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風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百零八章 蔣琬用兵,在三國的非鹹魚生活,黑風洞,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蔣琬奉命領三千郡兵出城,他的目的,真不是去槐裡縣圍剿郭淮。

諸葛亮給到蔣琬的任務,是讓他擇機偷襲被魏軍佔領的右扶風堡壘群,切斷魏軍的後勤補給以及後撤路線,阻擋住郭淮的撤軍。

諸葛亮到底不是神,而且他也不在前線,不瞭解一線的實際情況,他是真沒有想到因為自己兩封信的催促,吳懿會只帶著八千人去救援槐裡,導致在槐裡城外讓郭淮打了一個時間差。

在諸葛亮的預料中,當吳懿率領三萬北軍抵達槐裡,甚至都不用柳隱出城助戰,吳懿本身就可以憑藉這些年精心操練的北軍,徹底擊潰郭淮所部。

而郭淮軍一旦被擊潰,勢必會選擇退守武關,而要退往武關,就必須先透過右扶風的堡壘群。

因此,諸葛亮才拼著長安不穩的風險,咬牙給了蔣琬三千人,讓他去堵截郭淮軍的後路。

本來蔣琬確實是按照這個軍***執行的,他帶領三千人離開長安後,直奔右扶風堡壘群。

但,還是有個問題。

如今的長安東側,不管是左馮翊還是右扶風,在名義上,已經是魏軍的地盤了你不可能指望長安以東的縣令們各個都是柳隱,這些人有些還在堅守,但大部分的縣城,在面對魏軍的進攻時,大多選擇了投降。

這是亂世的保命法則,即使是諸葛亮也無法去責怪這些縣令。

而蔣琬要做的,是要領兵穿過這些縣城,然後才能抵達右扶風的堡壘群。

三千人規模的軍隊,比起數萬人的軍隊來說,指揮要靈活的多,更適合進行滲透穿越作戰,但.三千人,畢竟也不是少數了。

蔣琬又是偷襲,勢必要追求速度和隱秘性,因此他不可能攜帶輜重糧草隊,也不可能在沿途的縣城進行補給你無法確定沿途的縣城,所有人都心向大漢。

所以,這場偷襲,蔣琬是讓士卒每人攜帶了十五天的口糧,從長安城出發,等到打下右扶風堡壘群后,再進行休整補給。

實話實說,這有點冒險,畢竟長安距離右扶風堡壘群的距離可不近,正常行軍起碼也得要個七八天,更別說蔣琬有時候為了保證行軍的隱秘性,必須繞道遠離一些縣城,花費的時間就更長了。

而如果在剩下的時間內打不下堡壘群,那蔣琬的三千士卒會陷入到斷糧的風險。

而事實也比蔣琬預計的,要嚴重的多。

本來蔣琬和諸葛亮已經預料到這次出兵切斷敵軍後路,會遭遇到一些困難,需要繞道浪費時間,所以出於謹慎考慮,兩個人都覺得讓士卒能攜帶更多的口糧來應對預料外的麻煩。

但.單兵負重是有限的,士卒們需要攜帶足夠的軍械甲冑,再攜帶口糧,極限就是十五天,剩餘的部分,只能是透過就地補給或者從長安運輸後勤。

但蔣琬沒有這個條件,他只能帶著這些士卒,攜帶十五天的糧草出發。

這一路上,蔣琬也在儘量規劃著行軍路線,在繞開各處縣城的情況下,儘可能的縮短通往堡壘群的距離如果一切都按照蔣琬的預計進行的話,那麼最多花費七到八天的時間,蔣琬就能抵達堡壘群,並且發起突襲。

