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風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百四十五章 潼關之戰(一),在三國的非鹹魚生活,黑風洞,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當南陽戰事出現了一個新的變數時,左馮翊潼關的戰事,卻已經明朗化了。
魏延率領三千騎兵奔襲潼關,一舉偷襲得手,切斷了曹真主力大軍的退路和糧草補給線,逼迫曹真回軍反攻潼關。
與此同時,提前給自己取好諡號的魏明帝曹叡,命令夏侯尚率領一萬禁衛軍日夜兼程,直撲潼關,務必要重奪潼關,接應回曹真率領的司隸主力。
沒有這些司隸主力,就談不上堅守洛陽。
故此,遭遇到兩面夾擊的魏延,在潼關堅守的,異常辛苦。
兵力不足是一方面。
三千騎兵下馬守城,困難比魏延想象的還要大,很多人都是臨時訓練操弄守城器械,守城過程中,經常出現應對不及時而導致的手忙腳亂。
城池爭奪戰中,出現這樣的手忙腳亂就意味著會被敵人藉機攻上城牆,而一旦敵人爬上城牆,那就得陷入到血腥的肉搏戰中。
也就搭著涼州來的騎兵,雖然守城器械擺弄不明白,但個人戰鬥力還是挺強的,人人悍勇,這才一次又一次的把魏軍重新趕下城牆去。
但總是這麼讓人爬上城牆,熟知守城戰的魏延非常清楚,這麼守下去,早晚有一天要失守的。
魏延為此非常的著急,但他卻沒有任何辦法。
潼關正面,戴陵和王昶指揮的一萬軍卒利用王昶提前打造的攻城器械攀登城樓,潼關背面,晚了三天抵達潼關的夏侯尚一邊命人打造攻城器械,一邊下令用箭矢壓制潼關城牆。
如果兩者在一面,魏延防守起來還輕鬆一點,但可惜,這是兩面夾擊。
魏延一邊要組織士卒,阻擋正面戴陵指揮士卒的攀爬進攻,另一邊,還要隨時防備從關後射上城牆的箭矢而魏延的手頭,只有三千兵力,根本不夠用。
而且這裡面還有一個最關鍵的問題——潼關的防禦,是對外不對內的。
潼關本來就是曹操打造的,用來防備關中涼州軍閥的關隘,主要針對的防守方向,就是從關中過來的敵人。
這一面,曹操在建造潼關的時候,就著力加強了防守,而後來驅逐了涼州軍閥,但沒十年,劉備又佔據了關中,導致曹魏方面對潼關面臨關中的一面,數次加強的防衛。
但潼關背面,是通往弘農司隸地區的,這些地方都是曹魏的傳統優勢地區,因此對這一面的防禦措施,曹魏一直沒有太在意。
可如今,魏延佔據了潼關,這個問題就凸顯了出來。
別的不說,潼關正面的女牆就比潼關背面的女牆要高出一尺。
面對正面戴陵,王昶等人的進攻,魏延還能做到勉強應付,可從潼關背面射來的箭矢,魏延是毫無辦法。
如果再讓夏侯尚打造完畢攻城器械,利用攻城器械進攻,那魏延真的得考慮,自己是不是有戰死在潼關的可能性了。
是的,魏延沒想退。
雖然趙雲在魏延出發前再三叮囑,要魏延視時機而動,能堅守潼關就堅守,不能堅守潼關的話也不要拼命,能撤就撤。
但魏延是什麼人,他那個彆扭性子,能允許他做出這種事情來?!
這次“異道會潼關”,本來就是魏延極力主張,最後獲得了趙雲的支援後執行的,那個張溪雖然沒有明面反對,但一直表現的也不是太願意這次計劃要是失敗了,那以後魏延在張溪面前,還有抬起頭來的資格麼?!
這對魏延這個孤高性子的人來說,是絕對不能接受的。
因此,魏延是真打算在潼關死守。
不過嘛.雖然說有這個覺悟,但如果能順利完成預定的計劃的話,其實能不死還是不要死的好.現在魏延已經做到了他該做的了,就看張溪的了。
而張溪,此時也是在冒險。
是的,一直把謹慎用兵當做自己信條的張溪,如今也在冒險。
他只帶著一萬士卒,就開始尾隨追擊曹真的四萬餘撤退士兵,這不是冒險是什麼?!
