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風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百三十五章 爭(一),在三國的非鹹魚生活,黑風洞,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場殿前議事,把季漢接下來三年的大方向給定了下來——接下來的基本國策,以休養生息為主,各地轉入戰略防禦。

但事情,可不是就這麼一點事情。

各地的發展情況如何,接下來的發展重點是什麼,如何在保證民生髮展的同時,兼顧各地防務,不給敵對勢力滲透的機會,中央朝廷又該怎麼協調跟地方之間的關係,需要給予地方怎樣的支援,而地方又需要給朝廷什麼樣的回報.很多事情,都需要私下認真討論後,才能決定下來。

不過這事兒,就不用當著劉禪的面討論了,回丞相府討論既可一方面是這樣的討價還價持續時間更長,另一方,那小胖子估計也聽不懂這裡面的彎彎繞繞。

回到丞相府,諸葛亮就回到了自己的主場,在丞相府長史張裔,參軍馬謖的幫助下,開始跟朝中大佬,各地方刺史,將軍們,討價還價。

現在已經不是那種需要站到國家層面去考慮國策的時候了,這會兒是站在各自的立場上尋求利益分配的時刻,誰還跟諸葛亮客氣。

尤其是龐統。

剛剛在大殿上,諸葛亮拉著法正,張溪,趙雲,力挽狂瀾,決定下了休養生息的策略.那時候龐統無奈只能點頭,可如今,事關門下省的財政撥款問題,那就不能跟這個死魚頭客氣了。

既然大政策已經決定了,這幾年需要休養生息,那麼朝政的重心,肯定要放到內部發展上來。

門下省,是監督六部執行的重要部門,但每年的財政撥款卻是三省中墊底的存在,手下人手不夠用也就算了,工資還最低,這誰受得了?!

你看看隔壁的虞翻,掌管御史臺,他手下的監察御史們出巡地方,哪個不是一路風光的坐車下去,公家提供一路吃喝不說,連車錢都不出。

到了他掌管的門下省這裡,連去六部調個卷宗,都要自己花錢僱車拉像話嘛!!!

這話說的,趕來議事的御史大夫虞翻聽了直翻白眼。

拜託,御史臺,是監察各地官員廉潔的,是去查貪腐的,你不得給最好的待遇,好好的供著麼?!

敢讓這幫小子背個包袱出行,指不定就有那麼幾個意志不堅的小子會忍不住誘惑,貪汙受賄,最後該彈劾的人不彈劾,不該彈劾的人瞎彈劾。

御史臺是最不能缺錢的部門,虞翻又不是什麼腐儒,他太清楚人性是怎麼回事了,就是好吃好喝的供著,御史臺一年都要內查罷黜一批巡查御史呢,要是不給好待遇,誰願意來幹這種得罪人的差事?!

你龐統跟誰急眼錢糧,也不該跟御史臺急眼,有那個功夫,不如去找找尚書省的茬,整個朝廷最大的花錢窟窿就是尚書省,你但凡從他們手裡扣下一點財政費用來,都夠你門下省多發兩倍工資了。

虞翻這話一出,法正立刻急眼了。

是,尚書省確實是朝廷的銷金窟,但問題是,尚書省也是朝廷的聚寶盆啊你就看我每年花了多少錢,沒看到我每年給朝廷提供了多少賦稅麼?!

再說了,尚書省下轄六部,每個部都是需要花錢的地方,那麼大的攤子,那麼多的人,我這錢再多也不夠用啊。

真要有意見,你找中書省去,中書省那邊不過是翻翻卷宗,制定一下決策而已,至於每年佔用一大筆開銷麼?!

然後張裔也跟著急眼了。

如今諸葛亮升為丞相了,中書令一職一直沒有做出安排,一方面是沒有合適的人選,另一方面,大漢也不需要再出現一個擁有決策權的中書令。

因此,中書令一職,一直是歸屬於丞相府,由丞相府長史張裔兼任的。

張裔一聽說要削減中書省的開支,頓時也忍不住跳出來了。

什麼叫中書省只要翻翻卷宗?!

拜託,中書省是決策部門,任何決策都需要有大量的文獻和資料作為支撐的,沒有這麼資料支撐,制定出來的國政決策,交給你尚書省,你敢執行麼?!

中書省花銷多,那就是因為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整理這些文獻和資料,為丞相府決策做出參考.削減中書省的花銷,萬一導致資料或者文獻不準確怎麼辦?!

真當中書省那麼多的中書郎只會抄資料麼,他們也要總結歸納,整理文獻和資料,從中發現各地的施政弊端,進而討論辦法加以改進.退一步說,就算中書郎只會抄資料,那總也得有人來抄才行吧?!

這年頭識字的人很多麼?!識字又願意來當中書郎的人很多麼?!

不給高薪,誰願意來幹這種庫吏一樣的工作?!

