皇天無親,惟德是輔。明神不昧,稔惡則亡。”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正義必將戰勝邪惡。
“逆賊東川節度使董璋,包藏禍心,負背盟約……罪止歸於元惡……”
——董璋是戰犯元兇,罪魁禍首。只殺董璋,餘皆不問。
“既除心腹之患,永固邦國之基。”
——我孟知祥是來建設東川的,不是來打砸搶燒的。
在孟知祥出榜安民的時候,朝廷的使節送來了李嗣源的詔書,大意是聽說兩川內訌,很不好嘛,朕已經通知附近的軍鎮了,要幫助西川、對付東川,與孟知祥同志互為犄角。
孟知祥得意地讓李昊起草一份奏章,向朝廷講述正常戰爭的來龍去脈。在這份奏章中,孟知祥給出了駭人的幾個時間節點:
4月28日,董璋出兵;
5月1日,董璋攻克漢州;
5月3日,西川反擊,“雞蹤橋戰役”;
5月4日,董璋被殺。
“平定一方之眾,止於四日之間。”這就是我西川的戰鬥力。
對於“雞蹤橋戰役”的描述是這樣的:
“臣(孟知祥)親驅戈甲,趙廷隱手奮鼓旗。一擊而魚潰鳥離,四合則豕分蛇斷。斬首一萬餘級,執俘八千餘人,生擒……元璝、董光演以下都頭八十餘員,奪下甲馬五百餘匹,收穫衣甲器械十餘萬事……”
根據孟知祥的描述,董璋之帶著兒子董光嗣和兩名騎兵,共四人,逃離戰場,“磬馬而奔,棄甲而遁”,更慘的還在後面,孟知祥冷嘲熱諷地還原了董璋父子的狼狽悽慘之狀:
“撫只輪而掩泣,視亂轍以鹹哀。”
“烏江之死所不遙,赤壁之慚顏更厚。”
烏江自刎的項羽算個毛,別笑赤壁孟德曹,數厚顏無恥,還看今朝。
在奏章末尾,孟知祥得意地調侃道:“對不起皇上,我錯了,一不小心,4天就滅了董璋,以至於陛下剛剛聽說董璋用兵,還在排兵佈陣、商討策略的時候,戰爭就已經結束了。不過也好,省得有人再說我們兩川互為唇齒,唱雙簧,對抗朝廷。”
李嗣源把這封奏章宣示百官,結果是“中外鹹知,莫不驚駭”。
孟知祥借賀捷之機,向朝廷狠狠秀了一把肌肉,從此之後,朝廷再也不敢輕言伐蜀。
可以說,“雞蹤橋戰役”對蜀地的影響非常深遠,不僅僅是4天吞併東川,而且為蜀地贏得了長達幾十年的和平穩定的外部環境,為孟知祥開創“後蜀”奠定了基礎。
孟知祥隨後建立的“後蜀”(“十國”之一),也因此成功熬死了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一直等到宋朝建立,宋太祖趙匡胤才敢打蜀地的主意。
值得一提的是,天險之國、蜀道難的蜀地政權,滅亡之速令人匪夷所思:李存勖滅前蜀,前後70天;趙匡胤滅後蜀,僅用66天。
雖然兩川內戰前後持續了不到十天,但戰前的準備工作讓孟知祥身心俱疲,很難想象出他所承受的巨大精神壓力,“雞蹤橋之役”他又披掛上陣,親自指揮,超負荷勞動。董璋死後,東川九個州相繼投降歸順,帶給孟知祥的是一連串的維穩、消化工作。
董璋死後,東川全境投降歸順,而孟知祥也終於病倒了,第二天就病重。
作為孟知祥親信的中門副使王處回,負責照顧孟知祥的飲食起居。王處回性格寬厚而頗有機略。當時,孟知祥病得連進食都困難,飯量也很小,身體非常虛弱。
一般來說,主公的飯菜都要由親信之人端送。廚房的人把飯菜交給王處回,然後在門外等,孟知祥吃完後,再由王處回把餐具送出來,廚房的人不能與孟知祥直接見面,以防刺殺事件。
王處回每次送餐具之前,都要把剩飯剩菜偷偷倒掉,營造出孟知祥身體倍棒、吃嘛嘛香的假象。軍心由此安定,無人知道孟知祥的真實病情。
幾天後,孟知祥病癒,開始繼續處理手頭的工作。大犒三軍,論功行賞,而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東川的歸屬問題,誰來當“東川節度使”?
在孟知祥心中,有兩個候選人,李仁罕和趙廷隱。孟知祥把兩位心腹大將召來,臉上掛著和藹的微笑,充滿期待地問道:“二位將軍,誰願幫我鎮守此地啊?”
孟知祥原本以為二人會互相謙讓、客套,互相吹捧對方的功績,營造出君臣和睦、將相一心的大團圓場面。至於到底由誰來鎮守,孟知祥心裡的答案是,誰都行。兩位將軍都是自己的心腹愛將,且都在近期立有大功,都有資格坐鎮東川。
然而李仁罕、趙廷隱的表現卻讓孟知祥大失所望,場面一度相當尷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