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風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二十九章 勸關羽,在三國的非鹹魚生活,黑風洞,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鄧艾說的都是實情,這點,即使是關羽也是認的。
但有些事情,三觀不一樣的時候,真的,不是很能聊的到一塊去。
這個時空的鄧艾,不是自學成才,他師承的是張溪張溪那貨的用兵風格,那是出了名的謹慎。
鄧艾雖然比他的師父要好很多,該冒險的時候這小子也不缺這種冒險的精神但大機率來說,在沒有必要冒險的時候,鄧艾還是受到了他師父的影響,儘量不想讓一些不可控的因素來干擾戰場的正常走向。
現在在鄧艾看來,關羽答應張遼單挑這事兒,就是一件非常不可控的因素。
萬一打不過怎麼辦?!
縱使打過來,因此而受傷又該怎麼辦?!
打了個兩敗俱傷,那接下來又怎麼安排?!
稍有不慎,自家的軍心士氣都會受到不小的影響的。
咱們明明馬上就會有足夠多的兵力優勢,啥事兒不幹的平推過去,他張遼都得受不了,為什麼非要在這種時候去跟張遼單挑呢?!
鄧艾是真的不能理解關羽的想法。
而關羽嘛關羽也有自己的想法啊。
單挑這個事兒,是我主動發起的,人家張遼雖然當場拒絕了,但之後不還是我每天去人家營門口搦戰麼?!
這多少是有點死纏爛打的嫌疑了。
現如今,人家終於是主動給你寫信,答應了這次單挑邀戰.我要是不答應下來,以後還有臉見人麼?!
信義二字,就是關羽的立身之本。
對自己有利的時候,堅守信義,對自己不利的時候,卻把信義丟在一邊.這不是關羽的信義,也不是真正的信義。
因此,關羽即使明知道在這種情況下答應張遼單挑,實際上是對自己最不利的選擇,但既然是自己先主動提出來的單挑,那他就必須把這個邀約兌現了,否則就失去了關羽為人的根本了。
說起來,關羽和鄧艾的思維方向,其實根本不在一個方向上,互相不能理解對方的想法,也是理所當然的。
當然,順帶的,這裡面多少還有點關羽的私人情緒。
本來嘛,對於鄧艾的勸阻和質疑,關羽如果能把自己的想法說清楚了,以這個時代的主流價值觀,鄧艾就算還會持不同意見,但也是可以理解關羽的做法的。
行必信,信必果的道理,不管在什麼時代,都是會受人尊敬的。
可關羽偏偏就沒有跟鄧艾解釋任何一句話。
原因也很簡單——特麼我是你老丈人!!!
這臭小子,怎麼跟自己說話呢,那麼的沒大沒小的?!
老夫征戰四十年,立下功勳無數,需要你個毛頭小子來教我什麼是“為將之道”啊?!
還有,伱剛剛怎麼稱呼你張遼叔叔的?!
匹夫?!
你見過陣斬踏頓,揚威域外的匹夫?!
你見過八百人衝陣,打的孫權鼠輩持戟自衛的匹夫?!
他要是匹夫,你這個還沒有半點功勳在身的蠢小子算個什麼玩意兒?!
真的,本來老丈人跟女婿就是天敵,鄧艾這小子說話還這個德行,也難怪關羽生氣。
可鄧艾也冤啊這裡是軍營之中,只有上下級關係,只有敵我關係,哪裡還有什麼岳父女婿,什麼昔日故交的分的那麼清楚的?!
鄧艾是真的不理解為什麼關羽這麼不聽勸阻,而關羽也忙著生氣,氣鄧艾這小子沒大沒小的兩人就僵在那兒了。
這要是帳中沒有旁人,只有關平,廖化這些人,這事兒還真的不好解決.關平是兒子,廖化是關羽一手提拔起來的心腹,實在不好在這種情況下勸說些什麼。
二爺那脾氣,誰還不知道啊,真生氣的時候,越是親近的人勸說,那他就會越生氣。
但好在,軍帳中還有一個夠資格勸說,同時也跟關羽不是那麼親密的人在。
徐庶一看這對翁婿的架勢,就知道自己不開口,這事兒又得鬧個不歡而散。
得,還得自己出面,當一下潤滑劑而且實話實說,這次徐庶還真的覺得鄧艾做錯了。
是,從局勢分析和戰局判斷來說,徐庶也是認可鄧艾的勸阻的,在這點上,兩人立場一致。
但有些話吧,不該由鄧艾來說,也不該像鄧艾那麼勸.你家岳父什麼脾氣你不知道?!
這就是個隨時可能扎刺的老虎,你得順著他,真要勸說,也得至少擼上一頓,等擼順毛了,心情好點了,再委婉的勸說。
哪有你這個當女婿的,直接說你老丈人不懂用兵的?!
為此,徐庶不得不站出來,先對鄧艾呵斥著說道,“士載不得無禮。軍中諸事,皆在大將軍一人耳,汝不得多言,速速退下!”
