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風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零七十章 重整,在三國的非鹹魚生活,黑風洞,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隨著龐統出使江東歸來,荊南之戰就徹底結束了。

這場戰爭是結束了,但不代表著荊南就算是安全了這次和議,重點只說了江夏的歸屬,對於荊南四郡,那是提都沒提。

也即是說,雙方只是在江夏附近停戰,同時對江夏歸屬進行了一番爭論,對於荊南孫權方面可沒有說他不想要了。

所以,該做的防備,還是要做的。

張溪自然是要回江陵去鎮守的,可在長沙的三萬士卒,張溪卻沒有想過要帶回江陵去。

江陵有之前撤回去的一萬五千士卒和文欽,毌丘儉回撤的郡兵防衛,就已經夠了。

因此,張溪開始從長沙郡分兵,給零陵,桂陽,武陵三郡,各增派了五千援軍,而剩下的一萬五千士卒,就繼續留在了長沙守衛。

兵力調配完畢後,接下來就要開始安排四郡的太守人選。

零陵郡不用說,太守肯定是潘濬,這是早前就答應過的事情。

武陵郡太守也不用多想,以前是李球以郡司馬的身份兼任的,如今直接扶正既可。

而長沙郡這個地方太重要了,因此不設太守,而是讓石苞以荊南都督的身份坐鎮長沙,總督荊南四郡的軍事,順帶署理長沙政務。

桂陽郡方面嘛,張溪沒管,這事兒交給龐統了這是當初龐統跟荊州世家交易的一部分,一個太守的職位會給到荊州世家子弟,換取荊州世家對大漢南征的支援。

最後是蒯家的蒯祺出任了桂陽太守。

說起來,這個蒯祺吧.是諸葛亮的姐夫來著。

但是呢,蒯氏一族的大部分族人,當年在赤壁之戰的時候跟隨曹操北歸,後來去了鄴城。

如今大漢數次北伐,攻下了河洛蒯祺這一支族人,就很突然的出現在了河東郡,並且一路南下,經過諸葛亮的接應,回到了襄陽。

不用去糾結原因是什麼,不過是這年月世家大族的常規操作而已。

蒯氏雖然大部分族人去了北地,在荊襄只留下了一部分分支族人,但蒯氏到底在荊州是根深蒂固的,留下了這部分族人依然能保住荊襄四大家族的地位,更別說蒯祺迴歸荊襄之後了。

再加上蒯祺跟諸葛亮的私人關係,跟龐氏的交情,他來出任桂陽太守,一點都不出人意料。

而且桂陽這個地方吧.你要是用現在的眼光去看的話,這地方還行,在湖南南部到廣東北部一帶,怎麼著也跟落後地區沒啥關係。

但在這個年代,這地方可就是一個標準的山多,水多,田地少,而且道路不通的窮地方.俗稱“窮山惡水”。

這地方交給荊州世家來管理,反正張溪是一點意見都沒有。

反正不可能弄的更差了。

隨著荊南四郡的人選安排完畢,又有石苞在荊南總督軍務,張溪總算是能稍微放心一些了。

接下來,就是讓這四個郡儘快恢復生產,同時恢復郡兵數量和各縣防務了。

姜維,文欽,毌丘儉三人和大漢南軍,現在也已經撤到了江陵城內,會在江陵城協防一段時間,等到江陵水軍回防完畢後,再啟程北上,迴歸長安。

這次姜維在荊南打的不錯,一戰擊潰呂岱,名聲收穫不小。

毌丘儉和文欽在江夏北部打的也是順風順水,毌丘儉甚至一度攻下了江夏郡郡治西陵縣,最後是奉了張溪的命令,兩個人才撤出江夏的,戰功也頗多。

因此,這次回去後,三個人免不了的也會加官進爵,至於接下來是鎮守長安還是繼續被派外出征戰,就看劉禪的意思了。

龐統也走了,陪同步騭一起去了長安,商議江夏的歸屬問題。

在這個問題上,龐統是傾向於答應東吳方面的要求的.龐統現在改主意了,他覺得在水軍徹底成熟前,南征的把握不大,倒不如用一個江夏穩住南面的東吳,集中兵力先搞定曹魏再說。

