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風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百三十六章 歪打正著,在三國的非鹹魚生活,黑風洞,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陸遜當然是這個時代傑出的戰略家,軍事家之一,他的才能真不下於當世的任何一人,只是暫時還沒有受到當世人的認可而已。
沒辦法,這時空,有個要死要死但就是沒死成的周瑜在,東吳的軍事第一人,就永遠是那個雄姿英發的男人。
但,這並不代表陸遜在能力上,會比周瑜差。
歷史上的陸遜,可以說東吳中期的擎天巨臂,正是因為他在江陵鎮守,導致曹魏始終不敢南下江陵,而又是因為他在石亭大破了曹休,把曹休給打的鬱鬱而終,才使得曹魏暫時放棄了對東吳採取戰略主動,打算先集中精力搞定蜀漢再說。
雖然這裡面是有諸葛亮給的壓力實在太大的緣故,但也有曹魏確實在東吳這邊佔不到便宜的原因。
而這一切,就是因為陸遜。
但.有一說一,陸遜的戰略能力和領兵能力,都沒有任何問題,確實稱得上是當世前五的存在。
可陸遜的用兵思路和習慣,卻也有著不小的問題。
往好聽了說,陸遜的用兵比較謹慎,從不做無謂的冒險。
往難聽了說,陸遜用兵,那是有便宜佔就佔,一旦遇到麻煩,那寧可先退,保證自己的既得利益為先。
這點上來說,其實陸遜和這個時空的張溪,應該是很有共同語言的。
你很難說陸遜的這種用兵風格是自身的性格使然,還是受到了當時東吳“據江自守”的戰略影響,但總之,仔細去觀察一下陸遜在鎮守江陵期間發動的數次對襄陽的進攻,基本都是以虎頭蛇尾結束的。
只要陸遜察覺到魏軍有大規模來援的可能,那陸遜是絕對不會選擇在區域性硬拼,去換取更大的戰果的。
往往在這個時候,陸遜寧可選擇撤兵,保住現有的局面,然後再看看有沒有其他方面的利益可以爭取。
現在的情況也是如此,陸遜在察覺到西北方向的潁陽出現魏軍後,下意識的就在考慮,魏軍的兗州軍是否已經進入了汝南,協助汝南防禦了。
從某種程度上去考慮的話,陸遜覺得也不是不可能的。
本來陸遜就對曹休多出一倍的兵力有些奇怪,仔細分析後陸遜認為,很有可能是汝南郡附近的潁川郡和兗州已經出兵,否則的話,曹休是無論如何也湊不到五萬大軍進攻淮南的。
可問題是,如果兗州軍真的已經提前進入了汝南,那麼曹休是否會全部用來投入到作戰中,這就有點不好說了。
汝南到底是曹休的老巢,已經經營了快十年了,即使按照常規的想法去推測,即使要出兵淮南,曹休也不會不在汝南安排下留守的軍隊。
根據汝南郡的大小,以及各縣的位置分佈,這個留守兵力,可能在五千到兩萬人不等.都有可能。
而如今潁陽出現魏軍,人數還在三千左右,這就說明曹休的留守部隊至少是超過五千人的,合理估計,至少在一萬人以上。
否則潁陽怎麼可能出現這麼多的魏軍。
而且,這支魏軍突然出現在潁陽,而不是其他方向,也不由得讓陸遜不得不多想一下。
潁陽可就在汝陰的西北方向不到三十里的地方,而自己剛剛才攻下汝陰縣不到三天,魏軍就已經到了潁陽,是不是可以說明,其實自己的偷襲舉動,魏軍早就已經察覺到了。
那麼會不會有更多的兵力在潁陽集結,對自己的側翼製造威脅?!
又或者,這些士卒,是曹休留下的後手,準備在戰事不利的情況下,接應他撤回汝南的兵馬?!
這裡面的可能性,陸遜必須要弄清楚,同時做出合適的應對方案才行。
因此,陸遜暫時沒有給徐盛派去使者通知自己的情況,相反,他讓朱據領兵五千,去潁陽進行試探性的進攻。
得搞清楚,汝南郡的魏軍,接下來還有什麼舉動。
事實上,陸遜其實猜對了一半,潁陽的魏軍,確實是徐質帶領的,準備在曹休戰事不利時,接應曹休退回汝南的一部分兵馬。
但這個時候,徐質其實並沒有接到曹休被人堵在當塗縣的訊息,他之所以領兵來到潁陽,也不是察覺到了陸遜偷襲了汝陰這一切,可以說是陰差陽錯,又可以說,是歪打正著。
事情還得從曹休領兵進攻汝南之後開始說起。
徐質是曹休留下的後手,一開始呆的位置,自然也是上蔡,曹休的大本營。
只有在這裡,才是最方便集結各縣部隊,然後去接應曹休的位置。
但是呢,在上蔡,還有一個被曹休掛名“留守”的高堂隆在呢。
理論上講,高堂隆這個留守,可是要比徐質這個偏將要來的職位高的多,更別說高堂隆還是陳留太守。
一郡太守,雖然在曹休面前不算什麼,但在徐質這個偏將面前,他就是高官了。
而且吧,高堂隆這個人呢,是一個忠於職守的好官。
雖然高堂隆也知道曹休給他所謂“留守”的位置,只是在照顧他的面子,並沒有指望他做什麼事情,但高堂隆覺得,既然自己擔了這個位置,就該做這個位置該做的事情。
所以,高堂隆是真的代替了曹休,開始管理汝南郡日常的工作。
不僅是政務,還有軍事方面,高堂隆也毫不客氣的過問了起來。
如今曹休在外征戰,高堂隆雖然不懂軍事,但也知道後勤糧草的重要性,既然自己都是留守了,那肯定要幫曹休處理好後勤保障的事情。
當然,如果高堂隆只是插手這些事情的話,徐質也不會多話,畢竟這些事不僅需要有人來處理,而且高堂隆確實乾的也不錯。
一直到高堂隆下令汝南各縣抽調部分兵馬,前往上蔡集合徐質坐不住了。
這位“留守”是想幹什麼?!
