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見春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29章:朱元璋的告誡,大明皇長孫:朱棣送我上皇位,執筆見春秋,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明,坤寧宮。

朱英正在看著安南送回來的情報。

“好,果然是沒有辜負我的期望,廢除喃字之後,往後安南這邊算是逐漸的回到正軌之上了。”

在那一次辯駁之中,最後劉勝以國家利益的層面,成功的讓胡季犛做出了讓步,詔書順利下達,安南舉國廢除喃字。

現在的效果肯定不會是很好,但隨著時間的累積,自然會更加多的人來學習漢字。

其中最大的因素,就是在於安南的科舉。

當科舉實行漢字的時候,安南全國上下的讀書人,都必須是學習漢字才能參加。

猶如大明一般,每一個讀書人的心思,九成九幾乎都是在於仕途之上,即便是真正的文學淵博者,最初的抱負也必然是學有所成,以入仕途做官。

別看安南那邊說的誇張,其實對於整個安南來說,九成九的百姓也是文盲,在當今的時代,幾乎所有地方都差不多,廢除喃字這樣的事情,除了對讀書人有影響外,百姓這邊自當是很無所謂的。

反正不管你喃字也好,漢字也罷,也沒人認識幾個。

大致看上去,對於不認識字的來說,漢字和喃字好像也沒有太大的區別,終歸都是筆畫結構。

“不過是撮爾小國罷了,其所行文字漢字喃字,於我大明又有何等意義。”

朱元璋抱著小曾孫在懷裡,順口對大孫問道。

最近的朱元璋除了上朝之後,很多時間都會來坤寧宮裡帶孫子玩。

如今已經是一個多月過去,搞了個熱鬧的滿月酒後,小曾孫朱玉婷已經是可以自己爬行了。

咿咿呀呀,奶聲奶氣的叫聲,加上那雙明亮的大眼睛,著實是讓朱元璋感覺自己的心都化了。

有道是老小老小,便是一連帶上一兩個時辰,朱元璋都感覺不到累。

且朱玉婷特別黏朱元璋,每回朱元璋抱著的時候,總是笑嘻嘻的,這也讓朱元璋帶曾孫的時候極為開心。

雖然是個女娃,但這可是朱元璋的第一個曾孫,還是長孫所生,其中意義自然是不同。

聽著老爺子的話,朱英心中很清楚,老爺子和其他朝代的皇帝般,對於這些小國心裡頭沒什麼概念。

傳統的思想就是在於武力的控制。

主要是對於現在的大明來說,隨便派個二三十萬大軍過去,輕而易舉的就可以將其征服。

只是在財政方面,無法給予大明什麼實在的好處,所以才會懶得說去征服。

當真要是有富得流油之地,早就已經歸屬到中原的統治之中。

“爺爺,咱們如若是動用武力去統治那安南之地,就是一個虧本錢的買賣,但是讓安南逐漸繁榮起來,再行暗中控住,日後有機會收歸大明,那就賺錢的買賣。”

“想來爺爺肯定沒有關注到關於安南五萬將士屯田的情報吧,按照最新安南的情報,目前我大明於安南屯田所產生的糧食,不僅是可以完全負擔在安南的所有軍餉。”

“甚至還有結餘,按照統算,即便是再過去五萬將士,也依然可以負擔得起。”

“自去年夏糧之後,孫兒這邊已經無須再去運送軍餉承擔了,反倒是和安南王室合作所開之錢莊,吸納了安南大量的白銀,如今當已有七百多萬兩白銀入庫。”

朱英笑著解釋著說道。

安南的情報即便上是每月都有固定送達,朱元璋對於這等小國不怎麼上心,朝中政務繁忙,自然不可能說經常去看。

且安南這邊的事情,基本上朱元璋也是全權交由大孫負責,包括駐守在安南的將士所需要的軍餉,在當初朱英的承若中,也不走國庫支出,而是由朱英這邊的群英商會進行承擔。

當然,這糧食的產出,不僅是在大米之上,包括番薯等一些高產作物,也是一個主要的原因。

沒有水稻那般要求的精耕細作,種植起來比較容易。

而目前大明在安南所拿到的土地,都是屬於安南王都附近的肥沃之地,有現在這般的情況,自然也是正常。

只是初次聽到這些的朱元璋,不由得有些驚訝了。

他是真沒想到,五萬將士駐紮安南不僅沒有讓大孫多出負擔,反而還賺錢了?

