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朱元璋的選擇
執筆見春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43章:朱元璋的選擇,大明皇長孫:朱棣送我上皇位,執筆見春秋,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蒙古草原東部。
自從大明關於東北沃土的訊息,經過晉商們的幫忙傳播,在整個草原上擴散開來之後。
便有大量的草原部族,開始向著東部遷移。
因為在晉商們的話語中,那裡的沃土,能夠產出最為足夠的糧食,只要誰掌控了那片土地,麾下的將士們,子民們,將永遠的擺脫飢餓。
這樣的話,聽上去很不靠譜,但是幾乎所有的草原貴族,全都相信了。
因為他們很早就透過各種關係,渠道,自大明那邊就有所聽聞,是真真切切有的事情。
據說大明要遷徙上百萬的農人,到遼東,奴兒干一帶去開墾這些沃土。
「這要是去打一次秋風,豈不是說整個部族都不用擔憂飢餓的問題了。」
蒙古人當然不會說是跑過去種田的,在他們看來,搶就是最為快捷的方式。
對於大明的邊境,幾乎十個蒙古騎兵,就有七個去打過秋風。
因為蒙古草原的產出,根本不夠部族的生存,即便是一些大的部族,每年都會有不少人餓死,可以說飢餓對於蒙古人來說,就是一個常態。
即便他們佔據了廣闊的草原,但只能依靠不斷的劫掠,才有生存下去的可能。
古往今來,一向如此。
目前來說,殘存的北元勢力,統治著跟大明邊疆臨近的區域。
再往北是十多個大部族的聯合體。
往西便就是瓦剌部,再西邊一點,就屬於東察合臺汗國的地盤了,那裡更加臨近西部。
也就是說跟遼東,奴兒干接軌的地方,是屬於北元勢力的天下。
但統治歸統治,其實在北元的這邊草原上,依舊還是有很多部族,只是名義上歸屬於北元。
而且由於太多部族的遷徙,目前的北元勢力,根本無法阻止。
是以在蒙古東部的草原上,越來越多的部族在這裡聚集起來。
雖說遼東,奴兒干,目前確實是屬於大明所管轄,但這裡也存在一個問題,東北沃土存在的地方,已經是在長城之外了。
甚至距離長城還有著數百地的距離,是大明軍力,目前難以企及的地方。
然而大多數的部族在過來之後,就感覺受到了欺騙。
黑土地確實有,可目前還是一片荒蕪,根本沒有開墾的跡象,甚至都不知道何時才會開墾。
等大明的百姓過來,那要等到什麼時候,這裡部族都快要全部餓死了。
只是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在東部草原這裡,就已經聚集了超三百多萬的草原人口。
即便是北元,也根本把控不了。
三百多萬的草原人聚集在一起是什麼概念。
假若有人能夠把這股力量整合起來,那麼他就是下一個成吉思汗。
因為對於多數的草原部族來說,不管是蒙古族還是其他種族,基本上都是全民皆兵的概念。
這也就意味著三百萬的草原人聚集在一起,其中可以當做兵卒戰力,約莫有百萬人左右。
而大明目前,全國的屯田兵加起來,也才兩百多萬人。
曾經成吉思汗最初統一蒙古族的時候,也才八十多萬族人。
當然,這裡的三百萬,是指所有部族加在一起。
所謂時勢造英雄。
當這麼多草原人口聚集在一起的時候,混亂的局勢就此開啟。
和朱英的猜想幾乎相同,大量的草原部族因為各種矛盾開始各自爭奪,殺戮。
猶如中原王朝之亂世,群雄征戰。
一連數月的戰役開始拉響,每天都有大量的草
原各族人死去,一堆堆的京觀出現,血水染紅了草原,連河流中的水,一連上百里都夾帶著一絲血紅。
這對於大明來說,草原的力量開始削弱,當然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尤其是北元,在這其中受到的損傷更大。
實際上捕魚兒海戰役已經使北元貴族遭到最大的失敗。
如果說在此之前他們或許還有著重振勢力入主中原的希望,那麼這個希望到這時就完全破滅了。
目前統治北元勢力的可汗,為孛兒只斤·恩克卓裡克圖,或者說他是也速迭爾更為清晰。
當年藍玉率師十五萬北進,距離脫古思帖木兒汗帳不過百餘里路程。脫古思帖木兒以為明軍與納哈出作戰不久,糧草匱乏,不會深入北方再戰,沒有作迎敵的準備。
而明軍前鋒奔襲他的大營之時,恰好風沙彌天,幾十步外不見人。
明朝兵馬突然出現,脫古思帖木兒根本不能作有效的抵抗,太尉蠻子倉促上陣,很快戰敗被殺。
脫古思帖木兒帶著太子天保奴、知院捏怯來、丞相失烈門等數十人逃往和林方向。
脫古思帖木兒一行逃亡途中,在土剌河遇到也速迭兒。他和太子天保奴一起被也速迭兒殺死,就此謀取了可汗之位。
只是面對如今的亂象,顯然也速迭兒已經有些把控不住了。
所謂亂世出英雄。
在這一片亂殺時,一部族迅速崛起。
.....
