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風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零四章 收取襄陽,在三國的非鹹魚生活,黑風洞,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看著關平和張嶷攻上樊城城頭,曹軍士卒潰不成軍,在無處可逃的情況下選擇投降關羽和張溪,都鬆了一口氣。
關羽鬆口氣,是因為他終於在水位下降前攻破了樊城。
說真的,如果滿寵還能再堅守兩天,等到水位下降到只有四五丈深的時候,那關羽為了避免戰船擱淺,只能選擇退兵,等到水退完後,再來攻打樊城。
這樣就會給滿寵至少半個月左右的休整時間,也可以讓滿寵向北方曹操緊急求援,爭取到等待援軍的時間。
但現在,樊城已破,關羽不用去擔心這個問題了。
他現在只需要留下部分士兵和足夠的糧草,讓他們在樊城先守著,自己暫時率領水軍撤退,等到大水退卻後,全軍上岸進駐樊城就可以了。
反正曹操也不能在洪水沒退前發動對樊城的進攻,畢竟曹操可沒有水軍可用了。
而張溪鬆口氣,是因為他跟“老天爺”的對賭,已經勝了一大半了。
樊城已經攻下來了,而且樊城的城防並沒有遭到太大的破壞。
雖然被水淹了幾天,多少會破壞掉一些城內建築,但城牆並沒有遭到太大的破壞。
這年頭,軍事要塞的修築還是很講究的,夯土和磚石都擠壓的非常嚴密。
泡上個幾個月半年這類的不好說,但就這麼幾天的時間,如果城牆就出現問題,那曹操真的該好好查查,到底是誰負責的這個豆腐渣工程。
有了樊城在手,雖然身後的襄陽還沒有徹底攻破,但已經有了在漢水北岸堅守的資本了。
張溪就不信了,沒有水軍支撐的襄陽曹軍,能在漢水上突破關羽水軍的阻攔,配合曹操來兩面夾擊樊城。
所以說,襄樊之間的攻防重點,就是水軍,得水軍者,得襄樊。
不過為了以防萬一起見,張溪還是建議關羽,由自己率領張嶷等五千人,在樊城堅守,而關羽本人則率領剩下的大軍,在漢水南岸登陸,聯絡在宜城的州泰,兩面夾擊,威逼襄陽。
關羽也覺得不能放任襄陽城守軍不管,那裡總還是有兩萬多人的守衛,還是早點解決比較好。
雖然吧,關羽也覺得,就襄陽城裡胡修和呂常的本事,也不可能翻起太大的浪頭來。
說真的,這倆但凡有點戰略,也應該在關羽跟于禁對峙的時候,出兵進攻宜城。
只要攻破宜城,關羽就不得不分兵去保衛宜城外的水寨,而襄陽守軍甚至可以出兵威脅當陽,甚至進軍南郡。
但胡修和呂常兩個人,就是呆在襄陽城裡一動不動。
現在好了,關羽水淹七軍,這個事情就在襄陽城眾人的眼皮子底下發生,胡修和呂常兩人,都有點被嚇破膽了。
胡修和呂常兩個人,是怎麼也想不到,關羽還有借用天時的能力。
這個事兒吧,其實也不能怪胡修和呂常,這倆人,不是那種亂世中殺伐果斷的人,他們就是這個時代,比較常見的那種讀書人。
當然,不是指手無縛雞之力,這年頭的讀書人,武力值普遍不算低的,帶著隨身佩劍,殺個山賊啥的,也不是那麼困難的事情。
胡修和呂常兩個人嚇破膽,主要是在認知和價值觀層面的。
漢朝呢,早期信奉的是黃老學說,雖然後來儒學成為了顯學主流,但黃老學說的市場,依然存在。
尤其是玄學,這年頭的讀書人,多少的都有些涉獵。
而漢末戰亂,導致百姓流離失所,用曹操的詩歌來形容,那就是“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然後曹操放下筆墨,轉頭就把徐州給屠了。
總而言之吧,常年的戰亂,導致民不聊生,很多的讀書人也受到了亂世的影響,到處躲避兵災。
有些比較悲觀的人就開始厭倦避世,研究玄學到了魏晉時期就更明顯了,坐而空談的玄學,一度佔據了主流位置。
歷史上著名的“竹林七賢”,大多都是這樣避世不出,談論玄學自我安慰的人,偏偏他們還能得到當世人的尊重,可見當時的讀書人之間的風氣如何了。
所以呢,這年頭的讀書人,多少都對玄學有著一定的理解,甚至有些人還專門會去研究玄學中的分支,神神叨叨的“讖諱學”。
比如譙周,一輩子的學問,說好聽點是在研究星象,說難聽點,就是全在“讖諱學”上面。
一句“代漢者,當塗高”,兩三百年間,被無數自以為是的讀書人,解讀出不知道多少意思出來了,遠到兩百年前的公孫述,劉秀,近到幾年前的袁術,都相信這種“讖諱學”。
胡修和呂常,都對這些玄學非常的有研究,甚至胡修還非常迷信這玩意兒。
偏偏關羽水淹七軍這事兒吧,實在是太過於玄學了。
胡修和呂常兩人,對軍事不太瞭解,只能從一些細作或者是戰報來分析漢水北岸的戰況。
從戰報上看,于禁在早期是連連取勝,甚至奪取了關羽的營寨,眼看著就要把關羽給擊退,逼回南郡去了。
但突然間的,天降暴雨,漢水決堤,把于禁帶來的七軍,總計三萬多士卒給淹沒了。
關羽幾乎不費吹灰之力的擊破了于禁,收降了數萬曹兵,並且一鼓作氣,攻破了樊城。
這不是擺明了,天命在關羽。
老天爺一看關羽要敗了,趕緊下了十幾天的暴雨,幫助關羽反敗為勝咱們這些凡夫俗子,還指望能跟老天爺對抗麼?!