當下問道:“那安南當真是有如此的富庶?這怎麼跟咱聽使臣說的完全不同。”

安南朱元璋是派遣過使臣去查探的,對於整體安南的情況,不說是十分了解,六分七分還是有的。

整體而言,安南也是個窮地方,大量的百姓吃不飽飯,也沒什麼衣服穿,怎的到了大孫這裡,就好像變得富裕了起來。

還在錢莊里弄了七百多萬兩白銀。

朱元璋自然知曉那就是大明寶鈔兌換來的,關於發行去安南的大明寶鈔他自然知曉,那都是做了特殊的印記,和大明這邊的寶鈔有所區別,目前可不准許在大明流通,只能是在安南流通。

以巾帛製作的寶鈔換取真金白銀,這還只是與安南王室合作。

僅一年,且只相當於大明不過是郡縣之地,就吸了七百多萬兩白銀,這真是讓朱元璋難以想象。

這跟他心中的貧瘠小國完全不是同一個概念。

朱英便解釋道:“倒也不能只看一面,安南整體窮困,但那些貴族的手中錢財也是不少的,而我大明將士可不需要去負責安南的百姓衣食住行,是單獨開闢一地方。”

“在沒有負擔的情況下,且佔據肥沃土地,是以情況自當有所不同。”

兩句解釋,朱元璋立即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這就好比大明的江南一般,承擔了大明幾乎是一半的賦稅。

安南的窮苦百姓,是安南王室需要負責的,大明的將士只管自己,自然這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這一番話,頓時就讓朱元璋的眼界開啟了。

按照這樣的情況,其他的小國自當也是差不多的,終歸有些富庶之地。

那麼是否也可以按照現在安南模式搬照,同樣派遣一些大明將士過去駐紮,不僅能夠擴大大明的影響力,還能夠有力的消除邊疆隱患。

比如是現在的安南,有五萬大明將士坐鎮,自然不可能說還能發生出什麼對大明不利的事情。

如若有什麼變化,首先就是這五萬將士受到影響,即便是有所動亂,其發生所在地也是在安南境內,很難說影響到大明國內。

把戰爭控制在大明疆域以外,這對於大明國內的發展還有百姓的安危,都是一個極大的好事。

朱元璋目光炯炯的看向大孫,朱英當然是心領神會。

當下說道:“這是孫兒未來所謀求的一個方向,不僅是大明的將士,包括我大明海貿的商人,實際上也可以同樣達到這樣的程度。”

“江南造船廠那邊,我已經讓張伯去傳告了所有想幹海上貿易的家族,所有幹海貿的家族,於兩年之後,必須要按照一定的規格標準,收購外邊的糧食回國,且需按照我大明的市場價格進行一個回購。”

“並且孫兒將一些火藥司淘汰的老版火器,租賃給這些海商,讓他們帶著足夠的人手和錢財,到海外別國去購置土地奴隸,種植糧食,開設工廠,而後回饋我大明。”

聽到這裡,朱元璋便道:“咱聽著江南那邊的奏章,說是最近有許多武館開設盛行,想來便是大孫暗中安排的吧。”

就此事上,朱元璋很快就聯想到前段時間看到奏章裡的一些事情。

不僅是江南地區,包括福建,廣東,等沿海地區,也是多處開設武館。

這武館所教,差不多就是一些操練士兵的手段。

專門是給人在短期內進行一個人員操練。

其中更是包括火器的一些基礎運用。

還有數人的合擊手段。

朱英沒有否認,回道:“是孫兒所安排的,一些從軍隊裡退伍的老兵,沒有什麼安身之地,尤其是傷殘老兵,連種田都不能,僅靠一些退伍補貼,生活上比較困難。”

“現在海商們出行各國,難免會遇到許多的意外,是以孫兒就想著開設武館,讓這些退伍老兵也有一個安身之所。”

“海商這邊的隨從護衛,也能夠得到一個基礎的培訓,在外遇到危險也能有足夠的武力保全自身,當算是一舉兩得。”

