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風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百三十五章 蒲坂津之戰,在三國的非鹹魚生活,黑風洞,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魯陽開始大戰的時候,黃河邊上的蒲坂津,這時候還是一片安寧。
司馬師自領命以來,鎮守蒲坂津,是一刻也不敢懈怠。
自幼以來,司馬師和司馬昭兩兄弟,就備受同宗親友們的誇讚,他們倆身處在這樣的環境下,自身才能也確實比身邊的同輩親友們要強的多,導致他們倆的內心,其實也是那麼認為的。
可真的開始做事,上了戰場以後,這倆才真正明白,這個世界上,有本事的人還是更多一些,以前不過是他們的圈子太小,根本沒有接觸到而已。
宛城一戰,司馬昭備受打擊,他居然輸在了一個完全不識字的賨人將軍手裡.要不是司馬家的仔一向心態過硬,司馬昭搞不好會徹底一蹶不振。
即使如此,司馬昭依然是有些鬱郁不振的樣子,顯然受到的打擊不小。
但好在,司馬懿不是白給的,一頓“年紀輕輕,稍遇挫折就一蹶不振”的訓斥之後,司馬昭被司馬懿罵的,重新調整回了心態。
而司馬師呢,司馬懿倒是沒有訓斥他,但這次從軍出征,司馬師也是感受到了人外有人。
別的不說,就郭淮的那一身臨危局而不亂,決斷迅速的本事,就足夠司馬師佩服學習的了。
因此,這次受命守衛蒲坂津,司馬師是真的一刻都不敢鬆懈,時刻提防蜀賊來襲。
畢竟,蒲坂津的重要,司馬師還是很清楚的,這裡是河東的屏障所在,而河東,可是司馬家族的老巢了。
有一說一,司馬師也好,司馬昭也罷,他們不是能力不行,對局勢的判斷,這哥倆其實還是有自己的一套見解的。
這哥倆欠缺的,其實是歷練,是經驗,是在面對突發情況的時候,做出最符合當前實際情況應變的能力。
只要給他們足夠的時間去歷練,去成長,他們完全可以達到他們歷史上應該達到的成就。
但問題是,現在的大魏,沒有足夠給他們成長的空間,司馬懿也沒有那個時間把兩個兒子始終栓在身邊耳提面命司馬懿現在是真的缺人手,因此兩個兒子,他都必須現在就用起來,用實戰去讓自己的兩個兒子快速成長。
成了,司馬家再添兩員大才,不成,那戰死沙場的心理準備,司馬懿也同樣是有的。
司馬懿現在領兵去救援了魯陽,二兒子司馬昭就留在洛陽守衛後路,同時做好糧草統籌工作。
而大兒子,司馬懿就算再不放心,也必須把他放到蒲坂津去,防備蜀賊從這裡突破。
放別人,一沒這個能力,二司馬懿也不放心。
然後司馬師就倒黴催的,遇到了魏延,龐統,黃權這三個人的圍毆。
實話實說,如果司馬師只是遇到了這三個人中的任何一個人,那麼即使在兵力劣勢的情況下,依靠蒲坂津特殊的地理位置,司馬師也不至於被人摁在地上揍。
一邊組織防守,一邊向身後河東,甚至是洛陽求援的能力,還是有的。
可問題是,一上來就遇到這三位聯合給他挖坑真的,別說是司馬師,就是司馬懿本人來了,也未必能討的到好去。
魏延在領兵潛行,靠近蒲坂津五十里地之後,立刻下令全軍,進行急行軍,突襲蒲坂津。
再往前,不管魏延用什麼手段遮掩自己的行蹤,也不可能瞞過魏軍斥候的偵查,所以,這種情況下,就只能是拼速度打一個出其不意。
而為了更好的達成這個目標,魏延選擇了自己先帶領三千步卒前行,突襲蒲坂津,引動司馬師應戰。
而司馬師在遇到敵軍突襲的時候,應變其實也不慢。
蒲坂津是一個渡口,這個渡口的規模不算太大,而渡口兩側也都是高坡,因此司馬師並沒有選擇在渡口內死守。
司馬師在渡口兩側的高山上,安排了數十個箭樓,分兵兩千駐守,而自己則率領剩下的三千人堅守蒲坂津渡口。
如果遇到敵人來攻,蒲坂津渡口地方很小,不適合大軍展開作戰,三千兵力足以抵擋敵軍的地面進攻。
而於此同時,駐紮在蒲坂津兩側高山上的魏軍居高臨下,用弓矢殺傷敵軍,如此上下配合,敵軍就是來萬人以上,也別想輕易突破並佔領蒲坂津。
