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風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百六十三章 周瑜的計謀,在三國的非鹹魚生活,黑風洞,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有一說一,當週瑜和張昭都提出了反對意見後,孫權也應該就坡下驢,放棄跟蜀漢交易結盟的事情了。
但.孫十萬真的很捨不得江夏郡。
江夏郡對東吳來說,就是一柄懸在自己腦袋上的利劍.它不一定會掉下來,但每天在你腦袋上晃悠著,你能安心麼?!
可是呢,孫權也知道,張昭和周瑜的意見,也是在為他,為東吳著想,是有道理的,他就算再獨斷,這兩人的話,他還是能聽進去一點的。
嗯,不多,就一點。
因此,在孫權聽到張昭和周瑜的反對意見後,他並沒有第一時間放棄自己的想法,相反,他在尋求另一種道理。
“可有一法,既可不與蜀漢結盟,又可使我東吳佔據江夏?!”
這就是孫權提出來的問題。
這問題吧,把張昭問的差點一口氣沒喘上來老爺子七十多了,就沒聽過這麼不要臉的問題。
你想什麼美事兒呢你!!!
蜀漢的人都是傻子麼,憑白給你一個郡,讓你掌握地利優勢,卻什麼都不要你幹?!
這種事兒,你敢信麼?!
可這話,又不好直接對著孫權說,因此張昭只能是心裡腹誹,然後裝模做樣的思考,實際卻一言不發。
這位至尊啊,自從稱帝后,張昭是覺得越來越看不懂他了.這還是那個坐斷東南,虛心納諫,知人善任的孫仲謀麼?!
張昭一方面是真的沒有這個能力能幫孫權做這個白日夢,一方面也有些不知道該怎麼面對這樣的孫權,因此,他熄火了。
可週瑜.周瑜還是在認真的思考,想著怎麼回答孫權的問題。
性格不同,造就了兩個人不同的應對方式。
張昭從孫策時代開始,就是備受孫策,孫權兩代主君的敬重,尊其為師長,他真要選擇一言不發,誰都那他沒辦法。
可週瑜不一樣,從孫策時代開始,周瑜就是孫策的好友,孫策的江東基業,其中也有一半是周瑜的心血。
而到了孫權時代,孫權可以說是周瑜一手看護著長起來的,幫著孫權坐穩江東之主的地位,幫著孫權打完赤壁之戰,奠定了這三分天下的局面.周瑜始終有一份責任感在。
因此,雖然孫權的想法周瑜也覺得越來越難理解,但只要孫權的想法是對東吳有利的,周瑜還是願意去多想想,多提出一些建議的。
而且吧.在周瑜看來,其實孫權的想法,也不是不可能做到的。
蜀漢的目的無非是兩個,一個是要求東吳出兵,分散曹魏方面的注意力,分曹魏之兵。另一個,則是可以安心的抽調荊州之兵北上進攻宛城,配合關中兩路夾擊。
而東吳方面的忌諱也是兩個,一個是不能明面上蜀漢結盟配合,畢竟來回背盟的影響實在不好。另一個,就是不想付出太多的代價就收回江夏,為全據長江提供保障。
雙方都有自己的想法,而且這些想法,其實嚴格來講,並沒有太大的衝突。
周瑜思考了好一會兒,在已知條件的基礎上,透過自己的思考,給出了自己建議。
明面結盟不行,但並不是不能私下達成默契。
至於理由嘛,周瑜也想好了——用兵用奇。
一旦兩家明面結盟了,即使不做大肆宣揚,身在洛陽的曹叡得到這個情報,也不會超過一個月的時間。
到了那個時候,曹魏必然會加強對東吳的防備,東吳再出兵北上進攻,能取得效果也不會太大,更別說牽制住一部分曹魏兵力了。
既然如此,倒不如從一開始就不結盟,私下達成協議既可你蜀漢要是信的過我東吳呢,咱們就開幹,信不過呢,就當沒這回事兒。
反正急著北伐的,又不是我東吳。
而一旦蜀漢願意接受這第一步,那麼之後就可以跟蜀漢私下商議,先交割江夏郡作為酬勞,然後江東再出兵北上。
至於“交割”的辦法,周瑜也想好了。
反正兩家如今只是休戰,並不是停戰,因此這時候東吳完全可以找藉口驅逐鄧芝,做出兩家鬧翻的假象。
然後東吳派水軍進攻江夏,而那個時候,江夏的文聘完全可以順著漢水,帶領江夏郡兵和水軍退往襄陽,做出戰敗撤退的架勢。
