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率以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一十六章 立儲,大明國士,子率以正,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永樂元年,安南相國黎季犁篡權奪位,將原安南王室陳氏一族全部誅殺,黎季犁篡改姓“胡”,“陳朝”變成了“胡朝”。

但安南王室畢竟掌控安南多年,黎季犁縱然權勢滔天,還是有漏網之魚逃了出來。

而這條漏網之魚不是別人,正是原安南傀儡國主陳日錕的幼弟陳天平。

陳天平一路逃到了大明境內,向新任的大明皇帝陛下朱棣哭訴了一番黎季犁的暴行。

朱棣身為大宗,大明身為安南宗主國,在得知安南竟然發生了這樣的慘事,當然不可能不管。

於是朱棣一封聖旨南下,大肆申飭了黎季犁一番,並勒令黎季犁還政於安南王室。

黎季犁被朱棣大罵一通之後欣然應允,並上書直言是自己鬼迷心竅,還請上國派人將新任國主送回安南即位。

於是,朱棣就信了,派了五千精兵護送陳天平返回安南。

前些日子剛剛從京師出發。

這些事情,盛庸就算再怎麼受了牢獄之災,也必然有所耳聞。

所以陳堪也沒和他賣關子,而是直言道:“本侯斷定,那安南偽王黎季犁絕不可能就這麼甘心還政於陳天平。”

盛庸也是多年領兵的人物,很快便想通了其中關節。

不由得神色驚駭道:“侯爺的意思是,黎季犁會派人截殺陳天平?”

陳堪頷首道:“侯爺,試問人的野心幾何?”

“不可估量!”

盛庸嘴裡冰冷的吐出四個字,臉色瞬間陰沉下來:“如此說來,我大明五千精兵豈不是要葬身雨林深處?”

陳堪搖頭:“那倒不至於,本侯已經修書一封發往雲南,不出意外的話,此刻應該已經到了西平侯手上。”

“嘶~”

聞言,盛庸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隨後便像是看怪物一般看著陳堪。

半晌後,盛庸問道:“靖海侯早在陳天平南下之時就已料定黎季犁不會聽從大明的命令?”

陳堪沒有回答盛庸的疑問,而是自顧自地說道:“陛下登基不久,朝中根基不定,短時間邊疆只會維穩,所以這一次安南之事殊為難得。”

“呼呼~”

聽完陳堪的自語,盛庸忽然長長的撥出一口氣。

隨後隱晦地朝陳堪拱手道:“侯爺的恩情,盛庸銘記在心,只可惜,盛庸已經無以為報。”

“呵呵~”

陳堪微微一笑,隨後表情恢復正常。

而盛庸也不再多話,只是靜靜的等待著大朝會開始。

安南會反,這是一定的,歷史上的朱棣就是趁著這個機會將安南納入了大明國土。

若非出了這檔子事,安南還是太祖爺定下的十五個不徵之國,大明也沒有理由將安南納入領土範圍。

用一定會發生的事情償還盛庸的人情,對陳堪來說是一件非常划算的事情。

排了半天的隊,前來參加大朝會的文武百官終於擠進了奉天大殿。

參加朝會的人驟然增加這麼多,奉天大殿也顯得有些擁擠起來。

但人越多,陳堪偷偷睡覺越不容易被發現。

所以,在一眾高官顯宦滿臉不爽的時候,陳堪已經找了個能夠阻攔朱棣視線的角落躲了起來。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朱棣貼身太監尖銳的聲音響起,陳堪忍不住撇了撇嘴。

無事你把這麼多人召集起來吃屁。

在心裡吐槽了一句,陳堪便閉上眼睛開始假寐,只留下兩隻耳朵給他們摧殘。

照例,身為百官之首的方孝孺站出來奏報了一些早已經決定好的事情。

這一奏,便是一個時辰過去。

接下來又是其他幾部。

陳堪很不理解這個大朝會存在的意義,既然是宣佈一些早就決定好的事情,為什麼不乾脆辦一份報紙呢?

直接在報紙上傳到朝廷的政令,不比在這個空曠的大殿之中有效果?

百官奏事的聲音宛如催眠曲,很快,陳堪便進入了夢鄉。

時間不知道過去了多久,陳堪是被照進大殿的陽光給吵醒的。

說是吵醒或者不準確,應該說是被陽光刺到了眼睛。

而現在,奏事已經到了尾聲,正在由茹瑺進行最後的總結髮言。

陳堪忍不住探出頭觀察了一下大殿之中的表情,只見許多大臣已經開始昏昏欲睡。

而幾個上了年紀的老臣更是搖搖欲墜,隨時都有可能昏倒的樣子。

陳堪不由得蹙眉道:“太陽都曬到屁股了,還不開始進入正題嗎?”