徐庶先是一言,呵退了鄧艾。
鄧艾還是很尊重徐庶的,畢竟這些年,鄧艾一直呆在荊州,學業教導也好,兵法韜略也好,基本都是徐庶在代張溪傳授,算是鄧艾的半個老師。
徐庶這麼一發話,鄧艾當即聽話退下,站立一旁。
而此時,徐庶才對著關羽拱手一笑,說道,“大將軍也請息怒,此事事關重大,也需大將軍好生斟酌才是。”
徐庶呵退了鄧艾,又非常照顧自己的面子關羽被擼的有點順毛了,也稍微的緩和了一下自己的脾氣。
然後吧,關羽說道,“軍師之言,老夫亦知。只是,老夫行事,素以信義為先,邀戰乃老夫親提,豈有不應之理?!”
只要是貓科動物,擼順毛了,不管是老虎還是大貓,都會比較好說話關羽就稍微的向徐庶說明了一下自己的想法和立場。
但徐庶聽完了以後,多少有些皺眉。
如果只是為了面子問題,那徐庶還是得勸勸的。
身為一國大將軍,不能因為面子和個人好惡,就把將士們置於危險的境地.這是不負責任的做法。
但對關羽嘛,你也不能跟鄧艾似的,有什麼就直接說什麼,得用點方式方法。
因此,徐庶琢磨了好一會兒,才開口說道,“將軍可知,先漢淮陰侯否?!”
這話題轉的,關羽也是一愣,下意識的點點頭,回答道,“自然知道。”
徐庶一聽這話,立刻順著說道,“昔年淮陰侯落魄鄉間,遇屠中少年,遭逢胯下之辱,一市人皆笑之,以為怯.大將軍以為如何?!”
關羽聽完這話,頓時也是緊皺眉頭,仔細思考。
韓信遭受胯下之辱的事兒,託了太史公的福,記載在《史記》裡,天下皆知。
但誰也沒覺得兵仙韓信是一個怯懦之人吧?!
所以.軍師這是啥意思?!
關羽想了半天,實在不懂徐庶為什麼要這麼問,只好起身拱手,請教道,“還請軍師明言。”
徐庶等的就是關羽的這個態度和這句話。
微微一笑,徐庶繼續說道,“淮陰侯乃大智大勇之人也。試想,若淮陰侯以血氣之勇,仗劍殺死屠中少年,所得者,不過於亡命逃竄而已,又何來日後匡扶太祖高皇帝平定天下,掃清六合之功?!故此,庶以為,血氣之勇,非真勇也,忍一時之辱而成大事者,方是大英雄也。”
徐庶要表達的意思吧,就是這個。
韓信忍受胯下之辱而成大事,在這個時代的儒家思想裡,並不是一個值得指責的點。
這真的不是因為後來韓信功成名就了,他之前做出的事情就會被人主動洗白.真不是。
現代人之所以用這些點去噴韓信,說白了,只是身處不同時代下的價值觀不同,因此造成的錯誤觀念而已。
太史公的《史記》裡其實說的就很清楚了,“韓信雖為布衣時,其志與眾異。”。
也就是說啊,韓信這個人,雖然是平民出身,但他自認為自己不是平民,他屬於“士”.雖然因此韓信被鄉鄰嘲笑排擠,認為這貨腦子壞掉了,在異想天開。
但韓信始終堅信這點,並且時刻以“士”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來要求自己。
這也是為什麼韓信給亭長當門客,因為冷遇就棄之而去。
君不以國士待我,我自然棄君而去。
而給韓信飯吃的漂母,聽韓信說要報答她,反過來還要斥責韓信的原因,也是這個。
因為不管是韓信本身也好,漂母也好,都認為韓信是“士”,這樣的人,就應該是為主君效力,成就功業的,漂母給韓信飯吃,也沒指望他報答,就只是不想看到一個“士”淪落到這個地步,韓信提報答,反而是在侮辱漂母。
用這樣的觀念去推理韓信為什麼寧願受胯下之辱,就可以解釋了。
首先,給韓信胯下之辱的人,是屠中少年太史公用詞還是真的挺委婉的,說白了,就是一個屠戶家的孩子,在這個時代的階級體系裡,屬於是連平民都不如的賤業之子,更別說是“士”了。
也就是說,如果韓信真的拔劍把人殺了,他就是把自己的身份拉低到跟屠戶之子一個檔次,這是自甘墮落,不符合“士”的價值標準。
其次,韓信始終是認為自己是有大才能的人,將來是要報效主君,建功立業的人物。
他如果真的殺了屠中少年,那麼等待他的,不是被衙役逮捕判刑,就是得隱姓埋名,亡命天涯.這對於一個渴望建功立業的“士”來說,同樣是不可接受的。
那年月,哪怕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陳勝和吳廣,那也是出身清白人家,沒有哪個人是殺人犯的。
基於以上的原因,韓信選擇了忍受胯下之辱,也就非常正常了。
而徐庶在這裡之所以要用韓信的例子來勸告關羽,其實目的也很簡單——你關羽得想想,你是什麼身份,你應該做和你身份相匹配的事情。
堂堂一國大將軍,你的一舉一動,皆身系國家安危。
跟張遼去單挑,就好比是韓信面對屠中少年那樣,殺了他不過是血氣之勇而已,而你真正的責任,是跟韓信那樣,帶領大家橫掃六合,助大漢天子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到底是你的名聲和麵子重要,還是光復大漢的責任重要!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