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風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七十二章 急行,在三國的非鹹魚生活,黑風洞,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張郃在趕路,急行軍的趕路。

關中局勢糜爛,張郃其實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但張郃又沒有任何辦法,只能眼睜睜的看著眼前的一切發生.他要鎮守右扶風,根本走不開。

右扶風這個位置,非常的重要,他不僅僅是長安的屏障之一,更重要的地方在於,他不僅直面蜀軍的上庸地區,還能勾連南陽宛城.一旦張遼那邊遇到危險,右扶風還能出兵支援南陽的張遼。

右扶風,就是這麼一個重要的位置。

上次蜀軍北伐,就是從右扶風撕開了一個口子,從右扶風殺入關中,直接接應了蜀軍在褒斜道口的進攻軍隊,導致褒斜道失守,隴山道的魏軍後路被斷,不得不放棄隴山道撤軍,導致隴山道失守的。

吃過一次虧之後,曹真再也不敢對右扶風的防守有所懈怠,直接把老將張郃安排在這裡鎮守,不管關中戰事多麼的吃緊,都沒有調動張郃的一兵一卒。

但如今,隨著陳倉道和眉縣的相繼失守,關中局勢即將一片糜爛的時候,曹真也沒辦法想太多,只能下令,讓張郃領兵西進武功縣,把右扶風防務,交給原來的守將王經負責。

而王經這個人吧.他其實能力還行,治政能力還算出色,但軍事上嘛,多少還差點意思。

倒也不是說王經這個人不懂軍事,其實他多少還是懂點的。

要是遇到寇封這樣只會進攻三板斧的人,習慣了寇封的進攻節奏後,他還是能有點作用的,起碼守衛個地方不成問題。

上次北伐,王經就是依靠這個,擋住了寇封對右扶風的侵擾,等來了徐晃率領的援軍。

但遇到孟達那種靠頭腦打仗,擅長出其不意的人,王經的軍事能力就有點不夠看了。

王經的軍略,一半來自自身領兵的實踐經歷,一半來自一些他人訴說,他本人,甚至連兵書都沒有看過。

但這也不怪王經,王經畢竟普通平民出身,連寒門都算不上。

如果不是王經有個好朋友叫崔林,是清河崔氏的子弟,由崔林負責向朝廷舉薦他,他甚至根本沒有出仕的機會,更別說成為右扶風守將了。

因此,王經的軍事能力,真的不算太強。

這點,王經也知道,平民出身的人,最大的優點,就是對自己有著清醒的認知。

當張郃要領兵前往武功縣,王經對此,是表達過一定的擔憂的。

自己有多少能力,王經很清楚,讓自己留守當地,面對上庸和南陽兩地的蜀軍,實在是有些高看自己了。

而更重要的是,張郃這次出兵支援武功縣,是打算把原本駐守在右扶風的大部分士卒全都帶走,只給王經留下不到五千郡卒。

偌大的一個右扶風,五千軍卒.撒出去可是連個影子都看不見吶。

所以啊,王經覺得,曹都督和張老將軍,完全是捨棄了右扶風的防禦,來換取渭水沿岸的不利局面得到緩解。

這要是上庸的孟達和寇封再跟上次北伐那樣,聯軍進入右扶風,自己拿什麼去防守,長安又拿什麼去防守?!

王經向張郃,委婉的表達了自己的意見.畢竟張郃的身份地位擺在那兒,區區王經,真不夠資格直接對張郃提出質疑。

張郃倒是沒有嫌棄王經多管閒事。

經過了一年多的相處,張郃倒是很瞭解王經這個人的能力和性格,因此對於王經的這個憂慮,張郃還是認真的解釋了的。

畢竟,讓人家冒險留下來堅守,總得讓人家安心嘛,不然回頭自己一走,王經要是害怕守不住,連人帶地方的一起投降蜀國,那張郃才是沒地方哭去呢。

張郃只能認真的跟王經解釋,為什麼自己敢在這個時候,帶走這麼多計程車兵去武功縣。

第一,自然是因為蜀軍佔領了眉縣,如今渭水沿岸的戰事糜爛了,自己要去威脅蜀軍的側翼和後路,帶的兵少了,根本不起作用。

第二,王經擔心的上庸寇封,孟達,其實並不可能在這個時間點發動對右扶風的侵擾。

根據張郃派往上庸的細作回報,如今寇封已經帶著申耽,領著一萬餘上庸兵沿著漢水南下,前往支援在南陽作戰的關羽了。

如今的上庸,只有孟達麾下還有萬餘士卒,需要佈防整個東三郡,他根本抽不出足夠的兵力,來進攻右扶風。

而且即使來了,王經也不用害怕的。

五千守軍,撒到右扶風各地,確實連個影子都看不到,但如果只是集中兵力,堅守幾個重要的城池關隘,擋住敵軍進軍長安,還是可以做到的。

再說了,孟達此人,性格上就是一個利己主義者,對自己沒好處的事情不會去幹,再加上手上的兵力不多,他即使進軍右扶風,最多也就是派出數千人過來侵擾,絕對不敢深入右扶風地區的。