這些兵馬,可是曹休留給徐質,在萬一戰事不利的時候集結起來,接應曹休後撤回汝南的重要力量。
如今卻被高堂隆抽調了一部分出來,這要是高堂隆下令讓這些士卒去幹其他的事情,而曹將軍又需要支援的時候,自己拿頭去接應曹將軍麼?!
因此,徐質不得不去找高堂隆,希望高堂隆給自己一個解釋。
高堂隆對此,其實很不開心的。
徐質不過是一員偏將,在軍中安排好軍務就是他的職責,怎麼還跑來質問自己調兵是幹什麼用的?!
這不是你徐質該問的事情,也不在你徐質的職責範圍之內。
一個偏將軍而已,居然跑來質問一郡太守,同時也是曹休親自任命的“留守”?!
高堂隆對此當然是非常的不滿。
但是呢,高堂隆這個人吧,雖然是文人,有著文人的通病,比較執著於禮法和規則。
可高堂隆也不是腐儒,不會沒事兒就看不起武人,也不會不給別人說話的機會好歹是問清楚了,徐質以什麼理由來質問他。
在得知徐質有曹休的命令,需要在關鍵時刻去支援曹休後,高堂隆的不滿已經消失了大半了。
事實上,高堂隆抽調各縣士卒的原因,其實也是對曹休有著一些擔憂。
但問題是,高堂隆也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不懂軍事,雖然有擔憂,但無法說出到底擔憂的點在哪裡.因此吧,高堂隆覺得,要不自己先把兵馬給抽調起來,萬一真的有什麼意外,他也不至於會手忙腳亂。
一聽高堂隆這麼解釋,徐質頓時也是鬆了一口氣。
敢情這位留守,也不是隻會讀死書的書呆子,他也能想到曹大將軍留下的後手啊。
但是不能這麼幹啊!!!
咱們一共就沒剩下多少士卒了,分佈在各縣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守衛地方,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起到一個警示的作用。
現在你突然把一部分士卒都集中到了上蔡,將來真要有意外,各地守備空虛不說,光靠這點兵力根本也不夠去接應曹將軍的啊。
這不是白耽誤功夫,空耗糧草嘛。
徐質這麼一說,高堂隆聽著也覺得有道理果然是因為自己不懂軍事,結果不小心犯了錯了。
高堂隆這個人吧,作為大儒,還是很有風骨的,對就是對,錯就是錯既然自己錯了,那就承認,然後也願意低下頭來,詢問徐質,是不是要把這些士卒再遣散回各縣去。
已經錯了一次了,高堂隆也不敢瞎做主,所以問了徐質。
徐質心說得虧你問了我,要是不問,麻煩可就大了。
高堂隆大概抽調了五千人左右到上蔡。
抽調人來上蔡集結不是什麼大事,高堂隆有這個權利,士卒也必須聽從軍令。
但你要是抽調了人過來,卻啥事兒都不幹的又給放回去士卒也許嘴上不會說什麼,但心裡肯定都會有怨言的。
真當行軍作戰是旅遊是吧,這一路上奉著軍令趕路,也不是那麼好受的。
結果到了地方集結,卻沒有任何作戰任務下派,又讓士卒回去.來回耍人好玩麼?!
嚴重影響軍隊士氣啊。
放是肯定不能就這麼放回去的,哪怕隨便給士卒們找點事兒做,都不能馬上放回去。
徐質想了一下,給高堂隆出了一個主意。
要實在不行,高堂隆就給他一個命令,從五千士卒中抽出三千人來,讓徐質帶著這三千士卒去巡查汝南各縣的地方防務,剩下的兩千人,高堂隆就留在上蔡,跟上蔡本來就有的三千士卒混編成一支五千人的留守部隊,作為後手。
雖然這麼做有左手倒右手的嫌疑,但好歹不算讓這五千調來計程車卒都沒事兒幹。
而且,這也算是在踐行曹將軍的命令。
如果什麼問題都沒有,曹將軍在前方作戰順利,那麼這三千人調出來巡查防務也說的過去,如果曹將軍真的遇到了什麼意外,那麼徐質的三千人就算第一支接應部隊,也可以有個提前準備,高堂隆也可以立刻以五千留守士卒作為第二批支援部隊,快速來援。
聽完了徐質的建議,高堂隆覺得吧,這主意還真的挺不錯的,就照辦了。
然後,徐質帶兵巡查各縣,就這麼一路走下來,來到了潁陽縣。
再然後,徐質就得知了汝陰失守的訊息。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