這番話說的是冠冕堂皇,可朱元璋摸爬滾打了一輩子,哪裡還不明白其中的隱喻。

安排退伍老兵是真,但實際上從目的上來說,大孫更是想讓這些海商們的護衛,操練如同士兵一般,代替大明於海外進行一個開擴。

從某種程度上來,其實朱英的這個手段,跟曾經歷史上的海外殖民,算是異曲同工。

不過作為大明人士,朱英這邊還算是比較溫和,沒有那般野蠻。

至少於買賣上,是公平的,不是隨便搞個藉口就來個大屠殺,霸佔別人土地什麼的。

這也是因為大明現在於貨物上,有著很強的貿易順差,可以輕鬆的賺取足夠多的錢財,沒必要幹那種留下惡名的方式。

而就現在而言,對於大多數的地方來說,人力是最為廉價的。

一條絲綢出手,多的不說,換他百八十個奴隸是自然沒有任何的問題。

而商人購置土地這樣的要求,對於幾乎絕大多數的國家來說,基本上都不會有什麼拒絕的可能。

這又不是什麼割讓國土,而買了地的商人,還可以繳納賦稅,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當然,對於在大明海商們來說,這賦稅裡的貓膩,那都是輕車熟路得很,在如今大明搞賄賂是一個很危險的事情,可在海外嘛,那當然就是家常便飯了。

雖說這樣的情況,會很容易滋生出一些大家族來,可對於這些朱英心中並未太大的擔憂。

只要大明能夠保持強盛,再大的家族也要依附在大明這顆樹上,如若後世的大明真的要滅亡,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只要神州足夠強盛,那麼終歸是漢人的國度。

也就是換個當家做主的人罷了。

什麼老朱家千秋萬代,那都是扯淡。

能夠多傳承,便也就多傳承吧。

真要消亡了,也沒有太大的干係,也不是朱英能夠顧得上的。

後世近現代,曾經不可一世的日不落帝國,那也沒個幾百年,照樣該日落就日落了。

在這一點上,朱英還是想得很開。

朱元璋略微沉思後,說道;“在海商這條路上,大孫比咱的思路要更加的清晰,但咱還是要囑咐幾句,要控住在該控制的範圍內。”

“商人逐利而行,心中沒有什麼忠誠可言,咱們大明強盛的根本,終究是要回歸到農業本身之上。”

“這些海商,便就是像一把雙利刃,如果能夠好的把控,那麼自然可以為咱們大明添磚加瓦,若是一旦控制不好,他們就是禍亂之源。”

“商人的貪婪是無止境的,心也是黑的,只要有足夠的利益,出賣大明對於他們來說根本不會有絲毫的心裡包袱。”

“倘若哪天咱們大明與他國開戰,指不定這些一些依附我大明的家族,到時候反咬一口。”

“在這些事情上,大孫一定要牢記。”

“可以給他們吃肉,但鏈子不能鬆開,要緊緊的握在自己的手中。”

於政治之道上,朱元璋可以說輕鬆的甩開朱英八條街。

尤其是對於權力的把控。

朱英擅長商道,這並非是他天生就會,而是經歷了後世的洗練,可以提前的預測到世界的變化,在每一步上都提前掌控先機。

但是在政治上,白手起家建立大明,現已年近古稀的朱元璋,自然會更加的通透。

這也是朱英就想著當太孫的緣故。

朱元璋的話給了朱英一個警醒。

治國不僅僅是錢財,還有更多社會上,政治上的意義。

單純的經濟繁榮,並不能讓一個大國長生久治,而對於海貿來說,也不能一味的放任。

便是如同滿清十大皇商一般。

其實他們最初去支援滿清,並非是為了推翻大明,僅僅只是因為在這裡頭有著足夠的財富可以賺取罷了。

只是這樣的行為,導致加速了大明的消亡。

在聽到老爺子的話後,朱英心中頓時警覺,自己過於沉溺於賺取錢財了,應該多把心思放到發展國內工業基礎上來。

當下認真道:“謝爺爺教誨,孫兒險些沉迷其中。”

朱元璋滿意的說道:“能夠想清楚就好,不過就現在來說,大孫的安排還是非常不錯的。”

“哪怕是各地有所災荒,都能夠迅速的進行解決,雖然暫且還沒有進行一個人數上的統計,但咱能看到咱們大明於人數上,必然是進行了一個大的進步。”

“人才是根本,只要有了足夠的人,咱們大明就能越發的強大起來,甚至是超越歷朝歷代。”

()

1秒記住愛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正道魁首是如何養成的

不言歸

完蛋,我來到自己寫的垃圾書裡了

伴讀小牧童

強明

陽光下寫字

崽崽心聲被全家聽到後成了團寵

公子尋歡

春滿酥衣

韞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