話音剛落,大殿之中茹瑺已經發完言,默默的退到了文官佇列之中。

原本按照正常的流程,朝會到了這裡就該結束了。

但今日有些不同,許多大臣眼見茹瑺退下,整個人瞬間就精神起來。

陳堪這會兒睡醒,正是神清氣爽之時,但一看見那些上了年紀的老臣上一秒還搖搖欲墜,下一秒就精神百倍,還是不由得嘖嘖稱奇。

只不過,大臣們雖然清醒了,但顯然誰都不想去做這個出頭鳥。

於是,大殿忽然陷入了詭異的沉寂之中。

不知道沉寂了多久,朱棣開口問道:“諸卿,可還有事啟奏?”

大臣們面面相覷,方孝孺正想上前,禮部尚書宋禮出列了。

“陛下,臣有本奏。”

方孝孺邁出的腳步一愣,但還是默默的退了回去。

宋禮是禮部尚書,有些事情還是宋禮出面要更合適一些。

朱棣抬了抬眼皮,淡淡的問道:“何事?”

宋禮整理了一下衣衫,手持笏板朝朱棣拜了下去:“,啟稟陛下,臣伏讀前史,見聖王之御天下也,初篆大業,即建儲貳。

蓋所以安億兆危疑之心,絕中外覬覦之望。

今陛下榮登大寶,然儲君之位空懸一歲有餘,朝野內外已是譁聲四起,因此,臣懇請陛下早日立儲,以固國本,伏乞陛下聖聽......”

沒有任何拉扯,沒有任何試探,宋禮就這麼將立儲的事情搬到了檯面上。

朱棣聽完宋禮的稟報,臉上沒有任何波動,只是手指在桌面上輕輕敲擊著,以此來掩蓋他並不平靜的內心。

而宋禮說完之後,便長揖不起。

於是,大殿之中再次陷入了沉寂。

陳堪躲在柱子後面,瞪大眼睛瞧著眼前這一幕,生怕錯過分毫。

當然,倒不是陳堪對這一幕很感興趣,主要是射進大殿的陽光太刺眼,不躲在柱子後面他睜不開眼睛。

半晌之後,朱棣忽然朝滿朝文武問道:“立儲之事,諸卿以為如何?”

此言一出,就見禮部的官員盡數長揖道:“陛下,還請早日定下儲君之位,以固國本。”

原本只是禮部的官員稀稀疏疏的聲音響起。

但很快,文官佇列之中一個又一個的大臣走進大殿中央,在朱棣面前彎下了腰。

直到除了勳貴之外的所有官員都彎下了腰,請立儲君的聲音終於化作一道雷霆響徹了整個皇宮。

隨後,便是長時間的靜默。

百官彎腰,朱棣的表情依舊沒有任何感情色彩。

而一眾大臣,沒有朱棣的應允,只得一直彎著腰。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大殿之中除了文武百官的呼吸聲之外,安靜得落針可聞。

就在陳堪等得快要不耐煩的時候,大殿之外忽然走進了一道身影。

黑色僧袍,三角眼,形若病虎。

來者正是道衍和尚姚廣孝。

姚廣孝的腳步聲很輕,又很重。

輕得像是天上的雲彩,重得像是萬鈞巨錘砸落眾人心上。

“陛下,貧僧來晚了。”

一句家長裡短帶著些許歉意的話,頓時讓龍椅之上恍若神明一般的朱棣臉上浮現出笑容。

朱棣從龍椅起身,居高臨下的看著道衍,笑道:“來了便好。”

導演雙手合十宣了一聲佛號:“阿彌陀佛。”

朱棣站得高,但他的目光前所未有的溫和,道衍站得低,臉色一如既往地淡然。

朱棣問:“先生,該不該立儲?”

道衍頷首:“該立。”

朱棣又問:“立誰?”

道衍道:“大皇子高熾,天性仁孝純良,善於守成治民,有仁君之姿。”

朱棣頷首:“那就立高熾。”

道衍雙手合十:“善。”

簡短的對話,大明儲君之位便就這麼在一個皇帝跟一個和尚的交談間確立下來。

朱棣走下龍椅,問道:“先生可要觀禮?”

道衍搖頭:“不了,寺中閒事繁多,貧僧這就去也。”

“先生慢走!”

朱棣目送道衍走出大殿,轉身回了龍椅。

從道衍進入大殿又走出大殿,整個過程不足一分鐘,但群臣們卻是連大氣都不敢喘。

“諸卿,平身。”

朱棣的聲音響起,群臣同時大口大口的喘息起來。

明明只是短短几十秒的時間,但群臣卻是像壓抑了幾十年一樣久遠。

群臣起身,朱棣問道:“禮部尚書宋禮何在?”

宋禮上前一步:“臣在。”

朱棣:“準備太子金冊,告祭太廟,昭告天下,立皇長子高熾為太子。”

“臣遵旨!”

宋禮領旨退回佇列。

朱棣又問:“工部尚書鄭賜何在?”

鄭賜:“臣在。”

朱棣淡然道:“著令工部修繕東宮,開府建衙。”

“臣領旨!”

朱棣:“吏部尚書方孝孺、戶部尚書蹇義何在?”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拿錯清冷仙君劇本的我

何所往

小宮女想上位

屋裡的星星

唐頌進行曲

愛吃蘋果的魚兒

大明:我家娘子長公主

朕聞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