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靈駟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0章【規劃藍圖】,我的金融科技帝國,昭靈駟玉,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方靜姝把檔案和方村改建規劃圖紙帶了過來,兩人將捲起的圖紙開啟平鋪在了茶桌上,方鴻也大致一覽這規劃圖的佈局。
“三弟,我想法是把咱們全村的人都集體遷到外村這塊地來,內村蓋的那些水泥平房全都給拆了,而上了年頭的老宅子一併規劃起來,做好修繕工作都保留下來,作為咱們村裡的歷史遺產保護起來。”方平指著規劃圖內村一塊說道。
村上有很多老房子都已經超過百年,尤其是宗族祠堂的歷史年份最久。
“嗯,想法挺不錯的,說不定過些年還能整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什麼的。”方鴻環抱著雙臂俯瞰著規劃圖紙點頭笑著道,接著又詢問:“村民們都願意集體搬出來嗎?這些你去了解過沒有?”
聞言,方平自信地說道:“肯定搬出來,咱方氏藥堂妥善安置,搬出來有好處,加上老爺子的威望給的壓力,還有村裡頭絕大多數人都願意搬出來,不搬也得搬。”
說這話的時候,方平氣勢和自信彰顯十足把握,因為不跟著搬到外村來的人,基本上可以確定從今以後將會被全村孤立,在鄉村熟人社會關係鏈的環境裡是根本混不下去的。
高大上的術語說,這叫大勢潮流之下,由不得個人意志倒行逆施,唯有順勢而為才能生存下去。
方平在字裡行間都展現出了作為上位者該有的果斷氣質,方鴻既滿意也很高興,自家兄弟將來能獨當一面,這邊中藥產業的佈局事宜,也能迅速脫手省心省力。
尤其是方平這會兒一手叉腰,一手端著個老式搪瓷茶缸子,領導者的氣質堪稱直線拉昇。
喝了口茶,方平端著茶缸子並指向規劃圖的另一個板塊說道:“然後就是外村,趁著這次機會把外村橫七八豎到處亂搶地蓋的房子全部都我給拆了。”
農村蓋新房子,村民都是各種搶好地段蓋房子,原本是農田的地塊也用來蓋新房子,這裡一棟,那裡一棟,是對土地資源的極大浪費。
因為蓋了一棟房子就需要有條路啊,尤其是蓋在原本是農田地塊裡的房子。
“具體怎麼規劃呢?”方鴻盯著規劃圖草圖的佈局補充道:“集中規劃的優勢和好處自是不用多說,但也不能完全照搬城市化的路子,城裡和鄉村畢竟是完全不同的生活環境,生活節奏也不一樣。”
方鴻轉而看向方平道:“既要因地制宜,也要因勢利導。比如每家每戶多少會散養一些雞、鴨、生豬之類的,這些不能搞一刀切,否則矛盾會越積越深。”
“三弟,我是這麼想的,雞鴨等禽類可以在住宅區散養,因為每套房子都帶一個後院。”方平點了點有條不紊的沉聲說:“但養豬需要較大的場地,豬欄的糞便排洩物積多了會散發怪味兒,所以我的想法是給豬圈單獨劃一塊地出來,就是這兒。”
說著,方平指向規劃圖上的一塊區域繼續道:“這兒裡外村住宅區不近不遠,距離合適,每家每戶都可以分配到一個豬欄可養五至六頭生豬,想要養豬的就擱在這兒養吧,而且我打把這個豬舍建成多個樓層的佈局,目的是為了節省土地資源。”
方鴻盯著豬舍場地的位置說道:“嗯,蓋成豬樓我沒意見,不過這既是集中養殖但又是各戶散養,這不是現代化養殖,所以不能搞得太先進,比如電梯什麼的就不能裝,既然多層設計這樣搞就要增設一條坡道,斜率不能太陡,場地不夠就環繞一下,總之不能搞複雜,要簡單方便。”
這就是因地制宜,因勢利導。
比如很多村民連電梯都沒有坐過,如果養頭豬還需要額外學習其它知識,那這個思路從一開始就錯了。
“有道理。”方平點點頭,旋即把方鴻的建議備忘,回頭重新整理調整一下,他接著說道:“外村新住宅區這邊的規劃,就按國家標準,農村人均居住套內面積37平米左右的標準來建設,且一戶一棟房子。”
