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臭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57章 開國功勳之楊邠,五代十國往事,南無臭蛋,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位大領導就是租庸使孔謙。當時李存勖連年征戰,急需後勤補給,只要能籌措到錢糧就行,而不管官吏使用什麼辦法。孔謙就是他的得力管家,出色的完成了組織上交給的任務,而同樣不擇手段、按時超額完成任務的楊邠,自然就是孔謙的得力助手。

依靠出色的工作能力和裙帶關係,楊邠官運亨通,節節高升。然而孔謙落馬後,楊邠也隨之進入到人生低谷期。在聚光燈下銷聲匿跡。

等他重出江湖的時候,已經傍上了劉知遠。劉知遠坐鎮魏州的時候,用他為都押衙,成為了劉知遠的警衛官。

而等劉知遠稱帝后,直接任命他為樞密使,迎來了人生巔峰。

2.2與文官集團的恩怨

“邠出於小吏,不喜文士,與蘇逢吉等內相排忌。”

前文說,蘇逢吉大肆受賄,賣官鬻爵,搞得後漢官場一片烏煙瘴氣,楊邠對此深惡痛絕,經常對身邊人抱怨,說要這些文官有什麼用?國家靠的是甲兵強盛、府庫充盈,這幫自詡為文官的東西不過是國家的蛀蟲!

在日常工作中,楊邠處處針對蘇逢吉,凡是蘇逢吉的奏章,楊邠能駁就駁,能拖就拖,特別是在人事任免方面。

顯然,楊邠擋住了蘇逢吉的財路。蘇逢吉懷恨在心,於是就想把楊邠排擠出中央,他比較陰險,沒有選擇正面硬剛,而是找了一個傻乎乎的鳥槍,當做他的馬前卒。

他找的這個人名叫李濤,就是那位曾經硬剛石敬瑭,堅決要求處死張彥澤的耿直諫官。在蘇逢吉的慫恿下,李濤上疏,大意是說帝國西部戰事吃緊,必須要派有能力的、值得信任的大將前往鎮守,比如楊邠同志和郭威同志,他們都是開國功臣,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中央的瑣碎事務,交給宰相蘇逢吉和蘇禹珪就醒了。

當時是乾祐元年(948)3月,楊邠與郭威同為樞密使,而當時還沒有地方藩鎮兼樞密使的先例,所以李濤的意思就是要罷免楊邠、郭威的樞密使,並外放到西北;並由宰相蘇逢吉、蘇禹珪兼任樞密使。

楊邠聽說後,跑到太后面前哭訴,“我們追隨先帝多年,刀頭舔血,九死一生,好不容易建立了大漢,而今,皇上聽信奸人讒言,要把我們外放到西北邊陲。就算皇上認為我們沒有能力勝任現在的官職,也請太后看在先帝的份兒上,讓我們先把先帝安葬,再去邊疆不遲。”

大老爺們兒在太后面前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太后為之動容。

太后把劉承祐喊過來,怒斥一頓,“他們是對帝國有功的大臣,怎能隨便驅逐出中央?你為什麼要聽信讒言!”

劉承祐嚇得兩腿戰慄,急忙辯解,“這……這是宰相們的主張……不是我的意思。”

太后餘怒未消,“哪個宰相?讓他給我滾進來!”

戶部尚書、同平章事李濤還是從前那個少年,不僅敢懟天懟地懟空氣,還特仗義,主動幫蘇逢吉擋槍,一人包攬了全部罪責,“是我一個人的意見,與其他宰相無關。”

於是,劉承祐下詔,罷免李濤的一切官職,回家面壁思過。

郭威建立後周,才重啟了勇敢正直的李濤,官至戶部尚書;北宋建立後,官拜兵部尚書,北宋建隆二年(961)病逝,享年64歲,追贈右僕射。

誰都知道,單純的李濤是被某些人利用了,哪些人呢?比如不願意透漏姓名的蘇逢吉。顯然,僅僅罷免一個李濤,是不足以平息楊邠的怒火的。

楊邠等人隨即展開反擊。

4月,劉承祐跟左右侍從商議,說外放楊邠、郭威本來就不是自己的本意,只是自己辦事欠斟酌,惹惱了太后,不管怎麼說,還得自己出來幫忙擦屁股。怎麼擦呢?就是給楊邠、郭威等擢升,藉以表明自己真沒打算壓制、排擠他們,也好讓太后息怒。

左右侍從也非常反感蘇逢吉等文官們的獨斷專橫、賣官鬻爵,於是一致稱讚劉承祐皇上聖明。

於是,劉承祐下詔:楊邠同志不僅保留樞密使,還要兼中書侍郎、兼吏部尚書;郭威同志由樞密副使升樞密使;王章同志加宰相銜。

敲黑板,劃重點:楊邠兼吏部尚書。

吏部,專門負責官員們的任免、考核、升降、勳爵、調動等工作,為六部之首,俗稱“天官”,專門管官的官。

如果說楊邠之前只是蘇逢吉受賄路上的絆腳石的話,那麼現在就是攔路虎、南牆了。徹底斷了蘇逢吉的財路。

劉承祐明確指示,今後中央宰相辦公廳(中書)頒佈的任何人事命令、以及各部的全部奏章,都必須經過楊邠同志的批准。

這句話的作用就不是一堵牆了,而是一口棺材。從此之後,竇貞固、蘇逢吉、蘇禹珪三位宰相就成了擺設,楊邠擁有著絕對的話語權。只要楊邠不點頭,三位宰相的任何工作都無法開展。

在楊邠的強勢干涉下,即便是縣政府的臨時工(縣吏)或縣派出所的輔警,都必須經過楊邠的點頭。

楊邠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他根本不可能處理好三位宰相的工作,而且他原本就非常反對蘇逢吉等人在人事方面的工作。於是,楊邠對手頭的工作乾脆就一鍵否決,統統不予辦理,愛誰誰吧。朝廷的工作隨即陷入停滯。

楊邠不僅剎住了賣官鬻爵的歪風邪氣,還要追究蘇逢吉之前的濫用職權,要對已經任命的官員進行考核,凡是不達標、不合格的,一律罷官免職。

而由於楊邠關閉了讀書人步入仕途的通道,迫使中原的很多讀書人都去了諸如後蜀、淮南等地,導致了中原地區嚴重的人才流失問題。

楊邠不僅關閉了讀書人的上升通道,還關閉了“烈士子女”的特權(門蔭)。唐朝又門蔭制度,就是憑藉祖先的功勳做官,公務員的綠色通道。這項制度的初衷是好的,只是到了後來,監督執行體制不完善,冒名頂替等現象普遍存在,早在五代之初,就已經被多次取締,只是五代的開國君主們,特別是自李嗣源以後,多是弱宣稱,為了取得廣泛的支援,而不得一再恢復。

後漢的楊邠再次將之取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貪官舉報自己,氣炸女帝

苦瓜很好甜

這麼開局?我選擇死遁[穿書]

梟鑰

荒野大鏢客之鷹眼教父

忍者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