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臭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58章 夏州之戰(月票加更),五代十國往事,南無臭蛋,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夏州之戰】
李嗣源眼中那個“年才弱冠,未歷艱難”的李彝超,堪稱英年才俊,少年英雄,李嗣源嚴重低估了少年李彝超的能力,更不知這場戰爭將會產生多麼深淵的影響。
李彝超知道李嗣源既不可能對夏州党項人心懷憐憫,更不可能容許拓跋李氏在這裡割據稱雄。李彝超根本不對後唐朝廷抱有任何幻想,他很務實地制定了暴力抗法、妨礙公務的對策。
少年李彝超擁有著與他的年齡不相符的政治智慧和膽略,只可惜天妒英才,兩年後(935)就英年早逝,假如他可以多活幾年,也許西夏政權的建立還會提前。歷史沒有給出他確切的年齡,只說今年(933)“年才弱冠”,弱冠是20歲,但聯絡上下文,這裡的“弱冠”也未必是正好20歲的意思,應該理解為20歲左右,總之就是很年輕,如果他今年只有20歲的話,那麼他死的時候也只有22歲,實在是太可惜了。
下面,我們將來看一看這個20歲的党項族少年首領,是如何以“窮邊”夏州來對抗後唐朝廷。
李彝超先是給朝廷上疏陳情,向李嗣源示弱,說自己不是想拒詔,而是群眾呼聲甚高,實在是迫不得已,請朝廷體諒民意。
與此同時,派自己的哥哥阿囉王率兵佔據重要關隘——青嶺門;集結境內党項各部落以及各蠻夷部落,做好迎戰準備;派遊騎兵四處遊擊騷擾,專門抄劫後唐軍隊的糧道,破壞工程器械。
如果選擇正面硬剛,李彝超無異於找死。先不論軍隊數量的多少、戰鬥力的強弱,藥彥稠率正義之師,討伐拒詔不受代的夏州逆賊,名正言順,而李彝超則揹負“朝廷叛逆”的罵名,部隊難免離心離德,特別是境內的蠻夷諸部,很難說他們會為了党項拓跋氏而與後唐中央朝廷為敵。
所以李彝超制定了一套非常穩妥的抵抗辦法。
首先,以夏州城為依託,負隅頑抗。
夏州城歷史悠久,始建於東晉末年十六國時期,由匈奴貴族、赫連勃勃大王建造而成。公元413年,赫連勃勃發動十萬餘工匠,在此地築城,而他築城時的嚴苛殘酷簡直是慘無人道、令人髮指!
據史籍記載,在築城工程中,監工用鐵鎬檢驗城牆的堅固程度,“錐入一寸,即殺作者而並築之”。如果能鑿入哪怕是區區一寸,就把築造這段城牆的工匠殺死,屍體築入牆體。
所以工程驗收之後,城牆堅硬如鐵,無懼刀砍斧剁,堅不可摧。
築城的材料是當地河底的泥沙,與石灰混合,經現代化學成分分析,發現其竟與如今的混凝土成分類似。
城池建好之後,赫連勃勃無比欣慰地說道:“朕方統一天下,君臨萬邦,可以統萬為名。”於是就將這座固若金湯的城池命名為“統萬城”。
赫連勃勃認為匈奴是夏啟的後裔,故而在407年自立建國時,國號為“大夏”,後世稱之為“胡夏”,是東晉十六國之一。
公元427年,北魏攻克統萬城,431年,北魏滅“胡夏”;433年,置夏州,以統萬城為治所。
統萬城堅固耐用,歷經了上千年的戰火侵襲、風吹日曬,時至今日,遺址尚存。
早在北宋初期,公元994年,北宋攻佔夏州,宋太宗下令毀城,由軍隊進行系統性地人為破壞,可即便如此,一千多年後的今天,當我們發現其遺址的時候,仍然驚歎於它的堅固。
在當時,這座統萬城就成了李彝超的底氣。除非李嗣源可以讓二營長拉出義大利炮,否則休想進城。
除此之外,西北地區的風沙、荒漠則是夏州的天然城牆。這裡方圓百里荒無人煙,不僅沒有糧草,更是沒有水源。
所以李彝超很快就摸索出一條制勝法寶——“疲敵之策”,主力部隊龜縮排城,四萬多遊騎不與後唐主力大軍接觸,而是迂迴劫掠其糧道。
表面上看,是藥彥稠包圍了夏州城,實際則是李彝超將藥彥稠反包圍在無垠的荒漠之中。
五萬大軍沒有糧食,沒有軍餉,戰馬沒有草料,更要命的是,連水都沒有。而由於路途遙遠和党項襲擾抄掠,使得後勤補給線不堪其擾,據記載,每運送一斗糧食或一捆草料,平均花費都要幾千錢。
前些日子,西北地區糧食大豐收,糧食價格是4文一斗,就算翻一倍也不到10文,而要把幾文錢的糧食送到前線,則需花費幾千文,一千倍的天價運費!
藥彥稠耗不起,於是對夏州發起強攻。
這時候,統萬城那匪夷所思的堅固令藥彥稠瞠目結舌。長刀闊斧砍上去,絲毫不起作用,即便用鐵鎬,也只是在牆體上留下一個白點兒。
藥彥稠陷入到進退兩難的窘境。
李彝超兄弟親自登上城牆,衝藥彥稠、安從進喊話:“夏州窮苦貧困,沒有什麼金銀珠寶,說實話,我們也不想呆在這個窮地方。只不過是祖父、父親世代相傳,才為朝廷守衛這塊兒土地。您就算攻下這座城,也得不到什麼好處,何必勞師動眾、耗費錢財?還請麻煩您替我上疏奏報,如果朝廷允許我改過自新,我將全心全意侍奉朝廷,將來朝廷若有徵召,我也會率領部族替朝廷充當先鋒!”
這就是李彝超的政治智慧。即便打贏了朝廷,也要主動向朝廷承認錯誤、賠禮道歉,向朝廷求饒,給朝廷面子,給朝廷臺階,以便朝廷就坡下驢,結束戰爭;反之,就像龐勳那樣,乘勝說風涼話、挖苦諷刺甚至威脅朝廷,置朝廷顏面於不顧,置天子聖威於不顧,逞一時口舌之快,而將自己後路堵死。
得饒人處且饒人,與人方便與己方便。
李彝超還派出間諜,以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神秘“知情人”身份,去朝廷“告密”,說李仁福根本沒有勾結契丹人,是他故意散播這樣的謠言,虛張聲勢,以為這樣一來,朝廷就不敢動他了,誰知道弄巧成拙,這才造成了今天的誤會。
李彝超太懂事了,給足了李嗣源面子。
既然戰爭源於一場“誤會”,那麼事天敬神、有好生之德的受命之君李嗣源同志,就有了充分正當的理由來結束這場戰爭。
長興四年(933)7月8日,李嗣源詔令藥彥稠、安從進等班師。夏州之戰結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