因此啊,胡修和呂常一看到關羽率領水軍在漢水南岸登陸,兩個人略作商量,覺得自己不可能跟擁有天命的關羽對抗,直接選擇了開城投降。
關羽都沒想到,這倆慫包居然放著襄陽這樣的堅城,連守都不守一下,直接就這麼投降了。
弄的關羽在入城受降的時候都有些猶猶豫豫的,生怕是有什麼陷阱.怎麼就降了呢?!
兩萬多士卒,城中米糧也不缺,世家大族的私兵也有,擠一下的話,湊個五萬人,哪怕被徹底包圍,以襄陽城的底氣,堅守個半年應該都不是問題的啊。
可胡修和呂常真的就這麼降了,而城中的世家們,對於關羽的入城,也大多沒有持反抗態度。
甚至襄陽豪族蒯家還派出了家中子嗣,率先跟關羽見面,互相打招呼搞好關係。
至於蔡家蔡家早就把重心給移到北方去發展了,他們很清楚,就蔡瑁在劉表死後做的事兒,蔡家要是落在劉備手裡,鐵定沒好果子吃,還不如去北方繼續發展家族呢。
倒是蒯家,雖然蒯良亡故,蒯越出仕曹操去了鄴城,但蒯家到底是大世家,這種大世家分頭下注的事兒,那叫個事兒麼?!
更何況,蒯家不也是代理了襄陽到南陽一帶的紙張售賣的嘛,跟劉備也是有香火情的嘛。
有了蒯家的幫助,關羽接收襄陽的事兒,就變得異常的順利。
順帶的,關羽也正式的,在襄陽城內的太守府裡,正式上任了他心心念唸了很久的襄陽太守,並且寫信,給大哥劉備報捷。
做完這些事情之後,關羽開始處理一些善後的事情。
第一件事情,就是俘虜的安排。
張溪和關平北上收降了大概有一萬三千人的俘虜,再加上關羽自己東進,收降了許褚所部的兩千人俘虜,加起來一共有一萬五千人的俘虜。
而攻破樊城,樊城守軍也有五千人的俘虜,加起來一共有兩萬人的曹軍俘虜。
而這些俘虜,是肯定是不能留在襄陽城內的,變數太大。
因此,關羽進駐襄陽後,第一件事,就是派遣州泰率領五千人,押送兩萬俘虜前往南郡,交給南郡的王基和馬良處置。
順帶的,讓馬良把下一批的糧草軍械,交給州泰再運回來。
雖然關羽已經打下了襄陽城,但襄陽城內的糧草,本身就要肩負襄陽城內百姓和士兵的日常消耗,雖然糧草囤積的不少,但百姓丁口和士卒的人數也多,又是新降之地,關羽真不敢調動太多的糧草來應付他現在的糧草空缺。
所以還是得問馬良調糧。
至於軍械嘛.這個純粹是二爺看慣了用灌鋼法鍛造出來的各種優質軍械,對襄陽武庫的那些軍械看不上眼。
在二爺的眼裡,襄陽武庫裡的那些軍械,就該全部回爐重造,統統都是不合格軍械。
忙完這些事兒後,二爺抽空,見了一下於禁和許褚。
這兩人,雖然都是兵敗,如今處境卻截然不同。
于禁已經是降了的,只是作為降將,關平和張溪都不知道該怎麼安排他,正好二爺跟于禁也熟,就交給二爺來處置了。
至於許褚嘛.關羽見到這倒黴蛋的時候,他已經餓了兩天了,一身蠻力根本使不出來。
看到關羽,許褚還想上前近戰,結果頭一暈,腿一軟,直接倒地不起,被兩小兵捆吧捆吧的,押送到了二爺的面前。
二爺真不知道說什麼好堂堂虎痴,居然被兩小兵給抓了。
安排人給許褚餵了一些吃食,讓他恢復一下,然後許褚就變成了關羽的俘虜。
現在嘛,二爺開始考慮,到底怎麼安排兩人。
于禁嘛,雖然投降了,但于禁到底能不能值得信任,二爺心裡也沒有把握。
畢竟,曹操確實對於禁不薄,而於禁投降,也是以關平拯救曹兵降卒作為條件的,至少在短期內,不適合安排給他實際的職務。
所以,關羽的想法是,先把于禁安排到南郡,給他找個地方軟禁下來,然後等到戰事結束了,送于禁去成都,讓大哥負責安排于禁接下來的具體職務。
至於許褚嘛.這是一個不會投降的人物。
真的,關羽曾經在許褚恢復一點力氣後,去跟許褚聊過一次。
用許褚的話說,就是他深受曹操大恩,寧死不敢背叛,因此,許褚希望關羽能看在昔日的情分上,殺了他,以全名節。
關羽嘆息了良久,最終沒有再勸。
想想也是,曹操也許對外姓將領始終存在著一絲提防,但對於許褚這個宿衛,曹操是真的全心全意信任的。
要是連許褚都選擇投降的話,那曹操做人就太失敗了。
因此,關羽成全了許褚,斬殺許褚後,收斂屍體,準備等大水退卻後,專門派人送往許都,交給曹操,由曹操來下葬。
虎侯許褚,就此隕落。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