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這是在刮咱的肉啊
執筆見春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75章:這是在刮咱的肉啊,大明皇長孫:朱棣送我上皇位,執筆見春秋,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官員提薪的事情,是朱英一直在實行推薦的。
朱元章這次能夠一口答應,自然也是因為國庫充盈,還有之前朱英從各方面的暗示,且也說過多次了。
到了今天,才算是真正的落實下來。
有道是洪武年間,官民皆苦。
在這個時期的官員,俸祿可謂是真就在溫飽線的邊緣徘迴。
有些官說兩天沒上飯,還真不是跟你開玩笑。
餓死和貪,自己選吧。
所以朱元章殺貪官總是殺不絕。
你想啊,這人餓了兩天,而後實在忍不住動了一點權力,不僅吃上了飽飯,還大魚大肉,傻子都知道怎麼選了。
按照現在的俸祿,一個從九品的官員,一年的薪水也不過六十石大米,摺合成銀子三十兩,而正一品官員,一年的薪水有一千零四十四石,摺合成銀子有五百二十二兩,似乎也不算太少。
可朱元章是誰,說出身貧寒,何止是貧寒,他根本就是個叫花子,一無所有,越是底層的人,越是要為生活苦苦掙扎,於是看到的黑暗面更為殘酷。
他親眼看到元末,貪腐橫行,魚肉百姓,他把官員的貪汙問題歸結於官員奢侈,如果官員沒法奢侈了,每個人勉強吃飽肚子,那還想什麼貪腐呢?
因而他說:「治國家以德賢為先,賢者天下之望也。然布衣之士,新授以政,必有養其廉恥然後可責其成功。」
如此也就罷了。
明初的俸祿制度標準是按照祿米來計算的,但問題並不是用的全部大米,其中還有把大米折算成錢、絹布、蘇木、胡椒等物品。
至於一石大米換多少絹這全看朝廷的意思,朝廷說它值多少錢就值多少錢,而不看市場的意思。
且在洪武十年到洪武二十年間,因為災荒的事情,還有過拖欠俸祿的情況不斷髮生。
本來就是在餓死的邊緣掙扎,現在錢糧都不發了,那就是要直接餓死啊。
不貪,就只能餓死了。
在這一點上,確實是朝廷對不起官員的地方,無可厚非。
朱英打算怎麼去改呢。
他準備將之前的祿米制度,改成寶鈔制度。
也就是說,往後的俸祿,就不發大米,絹布等等物品了,而是全免改發寶鈔。
這樣便是把官員,也繫結在國家信用體系之上。
因為現在的大明寶鈔,經過大半年的發展,還有群英商會不斷的拿出錢財填補空缺的情況下,已經和銀子的價值相差無幾了。
其中最大的事情,便就是朱英已經有了足夠多的準備金。
當一個商會,在大明形成壟斷,還有朱英這種有著前世記憶,相同於作弊手段的指引後,收刮銀子的速度,真可謂是超乎想象的快。
單單就京師這邊,每天大量的貨物吞吐,依仗著太孫殿下令旨,下層的官員對於群英商會完全是大開綠燈。
….
別說什麼卡扣了,連攔截都沒那面子,反而還要滿臉堆笑的討好,偶爾也能得些賞錢。
在京師的貨物賣得便宜,可利潤還是有的,越是便宜,這購買的人就越多,把整體的經濟全部都給拉上來了。
之前的百姓,有點錢的,都是存著,吃也捨不得,用也捨不得。
然而貪小便宜的情況,是一種自古以來的普遍現象,像是大米,今天九折你不買,明天八折優惠你搶不搶?
