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無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246 主動,江山執刀記,道無行,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孔復幀十分鬱悶,作為千年世家孔府南宗的掌門人,居然連林建嶽面都沒有見上,他可是寧朝皇帝御封的衍聖公啊!雖然沒有什麼實際的權力,可是籠絡他,就是籠絡無數的讀書人,是穩固政權的最佳利器。
林建嶽過江時,孔復幀還在家裡老神在在地等待林建嶽主動登門,當然以林建嶽現在的威勢,他也不敢太過不恭敬,還是寫好了洋洋灑灑上萬言的勸進表,投桃報李嘛!
可是等了許久,不見任何動靜,這下孔復幀就有些急了,他還準備就此一舉壓過在曲阜的主家和在大都的北宗呢!
一聽說林建嶽去了杭州,孔復幀就坐不住了,當即放下了所謂衍聖公的面子,跑到王圭的府上懇請王圭引見。
王圭是標準的讀書人出身,內心還是有敬畏之心的,可是他往年在與李伯玉通訊時,有提到過林建嶽對孔府的所作所為相當不滿,一直十分猶豫不決,不過還是決定在林建嶽回來的時候提上一嘴,怎麼說對新朝都是有好處的。
不料林建嶽根本就沒有回建寧,而是直接坐船繞海去了揚州,沒有林建嶽明確的態度,王圭不敢直接帶著孔復幀去揚州與林建嶽匯合,再加上當時清理土地時也出了不少大大小小的麻煩,引見孔復幀的事就擱下了,孔復幀也只能抓瞎,不是什麼人都可以在林建嶽面前說上話的。
孔復幀還是放不下面子自己跟著去洛陽,正焦灼彷徨之時,接到祖家的來信,要他立即率主要族人回山東老家。
雖然亂世之中孔府分成了三大坨,但實際上還是一家,相互聯絡從未斷絕。
孔復幀回到山東才知道,整個山東半島都快成為一個大軍營了,不斷有大軍前來,又有大軍離去,曲阜就在交通要道上,那真是一日三驚啊!
除了林建嶽,誰又敢隨便與具有特殊身份的孔家打交道呢?好在也沒有人難為他們。
在山東地界上,孔家想要知道什麼事是很容易的,現在山東又不是前線,這麼多大軍行往來幹什麼?一問才知道是攻略高麗遼東。
這下機會來了,林建嶽雖然沒有搭理孔家,可是也沒有為難孔家,所以孔復幀及主家孔復敬等人都認為是林建嶽在矯情,在等著他們主動去拜見。
好吧,強者為大,反正又不是第一次幹了,正好借攻打高麗的事寫一篇文章,好好宣揚一下儒家“內聖外王”的核心思想,顯示孔家的特殊地位和才能,眼見林建嶽就要一統天下,此事宜早不宜遲。
林建嶽不是不重視孔家在歷史程序中的作用,但因有後世眼光的原因作祟,他決定先壓一壓,給世人一個警醒。
孔家來到洛陽還是先找的王圭,王圭也只能硬著頭皮去找林建嶽了。
“王老大人,這孔家來見我,有沒有說什麼事?如果是什麼勸進表,那我就不見了。我林建嶽登臨天下,還用不著需要他孔家的承認。”
王圭心中一驚,這可不是什麼好兆頭,當即拿出一篇文章來遞給了林建嶽。
“內聖外王?好傢伙,這還真是他們擅長的。”
目前林建嶽內部也不是沒有反對林建嶽花巨大代價海外用兵的反對意見,既然如此,那就見一見,把人都召集起來,把自己的想法好好說一下。
洛陽皇宮含元殿,在洛陽的文武百官濟濟一堂,既然要見,那就把規格抬高一點,以顯示林建嶽對讀書人的重視。
近萬言的文章,孔復幀抑揚頓挫一氣呵成地讀完,心中不禁有些得意,看來燕王殿下還是重視孔家的,看今天接見的地方和規模,孔家的地位說不定還會有一個飛躍。
林建嶽注意到有不少人點頭贊同,便對王圭說道:“不知王老大人對孔先生的諫言有何看法?”
