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腳芝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神龜雖壽 第九十四章 殿上交鋒,執劍長安,雞腳芝士,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太極殿內,百官正站在各自的位置上上奏或是聽著別人上奏。近半年來唐帝上朝的時辰一日比一日晚,到了本月竟破天荒地改成了兩日一朝,百官心中不禁暗暗猜測,聖上的龍體是不是出現了異樣。
上奏之聲不絕於耳,百官們各懷心思。
各部、各衙、各地皆有奏本,大到天災人禍,小到偷盜搶劫,或伸手向朝廷要錢賑災,或為顯示自己治理有功,或向朝廷訴苦訴難。
若在往日,唐帝定然會豎著耳朵聽聽,不管有用沒,可今日他卻絲毫沒有心情去聽百官們的彙報,他此時腦海裡只有一件事——禁軍十二衛!
禁軍十二衛雖然沾了‘禁軍’二字,但卻不負責宮裡的守衛。十二衛的主要職責是日常負責出入城門的人流車馬,長安東、南、西各有三道城門,加上朱雀大門前以及長安城中日常巡護的兩衛共同組成了這‘十二衛’,換句話說,新唐國都長安的門戶便由這禁軍十二衛來把守,其重要之位不言而喻。
禁軍十二衛的大統領一職,自然要由皇帝至親至信之人方能勝任——甘戎,長安禁軍十二衛的大統領,本身就是大滿強者,在大統領位置上已坐了三十年之久。
唐帝為何如此信任他?原因很簡單,因為唐帝尚在親王府時甘戎便是府上的護衛統領,他是唐帝的老家臣,自然對唐帝忠心耿耿。甘戎也不負唐帝所託,他掌管的十二衛如同一塊鐵板,將長安城護衛得嚴嚴實實,即便在‘六王之亂’的時候,整個長安也沒出什麼亂子。可現今甘戎大人已年近古稀,身體也每況愈下,即便一顆忠心至死不滅,此時也要為聖上將來的安危做做考慮。所以,今日甘老大人選擇入宮向聖上稟明退意。
唐帝在龍椅上心不在焉,而王延慶也在殿下心不在焉。或許是某種默契,唐帝的眼神不知不覺地飄向這位國舅,而恰巧此時,王延慶的目光也飄向唐帝——
其實,王延慶今日入宮之時便得了陳進爵的信兒,說是甘戎入宮了,而且尹敬廷也接了勤政殿的御旨,早早入宮去了。是以從朱雀大門走至太極殿這一段路,王延慶一直在思考其中關係——雖然他從未與甘戎打過交道,但敏銳的他大致聞到了一絲不同尋常的味道。
在殿門外時,連興照例候著王延慶,並彎著腰上前與他打聲招呼。連興是戶部侍郎,也是王延慶最忠誠、最得力的下屬。
王延慶見他後忽然眼中閃過一絲異色,隨後便拉著連興掩口囑咐了幾句。在聽到王延慶如此突兀的交代後,連興一臉震驚。而王延慶則丟下連興,一臉嚴肅地繼續向大殿走去,甚至連路過向他問好的大臣他都沒有回禮。
四目相對,如同一道閃電連線了海與空。
唐帝從思緒中掙脫出來,此時一位官員正在用著慷慨的措辭上奏著什麼。唐帝毫不在意地掃了一眼大殿下的百官,隨後輕輕地咳嗽了一聲。那位官員愣了一愣,而後便識趣地草草結束上奏,乖乖地退了回去。
唐帝有意無意地看著王延慶,道:“伯忠吶,今日你可有奏摺需上參?”
“稟聖上,微臣無事可奏。”
“哦?伯忠似乎有心思吶。”唐帝似笑非笑地說道。
王延慶忽然跪下,用著平緩的語氣高聲說道:“微臣惶恐,謝聖上掛念。臣父今日偶感風寒,身體抱恙,故微臣心有牽掛,所以......”
“平身吧。”
“謝萬歲。”
“王老大人年歲已高,你作為家中長兄的確應該多多上心一些”
“微臣謹遵聖上教誨。”
百官在下面聽的是一頭霧水,這好好的上朝怎麼就忽然變成拉家常了?不過這麼一來,朝堂之上的氣氛倒是緩和不少。
朝堂陷入短暫的沉默,但氛圍卻還算輕鬆。可就在此時,唐帝忽然將語調提高,像一道驚雷那般——
“禁軍十二衛!”
方才一片祥和的百官陡然間又一次高度緊張起來。見百官一瞬間都打起精神、豎起耳朵,唐帝繼續說道說道——
“今日甘老統領到朕的御書房來了,他對朕說自己老了,讓朕挑一個信得過人頂他的位置……十二衛可是長安的守門者,諸位愛卿,可有合適的人選啊?”
百官一聽心裡不免暗暗吃驚,十二衛可是皇帝的親軍!這個位置的重要性便是連市井孩童都知道,否則也不會流傳‘沒了禁軍十二衛,皇帝老兒沒法睡’這樣的童謠……今日聖上為何毫無徵兆地如此丟擲?