廢話,傻子才不搶呢,這可是吃的。
行吧。
今天布也打折了,明天油鹽也打折了。
那還說什麼呢,買買買啊,買到就是賺到。
便就是像狄玉森的妻子,流落江湖多年的秦立雪,恨不得一枚銅錢掰成兩半花的人,只是出了一趟街,就把狄玉森半個月的俸祿給花光了。
足以說明群英商會在京師目前的模式,是非常成功的。
透過不斷的收斂錢財,這也就讓朱英有了足夠多的準備金,而不管是民眾還是官員,對於大明寶鈔的認可度也越來越高的。
再說了,紙幣確實是比銀子要更加方便的攜帶。
一斤十兩,百兩十斤。
幾百兩銀子,那可就是幾十斤啊。
這做稍微大點的買賣,天天揹著幾十斤跑,累都給你累夠嗆了。
大明寶鈔有百貫面額,幾百兩,幾張紙揣兜裡,輕飄飄的,別提多舒服了。
兩相比較下,自然都知道如何選擇。
關於發多少寶鈔的事情,這個就是朱英和朱元章商量著來了。
說起來,這大明天下,就是老朱家的天下,每個月發多少錢財,爺孫倆商量好了,這事也就成了。
什麼召集官員開會這些,屬實沒有什麼必要。
當初制定官員俸祿制度的時候,基本上也是朱元章一個人合計著來,然後就是馬皇后在旁邊出點主意,等大致的內容框架定好了,便就給官員給填補一下,便就算是可以了。
「大孫,你這定得也太高了吧,不行不行,區區從九品的官員,怎麼能拿這麼多的寶鈔,得改一下,改一下。」
「大孫,你這食堂的標準也不得行,還每餐有葷腥,不行,吃這麼多,豈不是成了飯桶了,改一下,得改一下。」
「大孫,你這年底正旦還給發放這麼多的賞賜,這可不行,每月咱都給他們發了那麼多的寶鈔了,這逢年過節的,意思一下就可以了,改一下。」
「大孫,這吏員怎得也能享受如此多的福利,還有那巡捕衙役,太多了,不行,得改,飯菜的標準都要降一降,這都是咱的寶鈔啊。」
「這宮裡的支出用度怎麼也跟著提了這麼多,大孫,你..哎呀,真的是崽賣爺田不心疼!」
「這是在刮咱的肉啊!」
這幾天裡,乾清宮天天傳出朱元章的驚呼聲,呵斥聲,還有面紅耳赤的爭辯聲。
….
爺孫倆真就是跟打仗一樣。
弄得這宮裡頭那叫一個人心惶惶。
每次朱英回到坤寧宮的時候,葉月清都會規勸幾句:「殿下,你便是讓著點陛下呀,我在坤寧宮都聽到聲響呢。」
「便是寧妃娘娘都來跟我說好幾次了,不要跟陛下對著幹,得順著心意去。」
朱英表面上答應得好,到了第二天,又是同樣如此了。
對於朱元章來說,一下子出這麼多錢財,那就等於是在刮身上的肉啊,這要怎麼捨得。
爺孫倆爭辯的事情,很快就在宮裡頭傳開了,便是朝廷上的大臣們,也都知道現如今發生了什麼事。
他們可是緊著聽呢,不少大臣甚至在下了早朝後,故意多停留,為的就是提前知道一些訊息。
這可是關於他們俸祿的事情。
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便是官員也是人,那也離不開一日兩餐,財迷油鹽。
「據說是太孫殿下,要把咱們的俸祿給提上來,現在正跟陛下爭執呢,吵得整個宮裡頭都知道了。」
「我跟你說,我可是得到了宮裡頭太監的訊息,這次太孫殿下要改革,把咱們的俸祿,不發大米還有其他了,全部都改放寶鈔。」
「能確定嗎,這可是個好訊息,每月領取完,現在還得去兌寶鈔,這市面上的價格你是知道,大米這些因為太孫殿下
的商會,越發低了,兌換起來是真麻煩。」
「我看發寶鈔好,如今京師裡,還有什麼東西是寶鈔買不到的,直接了當。」
「這寶鈔在京師自然是沒問題,可是其他地界,就不知如何了,有些地方缺糧,這寶鈔過去了也沒辦法啊。」
「那還不簡單,寶鈔發過去的事情,直接給換成糧食不就行了。」
「這一招說得在理,咱們大明朝,有高產作物,如今也不怎麼缺糧,今年吶,還真有點不習慣,我在戶部,連災荒的訊息都沒怎麼收到過了。」
「往年到了這個時候,那還不是遍地災荒,現在有了群英商會擔保,災荒的苗子這才出現,那邊就已經出現大量的平價糧了,根本不用操心,真是舒坦多了。」
乾清宮的訊息,可不僅影響的是官員們,便是宦官,宮女,嬪妃,包括諸多皇子皇孫,都在想著法子去打聽。
司禮監掌印太監劉和,這段時間也變得非常的忙碌起來。
沒辦法,爺孫倆在殿裡談事的時候,可都是他在守著殿門,裡頭的訊息,怎麼能也都可以聽到一些吧。
其實大多數的訊息,還就是劉和給露出來的,這倒不是他自個管不住嘴,且是暗中的得到了朱元章和太孫殿下的授意。
也算是對於官員,宦官,還有宮裡頭一種試探。
這一段拉扯,可算是牽扯到了京師所有人的身上。
上早朝的時候吧,大家都心照不宣,不談及此事,下了朝會基本上就不談早朝的事情,均是在談論俸祿的問題。
….