這麼一來,不僅東吳就可以順勢接收江夏郡,而文聘領兵退往襄陽,也不會引起曹魏方面的注意,這樣等於是幫蜀漢方面在襄陽集中兵力,提供了掩護。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點——一旦孫劉再次交戰,曹魏必然會選擇坐山觀虎鬥,對襄陽方面的蜀軍的防備也會降低一些。
到了那個時候,荊州蜀軍突然北上進攻宛城,也能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至於東吳方面的出兵,同樣也能受益於此。
曹魏不太可能預料到吳蜀兩家在荊州的爭鬥只是在演戲,他們也不會相信東吳有兩線作戰的能力.因此,當這場大戲開演後,周瑜建議孫權可以在東線發動進攻,出淮南,打曹魏一個措手不及。
周瑜連目標都想好了——曹休控制的汝南。
彭城的賈逵謀略出色,為人謹慎,實在很難尋找突破口但汝南的曹休就不一樣了。
曹休能力確實不差,但此人過於燥進,只要給出的理由合適,他哪怕明知道有詐,也有可能硬著頭皮往裡跳,就為了賭一把自己能贏.這是東吳可以利用的一點。
而如果東吳能順利的出淮南,進入豫州,甚至攻下汝南,再配合下邳的陸遜,廣陵的徐盛.兗州,甚至許昌都唾手可得。
到了那個時候,東吳就能直接打通通往洛陽的通道,到底是誰先佔據中原,也未可知。
這就是周瑜在短時間呢,能給孫權想到的,利益最大化的一種做法。
實話實說,這種戰略,是有一定的可能性的,但難度也非常的大。
反正張昭聽完後第一時間就覺得這不可能。
首先第一條就過不去——蜀漢又不傻,咱們都連著背盟兩次了,你憑什麼要求蜀漢相信咱們私下的一些承諾?!
就不怕咱們藉著演戲的機會,真的從江夏進兵,奪取江陵,乃至整個荊州?!
這種險,哪怕是真盟友都不一定敢冒,更別說咱們和蜀漢,撐死只能算是面和心不和的臨時合作伙伴了。
再一個,曹魏也不是沒有能人了,這種假途滅虢,聲東擊西的計策,也就只能騙騙曹休這類的貨色,如果曹魏有能人看穿了這個計劃,直接不管咱們怎麼演戲,加強邊境防禦.那你這個戲演的再好,也不見得能取得什麼像樣的成果。
因此吧,張昭是提出了異議的,而孫權對此,其實也是一臉迷糊,覺得周瑜的這個做法有點太兒戲了。
周瑜沒轍了,只能默默的在一邊不說話,坐等時機。
孫權一看周瑜不說話了,以為是周瑜也覺得變數太多,因此放棄了這個戰略他轉頭,詢問孫韶,陸績,步騭,顧雍等人,有沒有好主意。
但很顯然,連張昭和周瑜都想不出什麼好主意來的事情,這四個能想出什麼好主意來?!
這個會議,眼看著就不會有任何結論了。
連孫權都有些接受了,看看大家都沒有更好的辦法,想著要實在不行,就拒絕掉蜀漢的請求依靠長江天險,割據一方,也不是不能接受的選擇。
就這樣,孫權宣佈散會,遣散了前來參會的心腹大臣們但很快,孫權發現了,周瑜和張昭,在散會後,依然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一動不動。
孫權立刻心領神會了,而其餘的文武大臣們,看到這倆這個架勢,也都明白了該走的走,該留的留。
等到整個殿內就剩下孫權,周瑜,張昭三人了,周瑜才把自己真正的內心心裡話講了出來。
這次出兵,周瑜打算親自出面去和蜀漢方面溝通,也打算親自領軍進入江夏,東線進軍,周瑜推薦陸遜擔任主帥,進攻汝南。
如果陸遜進兵順利,曹魏並無防備,則快速佔領汝南,進逼許昌,威脅兗州。
如果陸遜進兵不順,曹魏嚴守東線疆界,那就讓陸遜見機撤退,不必硬拼。
而此時屯兵江夏的周瑜,就會啟動整個計劃的第二個選項——擇機西進江陵,乃至逆水而上,攻取襄陽。
這才是周瑜完整的戰略計劃。
不管哪一種選擇,東吳都不可能吃虧。
這裡面唯一丟掉的,大概就是周瑜積攢半輩子的名聲罷了。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