常之山站在武官列首,他連頭也不抬,只是定定地站在原處。他同樣嗅到一絲氣息——這絲氣息不是來自龍椅之上,而是來自與自己同朝為臣的這些人之中,如此重要之位定然有人大做文章,而這文章內容......防人之心不可無吶。
大殿陷入了一陣沉默,此刻百官皆閉口不言。
唐帝俯視著殿中百官,耐人尋味地輕輕笑一下,說道:“我大唐人才濟濟,就沒有合適的人選麼?”
“回皇上,微臣舉薦一人!”
此話一出,百官皆面帶驚訝。
唐帝也不例外,尋聲望去,只見一位官員出列。他恭敬地彎著身子,甚至不敢將頭抬起。
“連愛卿舉薦何人吶?”唐帝面無表情地問道。
“昭武校尉常小天將軍。”
“哦?為何。”
“小常將軍出身武官世家,常年把守天門關,帶兵有方,殺得蠻人丟盔棄甲、令其聞風喪膽,在關內頗得民心軍心,況乎常將軍一門三代皆為我朝忠臣,微臣以為此職位由小常將軍擔任,再合適不過。”
“嗯…...”唐帝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隨後,他不置可否地再次問道:“其他人呢?怎麼看此人選?”
連興躬著身子退回了列隊中,而後大殿再一次陷入安靜之中。
百官的心跳不禁加快起來,許多的官員衣襟有些許潮溼,甚至更有些官員的雙腿寬大的袍子下微微顫抖,只是不知是因為激動還是因為害怕——神仙要打架了?這連侍郎來這麼一出,不應該啊!他是王尚書的人,又怎會推薦昭武校尉?這...這是誠心推薦呢...還是...算了,沉默是金,少言、慎言、不言!看熱鬧…...看熱鬧......
“微臣附議。”
一個熟悉的聲音從安靜的大殿中響起,當這個聲音響起時,百官更加感到意外。
唐帝感到有些意外,眯著眼睛意味深長地看向王延慶。
“伯忠也覺得這個提議好麼?”
“微臣以為,禁軍十二衛此位事關重大,關乎聖上之安危、長安百姓之生計,聖上安則長安定,長安定則大唐定,微臣縱觀朝野,只覺得小常將軍最為合適,故而附議之。”
“微臣附議…...”
“臣等附議…...”
見王延慶表態,方才安靜的大殿此時附議之聲此起彼伏,附和之聲綿綿不絕。
“仲賢!”
“末將在!”常之山雄渾的聲音在大殿內迴盪,將綿延的嘈雜附議之聲瞬間斷絕。
“此事你如何看?”唐帝饒有興致地看著常之山。隨後他補充道:“舉賢不避親,仲賢但說無妨。”
“是!”常之山抱拳躬身,態度虔誠至極。可隨後,他直起身子,全然沒有王延慶、連興等人的惶恐模樣,高聲說道:“皇恩浩蕩,常家一門三代皆受朝廷重用,臣感激涕零,自當以死相報,但……常小天將軍出任禁軍十二衛統領一職,末將認為......不妥!”
唐帝斜靠在龍椅上,似笑非笑地看著常之山,表情耐人尋味。
“末將以為,長安之情與關內大有不同,關內守備倚仗天門關天險,不懼蠻人來犯,我大唐軍士於天門關把守,時常主動出擊打擊北蠻,其目的有二,一是威懾蠻人,二是以戰練兵,以防軍士怠惰。可長安要害,乃我大唐龍脈所在、聖上龍居之地,其要更甚關內,當以‘穩’字為首,常小天雖常年據守關內,但以他的秉性......禁軍十二衛之恐難以勝任,望聖上明察!”
大殿又一次的陷入安靜,王延慶此時恭恭敬敬地站在尹敬廷身後,連眉毛都沒動一下。
唐帝似乎陷入了沉思,尹敬廷似乎也陷入了沉思,王延慶與常之山同樣也陷入了沉思,大殿之上此時真可謂‘落針可聞’。
唐帝突然從沉思中清醒過來,他不著痕跡地冷笑一聲,隨後冷不丁地留下一句話,便起身離去——
“此事就到這吧,改日再議,退朝。”
“退朝——”
小太監尖銳的聲音刺醒眾人,當百官回過神來時,只見龍椅上已空空蕩蕩。
百官跪安之後紛紛退了出去,尹敬廷沒有與任何人打招呼便徑直向勤政殿走去。
常之山則大步走出太極殿,在殿門與王延慶相遇,不知是不是巧合,王延慶一回頭便與常之山四目相望。常之山濃眉虎目,自帶著一股威儀地看著王延慶,王延慶亦是不甘示弱,迎著目光淡然相視。
短暫沉默之後,常之山率先開口——
“方才朝堂之上,王大人抬愛犬子了”
“常將軍哪裡話,常校尉忠君愛國且治軍有方,本官乃誠心舉薦,何來抬愛?”
常之山盯著滿臉笑容的王延慶不再回答,而後雙拳一握,不鹹不淡地留下兩個字便轉身離去——
“告辭”
王延慶同樣雙手一抬,淡淡回禮:“告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