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風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三十章 治理地方,在三國的非鹹魚生活,黑風洞,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曹操攻取漢中後,引軍北還,退返鄴城,準備稱王。
而劉備方面,則是謹守關隘,發展生產,儘快的收攏益州人心。
至於張溪張溪是在建安十九年的九月,領兵回到的巴東郡,然後按照成都方面傳來的指示,開始對境內的農業設施進行一定程度的修復。
益州這地方,再次強調一遍,真的是好地方。
從秦滅巴蜀兩國開始,秦國就對巴蜀地區進行了大規模的開發,而李冰父子的都江堰,更是直接造出了一個成都平原,硬生生的把巴蜀之地從不毛之地打造成了天府之國。
劉邦就是靠著巴蜀之地的支援,成就了帝業,這也是諸葛亮這麼看重益州的關鍵。
但劉焉父子.嗯,劉焉其實還好點,主要是劉璋。
劉璋在位,縱容世家豪強不法,大肆兼併土地,對於這些要花大價錢去維護的水利裝置卻根本不管不顧。
而世家們呢,雖然兼併了不少的土地,但對這些要花大價錢的水利設施,也不想自己出錢,就等著劉璋出錢來修。
劉璋表示,我逐甘寧,平趙匙,打了這麼久的仗,就不能享受享受了?!
接著奏樂,接著舞!!!
所以,這麼多年來,水利設施根本無人維護,很多都年久失修了。
一直到劉備入蜀,諸葛亮休養生息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人專門主持都江堰的修復工作。
而各郡縣,也需要對自己轄區內的水利設施做一個排查,該修的就要修。
巴東郡內的水利設施嘛真不巧,巴東這地方,雖然守著長江,但真沒啥水利設施。
熟悉地理的人都知道,後世重慶一帶,發展起來靠的是地處三江交匯的地理條件,這地方從來不是糧食高產地。
實在是因為這部分長江的水文條件太複雜,高低落差太大.建水利發電站倒是合適,灌溉這事兒,真不合適。
再說這年頭也沒有在這種水文複雜條件的地方,建立水壩的技術啊。
所以,巴東郡的水利灌溉設施,從來不靠長江,而是集中在幾條匯入長江的小支流上面。
比如梅溪河,小江,巫水—鹽水.最後這個其實就是後世大家所熟知的大寧河。
梅溪河和小江的水流相對平坦一些,基本是引流灌溉用的,所以巴東郡的西部,基本就是巴東郡的產糧地,包括了羊渠縣,漢豐縣,朐忍縣在內。
所以張溪當時才會在漢豐縣大動干戈。
本來就不是盛產糧食的地方,唯一能產糧的西部三縣,可是關係到整個巴東郡的安危的。
不上火不行。
而東部的三縣,魚復是郡治。
魚復這地方,在西漢末年的時候,蜀地割據勢力公孫述覺得這地方地勢險要,而且當時巴蜀又有天子之氣的傳聞,所以公孫述在這裡建城,稱為白帝城。
但因為後來是劉秀一統天下嘛,這個白帝城的稱呼自然就不會採用咯,所以還是叫魚復縣。
當然,永安和永安宮在這個時代會不會再出現都不好說,所以暫時也不會有人把魚復叫永安。
魚復縣位在長江,嘉臨江交叉口,地理位置特殊,一般是作為郡治和巴東郡貨物交通中心來使用的。
巫縣和北井縣確實也差不多,但他們是依託鹽水,因為鹽水繁忙的運輸而造就的城鎮。
鹽水,並不是說水中含鹽,而是指,這條水道,是用來運鹽的。
早從西周時期開始,寶源山這個地方就開始產鹽,而且這一產,一直生產到清末。
寶源山的鹽,在兩千多年間,一直是西南食鹽的主要提供方,而要把寶源山的鹽運出來,運到西南各地去,寶源山下的這條水路就至關重要了。
也因此,用來運送食鹽的這條江水,也就被稱為鹽水。
換句話說,巴東郡內有一個非常大的產鹽基地,而張溪這個巴東太守,顯然是不能對這東西視而不見的。
所以,在疏通完畢西部三縣的水利設施後,張溪把全部的心思,都投入到了寶源山的煮鹽製鹽的事情上來了。
要知道,在漢代,鹽鐵是官營的。
這哪裡是鹽,這些都是錢。
而現在的寶源山鹽泉,卻因為前段時間劉備入川導致的動亂,大部分是處於荒廢狀態。
偶爾有些還在生產的鹽泉,也不是地方官府在掌控,而是山裡的盜賊。
當然,雖說是盜賊,但其中有多少是真正活不下去或者逃難的流民,又有多少是本地世家派出的馬甲,這個就不知道了。
而且張溪不用知道。
作為一郡太守,剿滅山賊這種事,不是自己的職責範圍麼?!
當然,張溪也不傻,知道山裡佔據鹽泉的那些山賊,很有可能跟本地世家有關聯,自己貿然進兵,說不定一進山,連個鬼影子都看不到。
所以嘛,這件事,張溪覺得,還是要從長計議的。
張溪先是率領郡兵三千,以巡查地方的名義,進入了巫縣,召見了巫縣縣令,以及巫縣的地方豪族代表。
把巫縣縣令和一眾世家們,給嚇的魂不守舍的。
誰家郡守巡視地方,是帶著大軍前來的?!
五月份張溪在漢豐縣鬧了那麼大的動靜,又是抓縣令,又是抄家的,也不過是帶了一百人的衛隊而已。
現在帶兵三千這是打算幹啥?!
