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左俊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百一十二章 風波,將門梟虎,江左俊傑,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劉知行聞言頓時一個頭,兩個大。

這位將軍想的太簡單了一點。編個民族大義的書倒也簡單。可以根據史書,錄入那些民族英雄的事蹟,甚至也可以無中生有,編造一些故事。

甚至於這一次蒙元入侵,很多戰死的將軍、百姓、豪傑,都是很好的素材,比如說衛長青將軍。

再絞盡腦汁,抬高炎漢的地位,增強民族自信心。比如說可以追溯到神話時期,如何如何。

總之,編輯這樣一本書容易。但是要讓讀書人,去讀這本書不容易。

經過千年的發展。儒家的讀書人,一般都只讀儒家經典。一則是正統。二則是科舉需要。

甚至於,現在的讀書人已經很少有人作詩作詞了。那都是歪門邪道。

這樣的情況下?怎麼能讓讀書人,去讀什麼民族大義的書?讀律法?讀算學?讀兵書?

君臣二人推心置腹,如魚得水。沒什麼不好說的。劉知行深呼吸了一口氣,對吳年誠懇說道:“將軍。我看很難。不。幾乎不可能。”

“知行啊。你怯懦了。沒做過,你怎麼知道不行呢?俗話說得好。事在人為、人定勝天。想當年,我用三百精兵與金桓山大戰。當時誰又知道,我能有現在的三府之地,十八個萬戶的戰兵呢?”

“大丈夫做事。勇往直前,轟轟烈烈。”

“而且。現在我是君王。我設定科舉。我要考教他們民族大義、律法、算學。他們不會,那就不要怪我,給他們關上當官的大門了。”

“相反。他們不僅限於讀儒家經典。知道律法、算學,又知道漢賊不兩立。知道我們炎漢與外族戰鬥的不容易。我很歡迎他們來當官。”

吳年不以為意,眉毛平直,眼睛睜開,目光中盡是銳意進取之色。

劉知行苦笑不已,對這件事情很不看好。這是挑戰整個儒家的社會結構啊。未必與蒙元人作戰容易。

但誰叫吳年是君王呢?

劉知行想了一下,一咬牙,抱拳說道:“好。我試試。”

“這才是知行嘛。你執掌內政,我掌握殺伐。我們合力,什麼事情都能擺平。”吳年笑了起來,昂起頭來,氣勢十足。

“將軍說的對。”吳年的這銳意進取的態度,徹底激發起了劉知行的鬥志。他也昂起頭來,抱拳說道。

然後,他便站了起來,大踏步的走了。

是的。

儒家也必須改變了。讀書人必須改變。

我們輔漢將軍府,不養只讀死書的讀書人。

“科舉嗎?說的也是啊。我需要一大批的官員,幫我管理整個國家。現在是三府,然後是遼東五府三十二縣,最後。”

吳年收斂了臉上的笑容,轉頭看向了楚都的方向。

.........

在楚國時期。府、縣都有官學。在蒙元入侵的時候,這些官學當然荒廢了。或老師跑了,或學生跑了。

在蒙元奪取了遼東五府三十二縣,局勢穩定的時候。官學被蒙元朝廷控制,甚至舉辦了一次科舉。

只是結果不太好,狀元被吳年派遣的刺客殺了。蒙元選拔的進士、舉人。目前不是在蒙元大都,就是待在家宅之中,不敢冒頭。

真正家世清白,沒有給蒙元人做官,或是參加蒙元科舉的讀書人,十分的稀少。

但是讀書人,一批一批的成長。隨著吳年的勢力越來越強,他治下的三府,當然也是越來越穩定。

送子弟去讀書的人很多,相應的民間私塾也是雨後春筍一般,冒了出來。

新生代的讀書人,開始嶄露頭角。

劉知行的計劃分作兩步。第一步是重建各地荒廢的官學,召回勸學官,或者是尋找合適的勸學官,召回當年的秀才。

第二步。增加精通律法、算學、歷史的勸學官,增加課程。

這個事情,由輔漢將軍府的正式釋出命令。傳達到府、縣的主官手中,再以佈告的形勢,昭告整個三府。

訊息一出,三府一片譁然。

百姓們無所謂,他們也不懂,只是看個熱鬧。而且吳年在三府的威望實在是太高。

只要吳年不是忽然變成昏君,橫徵暴斂。

吳年愛幹啥就幹啥。

但是讀書人就不一樣了。

靜海縣。

佈告欄前。有兩個衙役扶刀站立,維持秩序。一個衙役斷了右手,一臉兇相,散發著精悍的氣息,明顯是軍中退下來的老卒。

這樣的老卒,甚至比健全的衙役,還要有威懾力。一瞪眼,就能震懾霄小。

人群把佈告欄給圍了起來。

有販夫走卒,也有讀書人。瞭解了佈告內容之後,販夫走卒很快就走了,就剩下了讀書人。

有一高一瘦兩個年輕的讀書人,看著佈告欄,臉色都不。

高的叫劉成,瘦的叫劉武。二人是堂兄弟關係。

看著這個佈告欄,兄弟二人打算說上幾句,但是看了一旁那斷手的衙役,又止住話,二人對視了一眼,來到了劉成的家。

劉成家境還算富裕,有大宅有奴婢。

二人來到了書房坐下,劉成馬上讓女婢下去沏茶。

“將軍這是受了誰的蠱惑?竟然這麼亂來。這讀書的,讀聖人之學就可以了。讀什麼律法、算學、史書。我們又不是法家、史家。”

劉成沒有忍住,開口說道。

“是啊。一定有小人在將軍面前進了讒言。”劉武也是點頭附和。

兄弟二人雖然年輕,但是才學很高,八年前就是官學的秀才。二人也很有氣節,沒有與蒙元人苟合。

甚至於,他們對於吳年非常非常的支援。

遼東旱災,吳年求雨。

這天災之下,哪裡分什麼富人、窮人,讀書人、普通百姓了。大家一樣渴死,餓死。

他們也不敢說,這件事情是吳年做錯了。

肯定不是吳年做錯了,但是吳年的身邊有小人。

小人進了讒言。

簡單來說,他們是吳年的自己人。現在是自己人內部,產生了分歧。

而像兄弟二人的人,在三府不在少數。事情很快鬧大了。讀書人們對於這件事情的反應很激烈。

有很多讀書人約定一起前往江縣,面見吳年。

“清君側”。

誰特碼的出了這個餿主意,大傢伙幹掉這個小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回到明末做梟雄

鯤鵬九變

逍遙假太監,開局撞見太子不舉

墨色蒼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