司馬師就是按照自己設計的上下一體的防守策略,在守衛蒲坂津的。
但這場戰事,司馬師有三個沒想到。
第一個沒想到的,是魏延領軍來的這麼快,而魏延的作戰風格又那麼猛,居然親冒矢雨,主將衝在最前面,進行攻城奪寨作戰。
在魏延親自帶頭殺敵的鼓舞下,三千漢軍展現出了超強計程車氣和戰鬥力,一度在蒲坂津外圍營寨的爭奪中,壓制了魏軍的發揮。
第二個沒想到,是他的高坡防禦箭塔,只發揮了兩個時辰的效用兩個時辰後,隨著龐統帶領剩餘七千士卒趕到戰場,迅速決斷,派兵進攻高坡箭塔後,箭塔能給到司馬師的支援就越來越少了。
沒辦法啊,高塔上一共就安排了兩千弓箭兵,這些人如果繼續攻擊魏延所部,那麼自身可能被蜀賊爬坡而上,抄了後路。可如果翻過身來阻截爬坡進攻的蜀賊,那自然就沒辦法支援坡下的蒲坂津防禦了。
二選一,必須要有一個選擇顯然坡頂的弓箭步認為,自己的小命,比坡下的同僚的命要重要一點。
就這樣,司馬師在面臨蜀賊突襲的第二個時辰後,就有點頂不住魏延猛攻帶來的壓力了。
當然,事情到了這一步,司馬師也不算徹底失敗。
蜀賊爬坡進攻坡頂箭樓,本身就是犯兵家大忌的事情,能不能完全攻下來,也是一個未知數。
而三千魏軍守衛蒲坂津,面對魏延的三千漢軍進攻,雖然處在劣勢,但魏延不可能一直這麼奮勇下去,漢軍的進攻肯定也要有一個休整,這是人的體力極限所決定的.休整過後再戰,漢軍是不是還能有這樣的戰力,也不好說。
也就是說,最難的就是現在這個時候,只要司馬師能咬牙頂住魏延的進攻,熬過今天,那麼到了明天,說不定就能迎來轉機。
而司馬師之所以能這麼想,依仗的,就是自己身後的河東地區。
守衛河東為什麼要司馬師來,就是因為一旦蒲坂津遇襲,司馬師向河東求援的時候,河東世家會看在司馬懿的面子上,儘快的組織起一批援軍,給司馬師送過去。
不管是駐守河東的郡兵,還是世家們的私兵,這時候都不會猶豫不決,坐視蒲坂津失守的。
而有黃河水軍在手,司馬師可能只要在蒲坂津堅守三天的時間,恐怕河東方面就能有援兵到來雖然河東世家組建起來的私兵團不一定有多少戰鬥力,但是拼消耗,拖時間,等待洛陽方面派來正式的援軍,還是可以做到的。
但,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司馬師第三個沒想到的來了。
黃權帶領七千水軍,百餘條戰船,自黃河上游順流而下,直衝蒲坂津。
這一下,直接讓曹魏的黃河水軍猝不及防。
實話實說,黃河水軍的作用,最多也就是用來承載士兵橫向渡河用的,你指望他們能在黃河上有多少的戰鬥力,根本不現實。
畢竟,黃河的水文條件,高低落差之大,也不適合水軍在黃河上進行大規模的作戰,撐死只能在某個區段進行來回警戒巡邏。
歷來就沒有在黃河訓練大規模水軍作戰的傳統,能有足夠的船隻載人渡河,就已經可以了。
也正因此,曹魏的黃河水軍,規模只有五十餘條戰船,四千多人而已,對於水戰的操練,更是不敢恭維。
如今突然遇到漢軍的百餘條戰船,七千多水軍,還是順流而下的來攻.不到半個時辰的時間,黃河水軍連像樣的抵抗都沒有做出來,逃的逃,降的降,很快就讓黃權帶來的水軍給擊潰了。
而黃權在擊潰了黃河水軍後,也沒有浪費任何時間去追擊,而是直接選擇佔領了蒲坂津渡口,從魏軍身後,發動了突襲。
水軍不是不能上岸作戰,只是戰鬥力不如正規陸軍而已。
但如今,司馬師指揮的三千蒲坂津守軍,前面要頂住魏延的猛攻,身後卻被黃權切斷了退路,又被人從後面殺了過來.能頂住才怪呢。
而司馬師本人司馬師本人早就在黃河水軍潰散,敗局已定的時候,被手下人架著上了一艘小船,快速的往黃河下游而去。
換句話說,當黃權發動對魏軍的前後夾擊時,蒲坂津內的魏軍,根本沒有主帥指揮。
這還打個屁啊不到半個時辰的功夫,漢軍佔據了蒲坂津。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