但凡曹真要有點心思,撤軍中途來個全面反擊,那張溪隨時可能面臨損失慘重的結果。
而曹真不這麼做的原因,一方面是攝於趙雲率領的那五千涼州騎兵的威脅,另一方面,曹真是真不想跟張溪繼續有所糾纏,必須儘快退兵反攻潼關。
在曹真看來,張溪那個混蛋也不是好惹的,他既然敢帶著一萬士卒過來追擊,自然也有他的把握如果冒然反擊的話,一旦陷入纏鬥,對曹真並沒有任何好處。
贏還是能贏的,但問題是,需要花幾天的時間,才能擺脫對面那個混蛋的糾纏。
如果花的時間太長了,就算贏了張溪又怎麼樣,只要潼關不破,自己軍中糧草就只能支撐十五到二十天左右,過了這些時日,軍中缺糧卻無法攻下潼關,到時候這四萬大軍都不需要蜀賊攻打,自己就潰散。
因此,曹真雖然很想反身揍一頓張溪,但如今的情勢,還是先忍忍,等撤回到潼關面前,跟王昶等人匯合後,再做打算好了。
曹真是真心不想跟張溪糾纏,可張溪不能就這麼簡單的放曹真回撤,他必須拖住曹真的行軍速度,給魏延減輕壓力。
可.就一萬士卒,張溪能做的也確實有限。
主動進攻曹真的主力,張溪還幹不出這種缺心眼的事情來。
主動進攻的話,就意味著需要把一萬士卒全都投入到進攻中去,否則無法對曹真的主力大軍造成實質性的威脅。
可一旦一萬士卒全部投入進攻的話,張溪就沒有後手了,接下來應對的主動權,就全在曹真的手裡。
趙雲的騎兵雖然能對曹軍造成威脅,但曹真手裡也有數千騎兵,雖然經歷了一場大敗後士氣不高吧,但如果曹真真的拼著騎兵全部損失的代價,非要聚殲張溪的步卒,那張溪除了擇機撤退外,也沒有其他應對的辦法。
因此,張溪採取的,是尾隨魏軍,尋機進攻魏軍後翼的機會。
也不追求聚殲,就是有機會咬一口,敵人增援了就拉開距離後撤,敵人要是敢追擊,趙雲的騎兵就會抓住機會進行突擊,敵人回軍了就繼續追上去,有機會再咬一口。
雖然這麼做無法讓曹真傷筋動骨,每次最多讓魏軍損失個數百人,但真的很讓曹真噁心。
就跟身後跟著一匹狼一樣,也不正面進攻,就這麼吊著你,稍有鬆懈就會被咬上一口.曹真能接受這個損失,但受不了心裡這個氣。
再一個,軍中士氣也會受到不小的影響。
畢竟是在撤軍途中,魏軍的軍心士氣本來就不會太高,再冷不丁的被人從身後追上來,殺傷個數百人的在這種壓力下,軍心很容易受到影響的。
就連王朗都看的出來,不能繼續這麼放任蜀賊尾隨下去了。
曹真也知道這點,但問題還是那個問題——如何在攔截蜀賊的同時,不至於讓大軍陷入到跟蜀賊的糾纏中。
為此,王朗給出了自己的建議——分兵攔截。
王朗建議,在撤退到距離潼關不遠處的華陰縣後,曹真就給自己留下一萬士卒駐守華陰,阻擋蜀賊的追擊,曹真本人則率領餘下的三萬士卒以及八千騎兵,全速進軍,趕回潼關去。
之所以選在華陰縣,是因為華陰縣距離潼關只有六十里左右,不長不短,兩天的行軍路程。
而最重要的是,通往潼關的大道,必然經過華陰縣。
王朗不相信,張溪會犯兵家大忌,在不攻下華陰縣的前提下,繼續追擊曹真大將軍。
而王朗覺得,自己雖然不太懂軍事,但那也是相對於曹真,司馬懿,郭淮這些人而言的.好歹是當年也是會稽太守,雖然被孫策揍的慘了點,但也是經歷過戰陣的。
再一個,王朗也不是要在華陰縣徹底擊敗張溪,他要做的,就是在華陰縣堅守一段時間,給曹真大將軍反攻潼關爭取時間而已。
再不通軍事,領一萬人,面對同等兵力的敵軍進攻,堅守一個縣城十天左右的時間,王朗覺得自己還是能做到的。
而曹真,也覺得王朗說的,是目前來說,最合適的應對方式了。
確實沒指望王朗退敵,只要能拖延住張溪一段時間就可以了。
既然如此的話曹真給王朗留下了五千兵馬,讓他駐守華陰,自己則繼續趕赴潼關。
而王朗.王朗現在有些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
老夫要的,是一萬兵馬啊這種要命的時候,大將軍怎麼還帶討價還價的?!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