可.事情並沒有完全按照蔣琬的預料發展。

還靠近長安的地方,蔣琬的行軍一切還算順利,幾乎是向著目標直線前進的。

可距離長安越遠,蔣琬對地方的瞭解就越不熟悉,他無法確定,這一路上路過的縣城裡,有多少已經投降了魏軍,或者沿途有沒有魏軍的斥候偵查。

因此,蔣琬不得不小心謹慎,寧可多繞道,也不能讓魏軍察覺到自己的動向。

這一路的行軍稍微多花了一點時間,但蔣琬也就是多用了一天的時間而已,還算安全的抵達了距離堡壘群最近的一個縣城附近。

而這時候,最大的麻煩,出現了。

魏軍對右扶風堡壘群的防守,並不是大意無備的。

蔣琬抵達堡壘群,並沒有傻乎乎的直接發起進攻,而是派出了斥候偵騎,優先去查探堡壘群的防禦重點和守軍數量。

好歹在歷史上也是季漢大將軍,雖然現在還不成熟,在領軍方面經驗不足,但基本的軍事常識蔣琬還是知道的。

然後蔣琬就得知,郭淮在堡壘群,留下了兩千士卒防守。

而更要命的是,這支兩千人的部隊,並不是平均分佈在五十多個堡壘群裡面的,郭淮採用的外實內虛的佈防措施,在外圍的堡壘群屯以重兵,靠近武關方向的堡壘群只有少量兵力駐守,保證後勤補給通道的暢通既可。

這就意味著,蔣琬這一側的堡壘群,每個堡壘裡的魏軍至少有百人以上,並且能互相支援,互相接應。

這一手搞的蔣琬相當的頭大。

堡壘群的厲害,蔣琬其實是最清楚的,畢竟當初規劃建造這個堡壘群的時候,是他柳隱一起設計的要花錢的嘛,蔣琬作為大管家,肯定要看看這個錢花的值不值。

可以說,蔣琬其實對堡壘群其實很瞭解,但同樣,蔣琬也知道,就憑自己手頭的三千人,哪怕能透過偷襲佔據個別堡壘群,但接下來魏軍的聯結反攻,自己也不一定能擋得住,更別說要起到切斷郭淮後路的作用了。

當初郭淮為了突破這個堡壘群防禦,可是一次性投入了兩萬騎兵,利用騎兵的機動性來切斷堡壘群的聯絡,然後用步兵進行各個擊破的.蔣琬就三千人,一個騎兵都沒有,他沒有這個條件復刻郭淮的戰法的。

因此,蔣琬在內心糾結盤算了很久,最後還是得出結論——偷襲堡壘群的作戰,基本是不可能實現了。

好吧,既然如此,那就實行第二計劃吧!!!

既然派蔣琬出來偷襲後方,切斷郭淮的退路,那麼諸葛亮肯定不會只准備一個計劃,也不會不考慮到萬一蔣琬進攻堡壘群不利,導致斷糧或者郭淮派兵回援的情況。

所以吧,其實還有一個副計劃的。

如果蔣琬根據實際情況判斷無法偷襲攻克堡壘群,又或者在進攻不利的情況下,那就不要跟堡壘群繼續糾纏,可以選擇西進,攻佔藍田縣。

雖然這麼做是無法徹底阻斷郭淮軍的後路的,但至少算是在郭淮軍的後撤道路上埋了一根釘子,如果郭淮選擇走官道大路撤退,那就必然要碰上藍田縣。

當然,如果郭淮走小路撤退,那即使拿下藍田縣也沒有任何意義。

關中是大平原,右扶風又是開發比較早的地區,大路雖然只有那麼一兩條,但各種小路實在是太多了。

拿下堡壘群,堵住前往武關道的通道,那是最保險的,但如果拿不下堡壘群,也就只能退而求其次的奪佔藍田縣,賭一把郭淮從大路撤退了。

而根據斥候回報,藍田縣的曹魏守軍只有五百人,而藍田縣的縣令,依然還是原來大漢任命的藍田縣縣令,郭淮並沒有來得及改任命。

這就給了蔣琬一戰而下的機會。

蔣琬下令全軍轉向,直奔身後五十里的藍田縣,歷時一天半的行軍,蔣琬抵達了藍田城下。

也不做任何調整,蔣琬下令全軍列陣,領兵來到城門外,親自叫陣,邀請藍田縣守將,也就是藍田縣令王閣談話。

是的,蔣琬沒想直接武力進攻。

用三千人進攻五百人守衛的城池,如果守軍鐵心死守的話,短時間內,三千人也不一定能攻的下。

當然,最主要的是,蔣琬率領的三千士卒,口糧已經不剩下多少了,禁不起拖時間消耗。

而且,按照兵法所言,真要被逼的只能打到攻城戰了,那就是下策了。

蔣琬顯然不想採用這樣的下策,所以,他想用自己口才,勸降藍田縣的守軍們。

不戰而屈人之兵,方為上策。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明:我的姑父是朱棣

清波凡人

替嫁王妃凰謀天下

王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