好嘛,諸葛亮還沒發話呢,三省加上御史臺,這四個部門就已經開始吵起來了,更別說後面還有各地刺史,將軍,就地方財政和軍費要跟諸葛亮扯皮呢。

這個事兒吧,一扯起來,沒有個十天半個月根本扯不完。

張溪本以為,諸葛亮即使再是全能天才,他也得先擺平了中央朝廷內部的財政劃撥和軍費問題,接下來才會跟地方刺史商討地方政務。

這沒個七八天的,根本討論不完。

因此吧,張溪都做好了在成都等上個七八天,再等諸葛亮召見的準備了.這七八天,好歹的可以放鬆一下,拜訪一下往日親朋好友,維護一下人脈關係。

比如說張飛,趙雲那邊,又比如說王平,馬謖那邊張溪是真的好奇,怎麼馬謖回到成都後,會從禮部侍郎的位置走回了老路,重新成為了丞相府參軍?!

這小子還沒息了領兵作戰的心麼?!

可惜,張溪沒有時間去問。

一個,是馬謖如今很忙,忙著幫諸葛亮出謀劃策,應對朝中大佬們的各種要錢藉口。

另一個,是張溪也沒閒著,他被諸葛亮和法正一起拉著,參與了整個中央朝廷的財政分配計劃。

別看你張溪現在是雍州刺史,但你身上還掛著一個兵部尚書銜呢,你也是六部一員。

諸葛亮那意思,你一個兵部尚書,不參與國政,不參與制定軍費標準,想跑去偷懶?!

門都沒有。

而法正那意思吧,兵部好歹是六部之一,歸尚書省管,妥妥的尚書省干將,不想著幫尚書省多爭取一些經費,就想著置身事外?!

然後張溪就被這倆沒良心的貨給拖住了,參與到制定朝廷的財政分配當中來。

但其實.張溪是真的有點太小瞧諸葛亮和法正的用意了。

兩人拖著張溪參加,還真不是為了討價還價的時候多個幫手。

這點事兒,他們爭歸爭,實際能達到什麼樣的最終目的,雙方其實心裡都有數,無非是尋求一個平衡點而已。

真正的目的,是為了讓張溪儘可能的參與進朝政事務中來,增加在中央朝廷處理政務的能力。

說白了,就是培養執政朝廷的能力。

諸葛亮今年已經四十五了,法正年紀更大,已經快五十了,而張溪,還不到四十歲有些事情,是需要提前考慮起來的。

既然先帝有意讓張溪在必要的時刻成為“博陸侯”,那麼張溪就得有這個能力,能撐起朝政運轉.這大概也是為什麼先帝要讓張溪鎮守雍州,成為第一個實權刺史的原因吧。

將軍出於軍伍,丞相出於地方嘛。

這兩年,張溪在雍州那地方乾的還行,防務,安民的措施做的都不錯,唯一欠缺的,大概就是經濟方面的頭腦.先從這次財政分配開始學起,如果能在這麼複雜的利益分配中學會怎麼協調處置,那麼將來至少不會再讓世家們哄的團團轉。

這就是諸葛亮和法正的良苦用心。

可張溪.張溪如今真的是一個頭兩個大。

他聽誰說的理由都覺得對,但手頭就這麼點錢,到底該怎麼分配,他依然沒有什麼頭緒,也提不出什麼兩全其美的建議。

自己想不清楚,只能是看看諸葛亮怎麼去討價還價,怎麼去想辦法解決財政分配的問題.學歸學,但進展真的不大。

簡單來說,張溪的腦子,真的不適合搞經濟,他對一國經濟的理解太過於膚淺了,只能看到表面,對內部真正的核心利益掌控,始終欠缺一些洞察力。

這方面是急不來的,畢竟不是什麼人都是諸葛亮這樣的天才而且話又說回來,諸葛亮也不是一上來就掌控一國經濟事務的,他也是從一開始的荊南三郡練手,到後來主掌一州經濟,到現在掌控全國經濟,一步一步鍛煉出來的。

只能說,諸葛亮在這一路走來,犯錯的機率太低了,低到讓人有種錯覺,那就是諸葛亮一出山,他就啥都會。

張溪雖然比諸葛亮多了一千多年的積累,但經濟這個東西吧.現代人有幾個敢說自己真的懂的?!

大部分的現代人,估計還不如熟讀《管子》的古代人呢。

好在,諸葛亮和法正也不著急,還有足夠的時間,一點點的,慢慢來就是了。

就這樣,張溪被諸葛亮和法正“綁著”,全程參與了這次的財政分配行動。

等到中央財政分配計劃結束後,就該輪到地方刺史和中央之間,就地方財政和中央財政的關係進行討價還價了。

而此時的張溪,已經頭暈眼花了。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明:我的姑父是朱棣

清波凡人

替嫁王妃凰謀天下

王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