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光戀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章 《高考1977》發表,文豪1983,小時光戀曲,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異常艱辛的趕考之旅,一次動人的青春之歌。”川省名刊《青年文學》是這麼形容《高考1977》的。
“燕大生傾力寫作,恢復高考以來第一人。”
渝市日報用這個標題形容餘切的作品和餘切的事蹟。
當地則側重於餘家三代忠烈,詳細報道這個家庭為共和國流過的血,再話鋒一轉,談到餘切出川北上之後,必然繼承該優良家風,“青山不改三峽情,濃濃報國願”。
樹典型是媒體的常用手法,這一套在四十年之後還能用下去,儘管時有翻車,但歷久彌新、效用堅挺。
本地重磅大刊,原則上和《紅巖》平級甚至稍高一級的《川省文學》也有心發表《高考1977》一文,他們沒有搶到《天若有情》這篇中篇小說的首發權,其實也不在乎《天若有情》這篇文,他們在乎的,是不能錯過高考的效應。
餘切小說寫的怎麼樣,是否是個名副其實的作家潛力股?還需要更多作品來支撐,但他本身的高考事蹟已無需質疑,燕大1983級經濟系錄取名單為他作保。
這是個真貨。他不會把符號“∑”抄寫成“½”。
《川省文學》,也將要轉載餘切的文章了,儘管不是那篇《天若有情》。《川省文學》是單月刊,最早到十月份能看到餘切《高考1977》大作的出現。
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是我先的,明明是我先的!
《紅巖》雜誌社的黃主編陷入到苦悶當中。
事實上,他本來想玩一個“真假餘切”的鑑寶遊戲,因為他不願意相信面前這個“電影明星”是那個寫出《天若有情》的老成作家。
但這一切的質疑,在看到“市狀元”的那一刻就停止了,反而,加速發展為對餘切的篤信。
因為黃興邦有這時代人的普遍迷信,他過於相信人定勝天,相信天降紫微星。
八十年代初期,許多人有一種“神童”情節,隨著開放帶來的思想解放,個人才能和天賦的關注度提升,各類天才少年、神童的報道逐漸增多,這一時期誕生了一種名為“天才熱”或者是“神童熱”的現象。
一方面,有關於“天才”的報道不斷產生,媒體頻繁報道和炒作,經由大眾對傳統紙媒的迷信,轉為了對“天才”的崇拜和相信。
另一方面,教育系統也在支援這一現象。一些大學開始設立天才班、神童班,錄取特別有天賦的少年,這種專案影響深遠,就連餘切所在的燕大也有天才班的設立。
黃興邦相信餘切在智力上,存在某些超長之處,餘切是這個時代放開思想後得以踴躍的天才之一。
根據《萬縣日報》上的報道,不僅僅是餘切,他這個家族似乎都是一個基因突變的高智商家族——就像某些延續了數百年,在理工科、藝術、政治多方面都誕生人才的超級家族。
如果餘切宣佈他有氣功,會量子速讀,肯定是有人願意相信的。
尊者,請為我開悟吧!
至於餘切的新文《高考1977》,這是一篇介於中篇小說和短篇小說之間,而風格完全不同於《天若有情》的小說。
如果說後者正如同馬識途一樣的幽默風趣,言語樸實,前者卻表現出了標標準準的知青文學特徵——描寫知青生活、表達理想情懷。
截然不同的文風,讓黃興邦意識到,餘切確有其才。
那麼,現在不過八月份,在即將到來的十月刊當中,把餘切的《高考1977》和原定的《天若有情》同時刊登如何?
《紅巖》創刊初始有沒有這種雙作刊登的現象,黃興邦並不知道,但雜誌79年復刊以來,確實沒有過兩篇中篇小說同時刊登的先例。
然而,《高考1977》完全可以作為稍微長一些的短篇小說,這樣一長篇一短篇,從而實現一本雜誌雙作品的偉業。
連著兩天,黃興邦到餘切所在的宿舍尋找他,卻每次都得知餘切不在宿舍,而在省圖書館搞創作。
創作什麼呢?
根據餘切室友阿萊的訊息,他正在創作一篇越戰史詩鉅作,以一個小隊之命運激起全民族之同情的小說。
那畫面太美,已無法想象。
餘老師擁有偉大的性格!
黃主編不便打擾他。
於是,黃主編總是在餘切的宿舍周邊徘徊,他徘徊著。
研討會進行了一週,也就是第一週的週末,黃興邦終於在白天看到了餘切。
因為這天請來了原諒山地區作戰得到輪休的幾個士兵,是專門為了各位進行文學創作,提供真實素材的幾位戰士。
黃興邦發覺,餘切有如戰地記者一般,拿出自己的作品設定,事無鉅細的詢問這幾位一線“顧問”。
就好像,他要把自己的小說寫成真事兒一樣。
“我把要拯救的這個士兵,設定為高幹子弟,存在這種可能性嗎?”
戰士們言簡意賅,“完全可能。”
“《高山下的花環》那文章我看過,我還聽說的是,一到上前線了,要求讓自己孩子撤離一線作戰部隊的要求多如牛毛,各種牛鬼蛇神都出來了……我卻偏偏寫了一個勇敢的子弟,有這種可能性嗎?”
戰士們答道:“有窩囊廢,自然也有勇敢的,有打報告調去當汽車兵的,當然也有敢衝鋒的……當然在戰場上,我們還是會盡量照顧,但這種照顧很是有限……你們是搞文學創作的同志,我能理解你的創作。”
餘切又問:“出現了要求分手乃至於離婚的信件,這種東西能出現在前線嗎?會影響戰鬥力嗎?”
“一開始是可以的,後來要求斷絕關係的太多,就不可以了,但是大家還是有法子能看,因為要拆開來檢查,有時候本人還沒有看,班長已經破口大罵起來了……我們後來都一封封的當著所有人念,大家都早已習慣。”
餘切點點頭,他此前已經簡要介紹過自己的故事設定,現在他還有最後一個問題。
“我這個故事,還有沒有什麼大毛病?”
“有的。你這裡說有八個人,搞狙擊的,搞爆破的,排雷的,背機槍的,通訊的,端衝鋒槍的……這個是不可能的,我們根本不是這麼打,我們不是潛入破壞防線,那是對面做的,我們殺傷敵人,用的是炮,大量的炮!先用炮犁一遍地,再往前衝。”
戰士們還說,“你要如實寫的話,就不會發生。”
“那這樣故事就徹底不成立了,是改不成那樣的。”餘切笑道。“哪怕是刪除一些人物也好,但一定要有深入敵後這一步,好萊塢有種型別片叫公路片,有個角色叫傳令兵,在我看來,這本小說,本質上是同一個路子。”
“雖然寫的像是紀實文學,然而,我這畢竟是一篇故事。”
黃興邦知道,餘切這是說給自己聽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