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眉鼠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使唐來意,李治你別慫,賊眉鼠眼,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欽載臉都綠了。
當初醉後在太極宮裡到處撒尿的事是永遠的黑歷史,李治這是把他的褲衩子當眾扒了啊。
果然,李治話音剛落,殿內頓時一片轟笑聲,贊悉若則不明所以地看著眾人,雖不明,但搞笑,於是也陪著傻傻地笑了幾聲。
李治笑過後,馬上命宦官將李欽載領到殿內首座坐下,就靠在李治和武后的下首,可謂是這場酒宴的C位了。
李欽載暗暗嘆氣,但不得不從。
剛坐下,李治便湊了過來,在他耳邊輕聲道:“宴請吐蕃大相,景初為何裝病不來?”
李欽載好奇地道:“陛下怎知臣是裝病?”
李治嗤了一聲:“年紀輕輕,又是抽雞爪瘋,又是口吐白沫兒,你以為朕傻嗎?哪怕你裝得稍微收斂一點兒,朕都信了。”
李欽載恍然,原來是演過了。
吸取教訓,下次裝病就說頭疼,反正頭疼這毛病很縹緲,一千多年後的先進機器都不一定能檢查得出。
酒宴繼續酣暢,隨著李欽載的到來,殿內氣氛愈發熱烈,贊悉若好像也很高興,不僅飲酒痛快,還趁著酒興在殿內跳起了吐蕃舞,舞姿頗為優美。
遍數上下五千年,中原王朝周邊的鄰居好像都很善於載歌載舞,無論男女都能隨時跳上一段兒,唯獨中原王朝,除了“臥槽”和“牛逼啊”之類的讚歎,甚少有能歌善舞者。
當然,大唐或許是個例外,畢竟皇室多少有幾分鮮卑血統,當年的太宗皇帝李世民就喜歡跳舞。
上有所好,下必效焉,李世民的愛好帶動了下面的臣子,於是像房玄齡,杜如晦,程咬金,秦瓊等等,也算是勉強能隨著音樂扭幾下,至於跳得好不好看……
一群身材走樣的老匹夫跳舞,能有多好看?
今晚的酒宴賓主俱歡,贊悉若跳完舞后,贏得滿堂喝彩,李欽載更是鼓掌歡呼,大喊“巴扎黑”,引得殿內君臣側目。
李欽載表示很正常,吐蕃舞跳完後不喊一聲“巴扎黑”,豈不是失去了靈魂?在座的都不懂。
酒宴一直持續到子夜時分,最後贊悉若終於醉了,坐在矮桌後東倒西歪,努力保持身體平衡,腦子裡僅存的理智告訴他,不能在大唐天子御前失儀。
李治今夜飲酒比較剋制,他和李欽載的脾氣頗為投契,兩人都分得清場合,這種外交應酬場合,李治和李欽載當然不會喝多。
命宮人將喝醉了的贊悉若送出宮,許敬宗等人也識趣告退。
殿內只剩李治和李欽載二人時,李欽載打了個呵欠,也打算告退時,李治笑吟吟地叫住了他,示意他坐下,君臣再續一攤。
兩人坐在一起飲酒,跟剛才的應酬可就不一樣了,手裡各執一壺,自斟自飲。
三巡之後,李治擱下酒盞,眯著眼笑道:“景初如何看贊悉若突然來長安朝賀?”
李欽載眨眼:“臣想知道,贊悉若來朝賀之前,是否正式遞交了國書,或是透過吐蕃使臣表露欲來長安的意願。”
李治搖頭:“贊悉若來得匆忙,大約在上月,鴻臚寺卿才給朕送來一份國書,以及吐蕃大相欲使大唐的訊息。”
李欽載頷首道:“也就是說,贊悉若至少上路數月了,國書才至長安,或者說,他是先啟程,人在路上才遞出的國書。”
李治嗯了一聲,道:“啟程如此匆忙,也不知究竟為了何事,今日夜宴,朕本打算言語試探一番,可贊悉若卻很油滑,看似滔滔不絕,卻沒一句實在話,全都是對朕的逢迎讚頌……”
說著李治嘴角扯了扯,嘖了一聲,道:“讚頌朕的辭藻倒是華麗得很,都編成歌唱出來了,彼國逢迎之能,實令朕倍感羞澀……”
李欽載斜瞥了他一眼,你那是羞澀嗎?剛才人家唱讚歌的時候,你特麼都快起飛了,那心花怒放嗔喜交加的模樣,我坐旁邊都覺得丟臉。
“咳,陛下,說正事,咱不聊讚歌了……”李欽載提醒道:“贊悉若此來必有目的,以臣之猜測,大約跟咱們大唐在海東半島的動作有關。”
李治點頭:“朕也是這麼想的,海東即定,而且王師依託火器之威,東征之戰打得算是順風順水,吐蕃想必也察覺到了,他們感到不安了。”
然後李治接著道:“尤其是祿東贊新逝,其子贊悉若繼承大相之位,聽說在繼任之前,吐蕃朝堂有過一番明爭暗鬥,過程很激烈,據百騎司探子稟奏,這場新舊交替之爭,朝堂上死了不少人……”
“後來約莫贊悉若跟松贊干布之孫芒松芒贊達成了共識,互相做出了妥協,吐蕃朝堂的局勢才算平穩下來,而贊悉若也就順利繼任大相之位了。”
李欽載皺眉道:“剛繼任大相,他便迫不及待出使大唐,贊悉若想必有他的目的,臣猜測他最大的目的,是與大唐重修舊好,罷兵免戈,他需要時間鞏固自己的位置。”
李治含笑道:“沒錯,朕猜他也是這個目的。”
然後李治接著道:“同時他也害怕大唐平定海東半島後,會掉轉兵鋒,對吐蕃興兵征伐。”
“如今的大唐王師,有了犀利火器,兵鋒可謂天下無敵,吐蕃當年在吐谷渾吃過大虧,想必彼國上下心有餘悸,從攻守之勢來說,吐蕃當下已不得不採取守勢……”
“而大唐在西南境上,已完全掌握了主動,贊悉若害怕大唐對吐蕃動手,於是不僅主動來長安朝賀,而且來得非常匆忙,可見其求安罷戰之心何等迫切。”
李欽載看著李治,低聲道:“如今大唐掌握主動,陛下的意思呢?”
李治沉吟半晌,遲疑地道:“依景初之見,王師平定海東後,是否應該平了吐蕃?”
李欽載嘆道:“從百年方略來看,吐蕃必須要平的,否則當咱們將精力放在東面的大海盡頭時,吐蕃若冷不丁從背後捅咱們一刀,可就大亂了。”
“未雨綢繆之見,不如咱們先動手平了吐蕃,從此大唐再無腹背之患,可安心東進,尋找新的陸地。”
李治眼中露出異彩:“景初的意思,是可對吐蕃興兵?”
難怪李治興奮,吐蕃和高句麗一樣,也是大唐立國數十年來的心腹之患,從武德年開始,大唐對吐蕃又是和親拉攏,又是互相征戰,可誰都打不服誰。
若是在李治的統治時期,不僅平了海東半島,還能平了吐蕃,那麼他在史書上的名聲,可就名副其實地超越李世民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