方平指著規劃圖上的外村居住地塊區域補充道:“我不太喜歡那種整齊劃一的佈局思路,很僵硬,所以我的思路是那種在無序中尋找有序,就是每棟房子大小不一,樣式各異,有大街也有小巷,整體佈局採用中式古典建築的傳統古鎮風格,讓方村有自己的傳統特色,古色古香。”
值得一提的是,村裡的土地,每家每戶的宅基地其實不是個人的,而是屬於村集體的。
方平盯著規劃圖說道:“我明白想要讓每一個村民打心底裡都滿意絕無可能做到,因為沒有絕對公平,所以只能追求相對公平,求一個全村的最大公約數出來。”
聞言,方鴻點頭道:“思路很對,沒有問題。”
方平繼續道:“所以在這個規劃裡面,外村新建的房子,每一棟的宅基地的地塊面積都一樣,這是相對公平,但為了整體佈局,每塊宅基地的面積一樣,但樣式不一樣,有長方形地塊、有正方形地塊、也有梯形地塊等等,每套房子具體的樣式也不一樣,套內面積也大小不一樣,整體格局規劃要遵循無序中尋找有序的原則。”
從方平的字裡行間裡,看得出來他確實是相當用心的在規劃自己的鄉村,要把自己理想中的方村新面貌真實的打造出來。
按照方平的思路,最小的戶型套內面積不超過115平米,最大的戶型套內面積不超過355平米,樓層不能超過三層的結構。
不管戶型和套內面積大小有多少,都帶一個院子,畢竟每一棟房子的宅基地面積都是相等的,房子套內面積少一點,院子肯定就會大一點,反之同理。
方鴻言簡意賅的詢問:“房子建好了,怎麼給村民分配呢?”
聞言,方平頓時說道:“就按戶口本的情況來,全村的戶口資料我已經整理出來的,一個戶口本上,兩至三口之家歸一個類別,四至五口之家歸一個類別,六至八口之家歸一個類別,八口之家以上歸一個類別,五保戶歸一個類別。”
每家每戶的人口結構都不一樣,像村裡頭有三戶家庭就超過了八口之家,原因就是想要個兒子,但無奈前面都是生的女兒,有一戶人家更是生了七個女兒,直到第八個孩子是男孩才打住了,這戶就是十口之家了。
如果第八個孩子依然是女孩兒,肯定還會有第九胎。
村子的規模比較大,有上千戶人口,資料也比較龐大了,統計歸類也都有不小的數目。
方平把妻子帶來的材料遞給方鴻,後者一邊看著材料聽著二哥說:“五保戶單獨列個分類屬於村裡特殊照顧群體,正常的分配是,三口之家分配套內面積不超過115平米,五口之家以下185平米,八口之家以下295平米,八口之家以上355平米。”
頓了片刻,方平接著說道:“各家各戶按其人口結構歸類以後,就分配對應規格的房子,然後具體分配到哪套房子,採取抽籤的方式,抽到哪套就定死了,抽到不滿意的戶型地段也不能換。”
方鴻不由得點了點頭,自家二哥制定的方案挺完善的,基本上沒什麼要補充的了。
可以確定的是,方氏藥堂推進之後,整個方村全村上千戶家庭都會答應的,也都會把他們的孩子送去學中醫藥,就算有個別家庭不想,那沒關係。
方平的策略就是也給他們選擇的權利,單獨畫塊地出來想玩兒就自己玩去吧。
但這種看似給了選擇的餘地,其實壓根沒得選。
因為絕對沒人敢這麼選,真這麼選了今後就別想在村裡混得下去,會成為全村嘲笑的物件,自家的孩子也會抬不起頭來。
這種代價是絕對承受不起的,所以大勢面前半點不由人,沒有像方鴻那樣足以一己之力改變環境和遊戲規則的能力,那就最好順勢而為適應性環境。
強勢者可以改變環境、改變規則,弱勢者只能適應環境和適應規則,歷來皆是如此。
至於孩子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去別的領域,那也沒關係,這只是小部分不會影響大局,也是可以被允許的。
而且這部分孩子當中有人被社會教育毒打之後,必然會有一部分還是會乖乖的來到方氏藥堂這個家族企業中來的,被教育毒打之後也會更深刻的明白有家族的庇護日子會好過得多。
不管怎麼樣,出生在方村就是享受到了一定的紅利,就是比別人多一條路、少一些坎坷,可以說就是家族的蒙陰。
誰讓這裡出了方鴻這麼一個人物呢。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