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風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百八十三章 調整,在三國的非鹹魚生活,黑風洞,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張溪領兵撤退,一路撤回重泉縣。
其實,本來按照張溪的意思,最好是能直接撤回高陵縣,匯合在那裡駐守的左馮翊太守胡遵一起防守,這樣距離長安更近,跟容易保護好糧道,不至於被魏軍夾擊側翼但情況好像有點不允許。
其中一個原因,是曹真的追擊很快速。
這次的曹真,行軍速度再也不是那麼慢慢悠悠,黏黏糊糊的了,只跟張溪相隔了不到一天的時間,曹真就已經領兵追到了重泉縣城下。
如果這個時候張溪選擇棄城而走,很有可能從撤退演變成敗退,被曹真攆著屁股追擊,最後導致全軍崩潰。
即使能撤回高陵去,估計也無法保持足夠的戰鬥力。
而且曹真這次的追擊也顯得早有預謀,根據斥候回報,重泉縣南側出現了一支數千人的騎兵。
平原上的騎兵本來就不好惹,速度快,衝擊力強,數千騎兵出現在三萬人的側翼,一不小心就會遭到騎兵突擊的重創,這樣即使張溪真的冒險撤退,撤退的速度也根本提不起來。
而另一個原因,是張溪接到了諸葛亮的來信。
並不是張溪在大荔城下撤退前,給諸葛亮寫的信有了回應.大荔縣距離長安還挺遠的,那封信如今應該還在路上,並沒有抵達長安。
這封諸葛亮的回信,是之前張溪剛剛抵達重泉縣的時候,實在琢磨不明白曹真用兵的含義,把當前情況做了一個總結,發往長安,尋求諸葛亮的意見。
諸葛亮就是對此,寫出的回信。
而諸葛亮的這封回信.讓張溪感慨,諸葛亮到底是諸葛亮。
諸葛亮在信中結合當前的形勢,大概的分析了一下,就得出了張溪在大荔縣城下差不多的結論。
諸葛亮也認為,曹魏方面肯定是有什麼特殊的作戰計劃,曹真這一路軍的作用暫時無法確定,但目前來看,曹真應該是想要拖延時間,等待變數。
只是,這個時候的諸葛亮,也沒有想明白魏軍的變數到底在哪兒,因此諸葛亮給張溪的建議,是就地佈防,不要冒進,給他一點調整兵力部署的時間。
諸葛亮打算,提前下令讓在蕭關集結的趙雲涼州軍團快速入關,接應張溪所部,以防萬一。
趙雲率領的涼州軍團,有一萬涼州騎兵和兩萬涼州步兵組成,本來按照北伐方略,他們需要等到這次關中守衛戰尾聲的時候突然從蕭關出發,圍堵曹真的主力大軍,甚至反攻潼關.但目前看來,諸葛亮和張溪都無法快速確定曹真進兵的真實目的,諸葛亮只能是讓趙雲提前入關。
如果曹真沒有什麼陰謀,那麼趙雲入關多少也能在側翼威脅到曹真的主力軍隊,只要正面的張溪能拖住曹真,那麼打一場對攻決勝戰還是可以的。
可如果曹真有什麼陰謀,那麼趙雲的及時入關,就有可能起到決定左馮翊戰場成敗的關鍵性作用。
而如今,結合張溪的預判,如果魏軍的真實目的是從右扶風取得突破,然後迂迴攻擊自己側翼的話.趙雲提前入關,對戰局的幫助是非常大的。
趙雲的涼州軍團,是帶著騎兵來的,速度一般不會太慢,而如果突擊自己側翼的魏軍也是騎兵的話,那張溪在左馮翊,也不是沒有跟魏軍一戰的資本。
甚至於說,如果張溪和趙雲能夠在左馮翊拖住曹真的五萬大軍加上側翼來襲的騎兵軍團,那麼右扶風地區的郭淮軍團兵力必然不足,即使能佔據右扶風的一部分土地,他也沒有足夠的兵力對長安發起進攻。