沒辦法,這可是關乎自己吃飯的事情。
每當劉和給下邊的小官宦傳話,說今天太孫殿下贏了,頓時就是滿朝歡喜。
明天說陛下贏了,頓時就是哀聲遍野。
可以說往來大明立國二十六年裡,還沒有說像是現在這麼鬧心過。
硬是把所有官員的情緒,都給摩擦了起來,真就是一會兒天上,一會兒地下。
終於,是來到了第七天的早朝。
今天的早朝,格外的寧靜,在行禮之後,滿堂文武,沒有一個吱聲的,連呼吸聲都不怎麼聽到。
就因為昨天,爺孫倆的議論算是結束了,根據司禮監太監劉和的最新訊息,這事當已經定奪下來。
朱元章在龍椅上,朱英站在旁邊。
環顧一週後,朱元章開口說道:「今日的早朝,咱要宣佈一個事情,這個事情,想來這麼多天,諸位愛卿多少都是知道一些風聲。」
「沒錯,便就是關於咱大明朝官員俸祿的問題。」
聽到這話,下邊的文武官員們,眼睛都開始亮起來了。
現在大明的效益越來越好,戶部的同僚都在說,國庫的糧食都已經快堆滿了,現在各地都忙著建糧倉,搞儲備。
賦稅也是立國以來的新高,這官員的俸祿,當然是漲了。
在眾多官員翹首以盼的眼神中,朱元章輕輕咳嗽兩聲說道:「便就讓太孫跟大夥說說吧。」
朱英側身作揖,而後向前幾步,站在金鑾殿的中間。
「首先,我先跟諸位說一下咱們大明的情況。」
「自洪武二十五年底至今,將近大半年的時間,因高產作物的種植,目前咱大明各省,均是高產,在不耽誤稻米,小麥種植的情況下,所收到的高產作物,是往年糧食賦稅的三倍有餘。」
「各地災荒基本上在發生之際便已解決,高產作物的特點,耐寒,耐旱,於北方各地大規模種植,大面積解決了百姓吃飯的問題。」
【推薦下,@
.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不說家家戶戶吧,但餓死的現象,可以說在咱們大明,基本上已經開始逐漸消失。」
「按照估計,在未來三年後,我大明的百姓,將會人人有飯吃,人人有衣穿。」
此話一出,奉天殿內無不頓首,所有文武官員,侍衛宦官,盡皆是伏地而拜。
山呼:「大明萬歲萬萬歲,陛下萬歲萬萬歲!
!」
聲音之緒之真切,是歷來之最。
響徹整個奉天殿,以至於殿外都能聽得清楚,隨著朝堂裡的大呼,外邊的所有禁衛都在跪地大呼。
山呼的聲音,不斷的從遠處傳來,響徹宮廷,響徹雲霄。
餘音延綿不斷。
朱元章坐在龍椅上看著這一切,臉上洋溢著明顯的高興,眼角都笑出了皺紋。
待聲音結束後,朱英繼續道:
….
「大明百姓的生活富足了,自然不能忘記了咱們大明的臣工們,能夠有今日之盛世,離不開每一位臣子在個人的官位上辛勤的付出。」
「朝廷是絕不會忘記每一個臣子的,也不會虧待每一位臣子。」
「尤其是兩袖清風的好官,更是要著重的對待。」
「因此,我和爺爺透過七日以來的商議,決定全面提高諸位臣子的俸祿,對此進行改革。」
「改革的第一條,便是往後所有官員的俸祿,全部改由寶鈔發放,其另立下各項福利,獎賞,及各品級待遇。」
「自然,具體關於各品級的發放詳細,便就不在朝堂上一一說明了。」
「今日朝會過後,由翰林院各學士,工部尚書沉溍,兵部尚書茹瑺,戶部尚書趙勉,吏部尚書詹徽,刑部尚書楊靖等人,至華蓋殿商議詳細。」
「於明日早朝公佈,下月開始正式實行。」
說到這裡,朱英微微一笑道:「大家自不必擔心,新的俸祿制度,當然不會讓諸位失望。」
「在往後的日子裡,還須諸位不辭辛勞,懇請諸位臣工,為我大明朝效力,為我大明百姓效力。」
說完,朱英作為皇明太孫,鞠躬作揖,遙遙對拜。
頓時,朝堂上下,無不生出國士之心。
為首者詹徽,跪地磕首道:「臣必當為大明朝,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滿朝文武,盡皆跟隨,高呼:「臣必當為大明朝,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看著這一切的朱元章,把目光轉到了大孫鞠躬作揖的身影上。
這一拜,當真是文武歸心。
他知道,在往後的日子裡,大孫的權威,人心,是真正的把控住了。
不管是做什麼事情,都會得到官員們的真心擁護。
奉天殿的官員,本質上就是皇帝權力的延伸,只有完全的掌控了朝廷。
皇帝,才是皇帝。
大明皇長孫!.
執筆見春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