「爺爺,是孫兒沒有想得周全,沒曾反倒是幫助了他們。」
大明皇宮中,朱英自上海乘船而上,迅速回到了大明京師。
在乾清宮和老爺子商議對策。
朱元璋再次看到大孫,心裡自然非常的歡喜,哪裡還會說責怪的話。
「這不能怪大孫,像是這樣的變故,誰也沒有想到過的,即便是現在不出現,到了日後,也定然會出現。」
「能夠在這麼多部族的廝殺之中壯大,可見其早就有了反北元的心思,戰場上的事情,可不是說憑藉一人蠻力,必然有著極為精銳的軍士,還有自身的謀略。」
「他是窩闊臺庶子合丹後裔,想必很早前就定了心思,想要效仿其先祖成吉思汗。」
朱元璋分析著說道。
雖然草原如今距離京師有著數千裡地之遙,但僅僅從一些簡單的情報之中,朱元璋就能得到許多的資訊。
能夠從一隻碗到建立大明,在情報分析這塊,朱元璋顯然有著非常敏銳的天賦,加上這麼多年的經驗,習慣,一些微末的細節也不能逃過他的眼睛。
而爺孫倆談論的人,正是目前在北元東部草原上,名聲漸起的孛兒只斤·月魯帖木兒,按照大明這邊的叫法,便是鬼力赤。
鬼力赤是葉尼塞河上游沿岸,乞兒吉斯部的首領。
實際上朱元璋有沒有猜錯,在數年之後,便就是鬼力赤否認殘元皇帝額勒伯克的宗***,於建文元年打敗並殺死了他,取得了統治各部的霸權。
一個部族把整個北元推翻,可以想象其隱藏了多久本身的實力。
草原上實力的壯大,可不是說一年兩年就能完成的,尤其還是在北元的眼皮子底下。
而這次,就是給了他最好的機會。
「孫兒倒不是擔憂鬼力赤的壯大,關鍵是在這次草原紛戰之後,其所聚集的人數過多,單單一個東部草原根本無法供養。」
「現在他們所爭取的沃土,只能是用荒地來形容,在這之後,肯定不會說去種地什麼的,必然會把目光放向我們大明。」
這是目前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
哪怕是
死傷再多,保守估計也會有六七十萬的兵力殘留。
而在大明的邊境,對於六十七萬的草原戰力,根本沒有抵抗的可能。
即便是隻算精銳兵力,至少也是三十萬的規模。
三十萬的兵力,看似不算什麼,但這可不是別人,是草原人。
在這其中,甚至有可能會出現十五萬左右的騎兵。
草原之上,人人皆兵,只要有弓箭,幾乎全部都可以成就輕騎兵。
十五萬的輕騎兵,是一個非常的恐怖的存在,尤其還是在一人的統治之下。
這也是為什麼朱英會倉促的結束巡查,快速回京師和老爺子一同商量對策。
「大孫也不要過於擔憂,不說鬼力赤到底能不能真的統治所有部族,單單是北元那邊,就是一大難關。」
「況且經過廝殺之後,剩下的軍力,必然也是疲憊不堪。」
「何必等著他們來犯咱大明呢,不若趁此機會,由咱們大明將士出征,直接討伐。」
「他們不就是打著要犯咱大明,搶走咱的沃土嘛,如此這般師出有名,還能更大的削弱草原上的實力,何樂而不為。」
朱元璋淡定的說道,語氣之中也沒有本分急促。
和朱英不同,朱元璋這一生多數都是在戰爭之中渡過,尤其是早期的一些時候,幾乎可以說是常常以弱對強。
在朱英的想法中,首先就是想著如何去解決目前的禍患,這也是對於正常人來說,非常正確的一個想法。
但朱元璋不同,優異的軍事天賦,能夠讓他很好的把控到其中的機會。
