墜歡可拾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九十九章 送欠條,馭君,墜歡可拾,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蘇名泉很不滿地吃了塊糕,嚼著嚼著,感覺酸酸甜甜,滋味很好,一時忘記自己說到哪兒了。
“我說哪兒了?”
劉博玉道:“你說你這輩子都不上船了。”
他已經沒了親弟弟,家裡其他人全都隔著一層肚皮,端著他的碗,吃著他的飯,還居心叵測的要把他弄倒,就只剩下一個蘇名泉,他還能說說心裡話。
要是蘇名泉再沉到海里去,他就真成孤家寡人了。
蘇名泉立刻露出一副我沒說過,但是我不跟你計較的神情,再次往嘴裡塞了一塊糕。
“對了,”劉博玉去書架上拿一本《計然篇》抖了抖,沒能從中抖出什麼,“這回多虧了鄔瑾,我也送他一份大禮。”
他又接連拿下來幾本抖動,最後從《陶朱公生意經》裡翻出來鄔意的欠條:“送去鄔瑾家裡。”
“真還了?”
“夫憑妻貴。”
劉博玉上下打量蘇名泉,不知莫聆風有沒有養面首的打算。
蘇名泉讓他看的毛骨悚然,喉嚨一動,嚥下口中糕點,抓著欠條就往外走,見大雨一時沒有停的意思,便懷了欠條,穿戴了蓑衣斗笠,大聲叫人牽馬。
劉博玉在屋子裡聽他要騎馬,嘆息著搖頭——大傻子,這麼大的雨,就不能趕輛馬車出門?
蘇名泉像個俠客似的穿戴整齊,騎馬走了半截,便後悔了——腦袋和上半身還幹著,屁股底下卻是溼透了,馬也淋的蔫頭耷腦,走的很痛苦。
一人一馬頂著雨到了十石街,蘇名泉卻發現馬進不去。
他只能下馬往裡走,對著鄔家敲了半晌的門,總敲不開,結果對面腳店的門倒是開了,掌櫃告訴他,鄔家已經舉家搬到了白石橋。
蘇名泉登時皺起眉頭,毫無辦法地走出十石街,再往白石橋走,一邊走,一邊覺得自己忘了什麼,思來想去半晌,忽然愣住——馬沒了。
馬消失的悄無聲息,過於自然,以至於他都忘了自己是騎馬來的。
“他孃的——”他出師不利,破口大罵,“偷你爺爺的馬!明天就端了你的賊窩!也不看看你爺爺幹什麼的……”
邊罵邊走,等他沮喪地走到白石橋時,渾身已經溼透。
他穿著沉重的蓑衣,頂著溼漉漉的斗笠,一家家找過去,看到一家門外掛著“鄔宅”的門楣,心中一喜,連忙上前拍門,又怕雨大,鄔瑾聽不見,便把門拍的震天響。
裡面的人睡的正熟,讓他吵醒,天怒人怨地打著傘出來,見了他就罵:“敲敲敲!敲你娘!誰啊你!”
“我找鄔瑾。”蘇名泉往裡看了一眼,“鄔瑾呢?”
“我看你是找死!”男子暴跳如雷,“天底下只有他一家姓鄔是不是!一天都不消停,要罵要打上他家去!別在我家門前使勁,我們家跟那無恥小人沒有半點關係!”
蘇名泉十分驚訝,張著嘴看男子,在男子的罵罵咧咧聲中,毫無預兆地抽出刀,捅入男子心口,一刀將其殺翻在雨中。
雨水沖走了血,帶走了氣味,屍體迅速變得冰涼,眼睛始終不曾閉上。
“不是鄔瑾還這麼囂張,死騾子,把我的手都弄髒了。”
他拔出刀,隨手丟在地上,這一路上的坎坷和不快終於找到了宣洩之處。
嫌惡地看了看手指上的血點,他彎腰把手插進滿地亂躥的水流裡洗乾淨,直起身來,繼續去找鄔瑾。
雨夜無人,他一直走到白石橋街尾,才再一次看到了一座鄔宅。
這一次,他先叫了兩聲鄔瑾,才去敲門,又暗暗告誡自己:“這個也可能不是鄔瑾,不要氣。”
門開了,他抬頭一看,這回真看到了鄔瑾。
“嘿”地笑了一聲,他很想把自己一路的波折告訴鄔瑾,然而怕自己說的忘了時辰,乾脆閉口不言,把潮溼的欠條往他手裡一塞,扭頭走了。
鄔瑾皺眉看著這個面目藏在斗笠陰影下的人離開,再垂頭看手中欠條,退回門內,關上門開啟傘,踏著滿地積水回到廊下。
家已經是兩進宅院,於他們一家四口而言,闊大而且寂靜,他與鄔意住在前院,父母住在後院,清靜到了令人不適的地步。
回到屋中,他點起油燈,細看手中墨跡開始氤氳的欠條,心知劉博玉不會突發善心。
莫聆風找過他了?
必定是如此,也必定是為了王知州一事——他們二人,正在以不同的手段,辦著同樣的事。
他將欠條壓在桌上,什麼都沒想,就這麼坐了半晌,正要去吹滅油燈時,忽然就聽到不遠處傳來婦人的厲聲尖叫,穿透大雨,直刺人心。
誰都沒想到,針對鄔瑾的這一場流言蜚語,竟然終結於一場兇殺案。
傳聞有人嫉惡如仇,冒雨前來殺鄔瑾,卻敲錯了門,殺了一個同樣姓鄔的男子。
兇手丟下尖刀,逃之夭夭,大雨把一切痕跡沖刷的乾乾淨淨,衙門束手無策,寬州城中眾人為表清白,全都悻悻地閉緊了嘴,一個“鄔”字都不往外吐露。
又三日,莫聆風也回了堡寨。
喧鬧的寬州城徹底靜了下來,金虜卻出人意料,孱弱的儲君逆勢而上,掌握了朝局,登基為帝,年輕君主休養生息,不曾大舉來犯,算得上是開戰以來難得的平靜。
元章二十八年六月,變故忽生。
這位年輕君主露出了獠牙,忽然兵臨堡寨,軍情緊急送入京中,而後源源不斷將糧草等物送至堡寨,然而懷遠、定川二寨依舊於七月十四失守,金虜踏平橫山一帶堡寨,兵臨高平寨之外。
一旦高平寨被破,寬州城首當其衝,將成為阻攔金虜的最後一道防線。
小報每日一換,送報人揹著報囊四處奔走,朝堂之中的訊息隨著這些紙片飛入尋常百姓耳中——有人提議從東南調派援兵,有人認為還有寬州可為國朝之壁壘,有人想要再次議和,訊息紛紛擾擾,寬州城中人心惶惶。
直到八月,金虜對高平寨久攻不下,轉而屯兵於高平寨外,鞏固疆土,以待時機,眾人這才鬆了一口氣。
寬州發解試便在這一片動盪之中展開,在對戰況的憂慮消散之後,眾人又記起了一樁賭局——莫府齋學小廝和王知州之子王景華的春闈之約。
茶樓酒館,再添談資,關撲櫃坊甚至開了賭盤,賭祁暢能不能順利透過此次秋闈。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