大殿之上眾人心中一緊,殿下沒有稱呼孔復幀衍聖公而是先生,這就不敢亂說話了。
王圭躬身說道:“孔聖人有云: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殿下,為政以德就是內聖,眾星共之,就是外王。”
王圭與林建嶽接觸這麼久,林建嶽的大致想法他是知道的,也知道林建嶽今日見孔家的人到底是想說什麼,所以只是複述了一下讀書人都知道的東西,沒有明確表示贊同或者是反對。
林建嶽也是做過功課的。
“內聖嘛,就是每個人特別是君主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品德、道德、學識、能力這些東西,克己慎獨,是修己,修到極處高處就是聖人,這個倒沒有什麼問題,也是應該的。不過,孤聽說你孔家在大都也有個什麼衍聖公,這是怎麼回事?他們也是你孔家的人,是孔聖人的子孫,他們忘記祖宗了嗎?忘記祖宗的教誨了嗎?他們把內聖修到哪裡去了?”
大殿之上鴉雀無聲,孔復幀臉上青一陣白一陣,哪裡還敢答話分辨。
儒家一貫講究中庸之道,一般不會這麼當眾讓有身份地位的人下不來臺,不過林建嶽不管這些,就是要當眾警告那些首鼠兩端的人,做人做事還是要有底線的,不要為了利益不顧一切,把最基本的東西都扔了。
林建嶽不會就這個話題揪著不放,這不是他今天最主要要說的東西。
“不過孔先生你還是不錯的,無愧孔聖人的子孫,堅持住了沒有投降,一個家族可以有多種選擇,一個人可就不能如此了。”林建嶽這是告訴大家,以後再幹這樣兩頭下注的事行不通了。
“你提出應以道德懷柔的方式來外王,反對對外用兵的說法孤認為還是不妥的,今天大家都在,孤就說說自己的想法。”
“大家都知道內聖外王的提法最早出自《莊子.天下》篇,孔聖人把它說得更明白,是咱們儒家核心的思想。諸公,孔聖人是漢人儒家文化的發源之處,這個誰也不能否認,但到如今,儒家就不僅僅只是孔聖人了,是千百年來無數讀書人窮盡智慧不斷發展發揚壯大起來的,所以才有如此強大的生命力。世界改變了,一些說法也應該要應時而變。”
林建嶽把後來的讀書人地位抬高是有目的,告訴大家要有質疑精神,要有改進的勇氣。
“以前啊,咱們的祖宗認為咱們居住的地方是最好的,無論是天時、地利、文化、民生、技能各方面都是世界上最好的,是中央之國,在此之外都是不毛之地,都是蠻夷。這個說法沒有錯,但做法不對,他們認為咱們把自己搞好了,那些蠻夷就會羨慕,就會自己靠過來,自動臣服。事實是這樣嗎?大家都知道不是這樣,不說過往自漢唐以來已經有多少次外族入侵了,搞得天下大亂,幾乎亡天下,眼前就有現成的例子,蒙胡還在河北關中奴役漢人呢!”
“蠻夷嘛,自然是野蠻的,他們不想學,只想搶,想把咱們無數年發展起來的果實搶過去。也有許多假惺惺的表示羨慕,表示臣服,也在學習,但內心並不認同,自己透過學咱們好的東西發展起來了,立即就翻臉了,最後還是搶!”
大家沉默不語,知道林建嶽說的就是事實。也有人不服,卻不敢反駁。他們大多的想法是自己過好了就行了,用不著費那個心關心以後怎麼樣。
他們可以這樣想,林建嶽不願意,但拳頭最大,又有利益,大家也只好聽他的了。
“估計不少人認為孤是杞人憂天,可是你不做,我不做,最後結果必然不會好。所以嘛我林建嶽有這個機會就要先主動做。眾星共之?這些人是不會聽言語勸的,也不會因為你對他好就靠過來的,要他們真心臣服,四海來朝,融入到咱們中間,徹底解決隱患,就只有把刀放在他們脖子上,才會聽話,才會真心學,才會真認同。當然,實在不聽勸的,那也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