相反,如果不能在渭水沿岸擋住劉備的北伐軍主力,導致渭水戰敗,那接下來,就不是右扶風有危險了,整個關中三輔地區,都會有危險。

因此,這個時候的右扶風,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危險,只要王經能安心堅守,並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

相反,倒是張郃,他必須儘快組織好軍隊出發。

右扶風的兵力,一開始是分散在各地的,張郃必須快速把這些各地分佈的兵力集結起來,同時還得立刻出兵去武功縣右扶風距離武功縣的距離,可比五丈原距離武功縣要遠的多。

王經的任務其實不重,真正重要的,是張郃這一路。

張郃不知道五丈原方面,郭淮會給自己留下多少進軍時間,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張郃必須抓緊一切時間。

一萬人計程車卒,進軍武功縣,行軍速度必然會受到影響,為了追求速度,張郃決定,自己帶領三千士卒先行一步,剩下的七千士卒,則交由自己的副將王昶帶領,緩步跟上。

兵貴神速的道理,張郃其實很懂。

張郃的想法,就是自己率領三千士卒急行軍先趕到武功縣,然後據城自守除非蜀軍出動兩萬人以上的兵力,否則張郃有信心能堅守住這座城池,等來自己的援兵。

但這個道理,張郃知道,張溪同樣也不是不明白啊。

更何況,張溪好歹還知道,歷史上的街亭之戰,張郃就是用的輕兵急進的策略,打了馬謖一個措手不及,再加上馬謖自己犯錯,才成就了張郃的一世威名。

所以,張溪這一路上,也是催促著自己計程車卒急行軍,尤其是對前部馮習率領的五千人,張溪直接告訴馮習,不用管後軍是不是能跟的上,能接應的到,他的目標,就是輕裝急進,儘快趕到武功縣。

畢竟,張溪這邊,比起張郃那邊來說,有個天然弱勢的地方——武功縣是在曹魏的控制之下,到了那邊,說不定還得攻城。

根據情報顯示,武功縣守軍,只有五百人左右,城池也不大,面臨大軍圍城,一般都是會選擇投降的.但萬一碰上個二愣子呢?!

一旦武功縣不願意投降,非要堅守馮習帶著五千人過去,就算攻城順利,起碼也得花個兩三天的時間吧?!

有時候,兩三天的時間差,搞不好就會出大事的。

而事實也證明,張溪的擔憂,並不是假的。

馮習一路緊趕慢趕,確實搶在張郃之前,抵達了武功縣城下,排開陣勢,做出進攻的樣子來,然後派人入城勸降。

但馮習不知道的是,就在他東側不到五十里地的地方,張郃已經領兵趕到了那裡,並且比馮習提前一天,給武功縣的縣令和縣尉發出了堅守待援的命令。

如果張郃沒到那裡,或者說沒有給武功縣發出堅守待援的命令,那麼武功縣的縣令和縣尉真的會選擇開城投降。

畢竟,城內就五百人,城外足足有五千大軍圍城,十比一的比例,武功縣又不是什麼堅城,肯定守不住。

但如今,張郃的援軍就在附近,而且也傳來了軍令長時間守城確實守不住,但守個一兩天,不存在守不住的道理吧?!

因此,武功縣的縣令,斷然拒絕了馮習的勸降要求,下令全城戒備,士卒上城牆堅守。

武功縣拒絕投降的做法,也讓馮習有些惱怒瞭如此大的兵力差,武功縣都不願意投降,這是把自己當成夏侯楙那個廢物了麼?!

馮習立刻下令,全軍打造鉤梯,準備撞木,強攻武功縣。

兵力差距太大,馮習真用不上準備雲梯,衝車啥的,鉤梯和撞木就夠用了花了不到半天的功夫,馮習做好了這些準備後,就直接開始了攻城。

攻城這事兒吧,總是要耗費一些準備時間的,而這段時間內,張郃已經領兵,到了武功縣東側三十里處。

到了這裡,張郃下令,暫停行軍,然後派出了斥候,偵查武功縣附近的情況。

張郃是老將,不管多著急,這種時候依然冷靜,正確的做出了安排。

而馮習這邊.也許是急於攻城,也許是覺得魏軍不可能來的那麼快,因此馮習對於斥候的安排,並沒有太在意。

倒不是馮習沒有安排斥候,這屬於是軍事常識,馮習還是派出了斥候的但馮習的目的,只是為了查探周圍的地形,看看那些地方適合攻城部隊鋪開,並沒有查探武功縣四周有沒有敵軍埋伏。

因此,馮習派出的斥候,只查探了武功縣四周十里附近的情況,對於三十里外張郃軍的到來,馮習根本沒有察覺。

但張郃,卻已經透過斥候知道,蜀軍如今的屯兵位置,兵力部署等等重要情報,而且最重要的是,蜀軍似乎非常著急的在一心攻城,並沒有察覺到自己的到來。

面對這麼好的機會,張郃要是放過了,那也就不是張郃了!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明:我的姑父是朱棣

清波凡人

替嫁王妃凰謀天下

王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