因此,龐統先是回到江陵,說服了張溪,然後又給諸葛亮去了一封信,說服諸葛亮同意只要這兩人同意了,那麼接下來的事情就好操作了。

至於張溪,回到江陵後,並沒有著急的收攏兵力,而是把州泰提拔為荊州司馬,讓他領兵繼續看住烏林道口,防備江夏的東吳軍。

雖然說吧,東吳應該不至於在剛剛定下和議的時候就違約,但防著點總是好的。

然後,張溪才開始跟王基一起商議,如何快速恢復荊南民生。

荊南現在最大的問題,不是土地的問題,而是人口的問題.經歷過數次政權交換,荊南境內的百姓數量銳減,早已不是赤壁戰後的那個荊南了。

尤其是在東吳掌控荊南的期間,大部分的耕地,包括改造耕地都是掌握在東吳的世家大族手裡,沒有了足夠耕地的百姓,不得不成為東吳世家大族的隱戶,而隨著荊南用兵,這些世家大族撤出荊南的時候,也把這些隱戶們給遷走了.荊南真的不剩下多少百姓了。

根據四郡初步提供上來的丁口資料,整個荊南四郡,只有兩萬七千餘戶丁口,總計不超過十二萬人。

當然,這裡面的丁口數量,零陵郡那邊肯定是要打折扣的.潘濬說到底,還是世家大族的代言人,再加上有承諾在先,張溪也不好現在就翻臉。

但其他三郡,丁口基本屬實李球,石苞是不可能替荊州世家們張目的,而蒯祺所在的桂陽郡,是真的沒什麼人,那地方百姓的生活是真的慘不忍睹,連世家大族都不稀罕在那個地方搞什麼隱戶。

就這麼點丁口,要想在短期內恢復生產,實在是太困難了。

為此,張溪和王基合計了一下,一方面是上奏朝廷,希望朝廷出面,遷徙一部分丁口到荊州來。

可問題在於,荊南這地方,已經算是靠近交州了,在大漢的版圖裡,這邊也可以算是南方迷障之地,一般都是這些地方的百姓巴不得遷徙到別的地方去,就沒有人願意從北地遷徙到這種地方來的。

所以這事兒吧,張溪估摸著,朝廷能起到的作用,最多就是流放一些犯人家屬過來實邊,能起到的效果真心不大。

說到底,還是得從本地人身上想辦法。

比如說世家和異族。

從世家入手,是張溪希望世家能釋放出一部分的隱戶,用來充實荊南四郡的丁口,當然,作為回報,長沙郡洞庭湖附近的一部分耕地,他張溪也不是不能再多拿出來一些,回饋給這些世家大族們。

至於異族張溪覺得吧,其實五溪蠻和漢人的差異,真的不是很大。

尤其是跟漢人百姓的差異。

雙方在長相上幾乎是看不出什麼不同的,區別只在於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而已。

而且,五溪蠻也不是以漁獵為主的異族,他們有些部落也保持著一定的耕種習慣畢竟是在山裡生活,要是沒點耕種技巧,光靠漁獵,恐怕也很難保證族群生活。

因此吧,張溪覺得,也不是不能誘導這些五溪蠻族出山耕種,教化他們成為大漢子民。

可這裡面最大的問題,大概就是五溪蠻族對漢官的信任問題,以及五溪蠻族的生活方式和漢民的生活方式,生活習慣,以及信仰不同,所造成的彼此摩擦。

而要解決這個問題嘛.其實現成的就有。

那就是承襲自秦漢的羈縻制度,也就是在荊南劃出一塊地方來,給這群五溪蠻族生活,任用五溪蠻族首領為官,用蠻人治理蠻人。

這種手段,至少在這個時代,或者說,在這之後的一千多年裡,還都算是比較有效的做法。

但這個做法吧,也不是沒有壞處元明時期的土司制度,就是這種制度的延伸,可最後也導致了地方土司的坐大,時不時的反叛,一直到清代經過“改土歸流”後,才算是勉強消除了這種隱患。

尤其是在中央集權並不是特別有效的王朝,這種邊境羈縻制度,其實風險還是不小的。

說實話,張溪真的很想一步到位,直接消除所有隱患.可現實就是現實,在這個生產力低下,民智未開,族人對首領有著嚴重生產資料依賴的情況下,張溪想搞的那一套,根本沒有可行性。

搞到最後,還是得迴歸到最傳統的羈縻制度上就算好一點,也不過是又一個土司制度而已。

真的,一個制度,合適比所謂的先進更重要。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南齊小王爺

山河北望

修真界幼崽求生指南

采采來了

今日份仙門優雅殺豬

青浼

通房嬌妾

花銜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