而相反,漢軍北軍三萬餘人一旦進入右扶風,雙方的兵力對比就顛倒了過來,只要諸葛亮能抓住機會,在右扶風地區打一場殲滅戰,然後順勢突入武關.那曹真在左馮翊地區的作戰,就失去了意義。
這是一個反敗為勝的好機會,關鍵就在於兩點,一個是張溪能不能擋住曹真的主力進逼,另一個是諸葛亮能不能抓住機會在右扶風擊敗郭淮。
對於後者,張溪是真的不擔心畢竟那是諸葛亮。
而前者.張溪現在不能退了,再退,趙雲來援的路程就太長了,甚至會有一部分的後勤補給線暴露在魏軍的攻擊範圍內。
因此,張溪必須選擇在重泉縣堅守,同時派人抓緊時間從高陵縣運輸糧草,做好被人切斷後路後死守的準備。
簡而言之,張溪打算以自己為餌,吸引曹真軍團在重泉縣,打一場決戰。
這個決策,當張溪提出來的時候,遭到了魏延的強烈反對。
魏延並不是反對張溪的這個決策,在魏延看來,如今的局勢下,這樣的應對,應該是最好的選擇了。
魏延反對的,是由張溪來執行這個決策。
張溪是雍州刺史,同時也是大漢的託孤大臣,這麼冒險的作戰行為,不應該由張溪這樣的重臣來指揮。
萬一諸葛亮無法在短期內擊破郭淮,突入武關道,又或者是趙雲無法快速帶領涼州兵團入蕭關,而魏軍已經從側翼攻擊重泉,甚至切斷了重泉縣的糧草補給線.那時候,重泉縣可就是一座孤城了,能撐多久,誰都不知道。
魏延認為,不能讓張溪冒險坐鎮重泉縣,這個時候張溪應該帶領近衛,趁著魏軍還沒有對重泉縣造成合圍的情況,快速撤退,撤到高陵去匯合胡遵組建第二戰場,以應多萬一重泉縣守不住以後的局面。
至於重泉縣,應該讓他來堅守,而且魏延認為,以他的能力,堅守重泉半個月到二十天,一點問題都沒有。
所以,魏延強烈建議,張溪先帶五千兵馬後撤高陵,守住高陵就等於是守住了全軍的退路。
魏延的建議,得到了張翼,郝昭等人的支援,但遭到了張溪的反對。
高陵要守,但不是由魏延去守。
身為全軍主帥,面臨敵人大軍壓境,同時有可能遭遇兩面夾擊的情況下,自己一個人選擇後撤這種不要臉的事兒,張溪做不出來。
而且這麼做,也非常的傷士氣。
說好聽點,是去高陵組建第二防線,守衛大軍後路,但說難聽點,就是臨陣脫逃。
主帥在面臨危險的時候選擇後撤,留士卒在前線拼命.誰會為這樣的主帥拼命?!
你魏文長的好意,我心領了,但這種時候,你應該最清楚一軍主帥的職責,不僅你魏文長不能撤,我也一樣不能撤。
至於高陵守衛高陵還是有一定的必要性的,那裡不僅是左馮翊主力大軍的後路和糧草囤積地,同時也是左馮翊郡治所在,是通往長安的門戶。
但如今側後方有魏軍的騎兵遊弋,想要撤回高陵去,可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
因此,張溪下令,讓郝昭,向寵,胡奮三人,各領一千人,分三路突圍,繞路趕回高陵,聽從左馮翊太守胡遵的指揮佈防魏軍騎兵不太可能也兵分三路追擊,三人中總能有人能撤回高陵去。
至於剩下的人,全都據守重泉,不準後撤。
雖然這麼做有點對不起張翼,但抱歉了,誰讓你跟我最早呢,這種時候要是讓張翼後撤,張溪也怕其他人有想法。
郝昭是降將,向寵自己也不熟,胡奮是胡遵之子,哪怕是為了安撫胡遵堅守高陵,也不能讓他留在重泉縣死守.算來算去,也就只有張翼跟自己時間最長,也最值得信任了。
因此,張溪用軍令的方式,強行下達了這樣的命令,然後在隔天傍晚的時候,安排三人分批出城,回援高陵。
剩下的人就這樣吧,能不能贏,就看這一仗了。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