不管幹啥吧,反正巫縣的縣令和地方豪族家主都是戰戰兢兢的,生怕張溪一個不高興,把在場所有人都咔嚓了。
畢竟是亂世,這年頭誰知道這些當官的是什麼脾氣.聽說這位出身寒門,又是帶兵的將領轉職當的太守,說不定脾氣不好呢。
張溪其實也沒想幹什麼,就是召開一場酒會,說是到了地方,跟地方鄉老們搞好關係,順便的,在席間不經意的透漏,自己帶兵,是去寶源山剿滅山賊的。
然後就讓小鄧艾盯著,看看席間人的反應。
興高采烈拍馬屁的人不用管,不以為意的人也不用去在意,專門看看有哪些人是忐忑不安的,全都記下來,喝完這頓酒,就先別走了。
當然,張溪不是要殺人,也不是要嚴刑逼供。
那些興高采烈的人裡,未必沒有跟山賊勾結的人,不以為意的人裡面,也許就藏著城府很深的鹽梟.但忐忑不安的人,肯定是心虛啊。
不管是不是跟山賊有關係,肯定是知道一點事情。
而且這種人心裡素質不好,一頓嚇唬之後,說不定就能順藤摸瓜的,找到一些有用的線索,然後順著線索摸過去.嘿嘿。
別說,張溪的這招真的很好用,很快就找到了有用的線索,然後順藤摸瓜的,逮到一個跟山賊有所牽連的地方小豪強。
但這個地方豪強犯的事兒,居然只是幫助山賊銷贓.把山賊煮出來的鹽,私下販賣出去。
當然,這也是死罪,不管在哪個朝代,販私鹽都是死罪。
但問題是,張溪要抓的,不是這種從事下游產業的人,而是那些勾結或者包庇山賊鹽梟的人。
再說了,現在天下大亂,綱紀不振,劉璋治下的益州又是法度廢弛的,有人販私鹽,這真的是很大的一個罪過麼?!
或者說,沒人販私鹽,很多百姓更會活不下去吧。
這年頭的官鹽,可比私鹽要貴的多。
倒不是替販賣私鹽的人辯駁什麼,只是張溪總覺得,自己好像抓錯方向了,上輩子看的那些商戰,好像一點忙都幫不上。
張溪不太懂,再加上之後實在找不到其他的線索和證據,一時間有些僵。
而小鄧艾也不懂,為啥自己的師父,要糾結這些小事?!
“師父,如今緊要之事,不是上山剿滅山賊麼?!”小鄧艾不解的,詢問自己的師父。
張溪心裡感嘆,小鄧艾雖然已經長大了,馬上就要行冠禮了,但對於人心這種事兒,依然顯得有點單純。
也罷,小鄧艾也這個年齡了,該接觸一些陰暗面了.張溪就跟小鄧艾分析起來,這些世家們的齷齪心思。
“山間盜匪,十之八九,皆為此等世家指使爾。若不除此等世家,如何能安定產鹽?!”張溪最後總結道。
小鄧艾撓撓頭,依然不解,說道,“縱使如此.我等接管所有鹽泉,派兵把守,世家豪族莫非還敢起兵叛亂?!”
張溪搖搖頭,正想說什麼呢愣住了。
對啊,我管他世傢什麼反應幹什麼?!
現在是亂世。
自己可是帶著三千士卒來的,魚復那邊還有萬餘精銳士卒駐守,就算你們這些世家豪族要造反,那又怎麼樣?!
無甲冑兵器的,你就是拉出一萬人來,我也不怕啊。
更別說巴東郡就沒有可以一下子拉出一萬人隊伍的世家豪族,都是一些小貓小狗而已。
再一個,就算真的能拉出這樣的隊伍,張溪也不怕。
劉備可不是劉璋,他不會輕易對這些世家妥協,繼續允許這些豪族把持屬於官府的利益的。
其他方面不好說,但鹽鐵官營是大漢國策,劉備這個大漢宗親,是不會在這方面讓步的。
唯一要考慮的,就是山上的那些盜匪,該怎麼處置。
這些盜匪,肯定是受到世家支援資助的,不然光靠煮鹽,他們可沒法在山裡填飽肚子。
只要想辦法解決掉這些山賊,然後再把鹽泉一佔,再對世家拉一批打一批的,這事兒不見得非要靠殺人來立威。
張溪頓時意識到,好像自己從一開始,方向就錯了。
不應該從世家方面入手,跟這些地頭蛇鬥智鬥勇的,既浪費時間,效果也不見得有多好。
果然還是應該轉換思路,先從山賊方面下手。
張溪想明白這點後,頓時不再猶豫了。
沒必要在巫縣停留了,直接領兵離開巫縣,甚至還繞過了北井縣,直奔北面的寶源山。
到了寶源山,先在山下駐紮,然後把三千士卒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在主山道口安營紮寨,防止山賊們下山闖關,另一部分則在本地山民的指引下,把守各條山間小路,防止有人私通山賊。
馬上就要冬天了,山上的動物也都要冬眠或者遷徙的。
圍山一個冬天,封鎖所有可以送物資上山的道路,張溪就不相信了,這些山賊能靠鹽泉熬過一整個冬天。
這招啊.呵呵,張溪的這招也不是自己想出來的,而是學習的諸葛恪。
諸葛恪平定山越,用的就是這一招。
只是不知道將來諸葛恪要去平定山越了,再用這招的時候,會不會有人說他是抄襲的張溪.嘛,無所謂了,反正這年頭也沒啥版權意識。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