看似即將要強大的草原,實則在這個時候,也是最為脆弱的時候。
朱英聽著老爺子這般說,頓時就醒悟過來。
畢竟對於朱英來說,戰爭並不是他的強項,怎麼去盤活經濟,或者說內政發展這塊,才是朱英擅長的地方。
不過爺孫倆在一塊,取長補短,倒是配合得挺好。
朱元璋微微沉默片刻,開口說道:「這次出征草原,咱的意思,是想讓大孫你率軍前往。」
朱英聞言愣了一下,不過馬上點頭道;「好,我聽爺爺的。」
朱元璋笑著說道:「怎麼就不問下咱為什麼要讓你去嗎。」
朱英想了想說道:「爺爺讓孫兒去,自然是有爺爺的想法,想來便是為孫兒好。」
朱元璋點點頭:「大孫什麼都好,但是在戰爭這塊,極有缺失。」
「咱能看出,大孫有很多的想法,不管是對倭國,亦或是安南,高麗,甚至是海外諸國。」
「草原這邊,大孫也佈局了很久,但一直沒取得什麼好的成效吧。」
朱英回道:「爺爺猜得準,孫兒很早就在草原上佈局了,甚至最開始,比高麗還要早一點,但是一直到現在,也沒有什麼好的發展。」
朱英的起源,是在西域。
西域臨近東察合臺汗國,而朱英第一手選擇的,自然就是那裡。
高麗可算是在極東的另一頭。
然後發展到後面,東察合臺汗國這邊,群英商會的勢力雖然不算小,但也就相當於一箇中型的草原部族,而且由於極為分散,根本無法形成凝聚。
對於一些草原上的事宜,更別提插手和說話的資格。
反而是在跨越北元,遼東地區數千裡的高麗地區,因為提前知曉一些程序,取得了很好的突破。
而這些對於朱元璋來說,可謂是一目瞭然。
「大孫若想要征伐四海,對於將士們的把控是一方面,但是有時候,本身也需要更為豐富的經驗,尤其是在大戰之中。」
「如若是一帆風順的勝利,那咱也不用多說什麼,但若是遇到僵持的局面,前方的軍報傳來,朝堂上眾臣的建議。」
「在這個關鍵的時候,就需要大孫本身來做出取捨了。」
朱元璋非常清楚大孫的野心。
這也是他一直放心不下的原因,如今已經年邁的他,已經沒有多少日子了。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可能一場戰爭的開始和結束,就是數年的光陰過去,而大孫要征伐的地區,就以現在朱元璋看法來說,不要太多。
可謂是東南西北,全都想要。
朱元璋老了,而大孫,太年輕了。
已經六十五歲的他,不知道自己還能活多久的時間。
十年,二十年?
然而即便是二十年之後,大孫也才堪堪三十九歲,還不到四十。
哪怕是對於普通的庶民來說,四十歲都算是正值巔峰。
在那之後,大孫若是遇到了關於戰爭的選擇,會如何選。
以大孫的性格,朱元璋甚至能夠想到,自然是打下去。
可有時候,戰爭並非是一路往下打便就可以的,適當的退讓,才能發起更好的進攻。
而自從討伐倭國開始,朱元璋就發現了大孫在戰爭上的短處。
簡單來說就是掌控。
對於倭國目前的戰爭,大孫與商道的處理完全相反,幾乎是任由其發展,沒有半點掌控之力,這可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在得到關於草原上的情報之後,雖說心中非常不捨,但最終朱元璋還是決定讓大孫前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