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風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主帥人選,在三國的非鹹魚生活,黑風洞,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張溪有一點,是無意中提醒了諸葛亮,讓諸葛亮走出了心理誤區。

張溪提到了自己抽調計程車卒不能保證戰鬥力,卻讓諸葛亮意識到——其實三路大軍齊進,並不要求每一路大軍,都有攻堅戰的能力。

按照戰略規劃,三路大軍中,有一路兵馬,兵力最多,但承擔的責任卻是佯攻那麼這路兵馬裡,士卒的戰鬥力強弱如何,其實影響不大。

只要人數足夠多,能唬得住曹魏方面集結兵力應對就行。

剩下的,只要做好臨陣調配的工作,透過臨陣指揮掩蓋戰力短板,不讓敵軍察覺到漢軍士卒戰鬥力參差不齊,不被敵軍看出破綻來就可以了。

雖然有點冒險吧,但是臨時徵召數萬百姓從軍,也不是不行。

畢竟,現在諸葛亮還有時間。

就算要北伐,也不是說今天諸葛亮下命令,明天大軍就要出發了的.這中間有太多的準備工作要做呢。

糧草要提前劃撥囤積到位吧,士卒要提前集結吧,軍械要提前準備吧甚至是將軍們,也得提前抵達各自的作戰區域,做好進軍的時間和路線規劃。

這些事情全部做完,至少要半年,甚至更久的時間。

這點時間,足夠諸葛亮臨時徵召四五萬新兵了。

而且對於這些新兵,諸葛亮不要求他們有多少的作戰能力,只要求他們能熟悉列陣,能做到基本的排兵佈陣,也就可以了.反正是用來唬人的,也沒指望他們真的上陣殺敵。

這樣的話,加上張溪從荊州那邊又多擠出來的三萬人,就可以湊出個七八萬人,來安排第三路兵馬了。

而龐統那邊仔細估算了一下,也提出了要求如果把無當飛軍的編入第三路兵馬的話,那麼七八萬人,應該也夠達成了目標了。

龐統之所以要預備十萬人,是考慮到要去進攻壺關,如果沒有足夠的兵力優勢,就無法一戰而下壺關一旦被曹魏發應過來,往壺關增派了援軍,那這路兵馬就徹底功虧一簣了。

現在少了兩萬人的配額,但如果能多一個擅長山地作戰的無當飛軍,效仿當年翻越武關的作戰方式,前後夾擊壺關.那少兩萬人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這個問題倒不是什麼大問題。

諸葛亮琢磨了一下,不管在河內郡作戰還是在東郡渡河作戰,其實無當飛軍的山地作戰能力也得不到太大的發揮,撐死就是當一個加強版的郡兵在用而已,白白的浪費了無當飛軍的作戰才能。

這樣的安排倒也算是物盡其用。

這事兒就算是解決了,那麼剩下的,就是佯攻,實攻的安排,以及各路大軍的領軍人選了。

佯攻的方向,最後還是確定下來——由洛陽出兵二十萬,渡過孟津北岸,佯攻河內郡。

一方面,是因為這裡有一個現成的黃河北岸登陸點,於情於理不可能不利用起來。從這裡進攻,更加容易讓曹魏方面相信大漢的主攻方向,吸引曹魏兵力集結。

另一方面,三路大軍中,這一路兵馬正好在中間,彼此之間容易呼應,一旦局勢有變,需要調整戰略部署的話,這路兵馬不管是去支援東郡還是去救援河東,都比較容易。

而這一路的兵馬統帥,也不能是別人了,肯定是諸葛亮親自上陣。

畢竟,這一路兵馬兵力最多,又需要承擔吸引曹魏兵力的作用,如果不是諸葛亮親自去指揮的話,諸葛亮自己都不放心。

而副帥,則是徐庶。

另外兩路實攻的兵馬之一,東郡方面,出兵十萬,其中包括了五萬兗州郡兵和五萬大漢禁軍,統帥為張溪,副帥是魏延。

這也不難理解。

如今張溪是軍方的第一人,北伐這麼大的事情,他不可能不出現北伐要是沒有張溪,那才是會引起曹魏警覺的事情。

而且,把張溪安排在東郡,去面對黃河對岸的郭淮,本身也是一種要牽制郭淮,逼迫郭淮不敢輕易調兵的意思.這樣,曹魏才會更加堅信,大漢主攻方向是在河內郡。

至於魏延嘛.魏延跟張溪也是老搭檔了,而且魏延作為兗州的鎮守將軍,指揮兗州郡兵更加順手一些,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這兩個方向的主帥人選倒是好定,也不會引起曹魏的懷疑.可第三路,就是進攻河東這一路的主帥,幾個人互相商討下來,還是有點爭議的。

張溪那意思吧,姜敘和龐統不是還閒著呢嘛,這一路兵馬,就讓他們兩個人掛帥好了。

正好,就讓龐統掛帥,姜敘為副帥輔助。

姜敘本身統兵能力也不差,可以彌補龐統在統帥經驗上的差距,而這個戰略也是龐統制定的,他最清楚這個戰略的重心在哪裡,而如果要臨陣應變,龐統在場是最合適的人選。

可龐統卻非常意外的推辭了這個主帥人選。

理由有三條。

第一,是因為龐統跟徐庶的情況不一樣。

徐庶在上次北伐中可以單獨領兵作戰,一方面是因為徐庶所統帥的麾下將軍們,有很多荊州系出身的將領,徐庶只要統帥好這些人,就能達到效果。

另一方面,徐庶其實也不是沒有領兵經驗,他在輔佐關羽鎮守荊州期間,有過不少的隨軍出征經驗,對軍中事務非常熟悉,他所欠缺的,只是自己臨陣決斷的指揮能力而已。

但龐統跟徐庶不一樣,他其實和已故的翼侯法正是一樣的,兩個人都是純粹的謀士。

雖然也不能說龐統沒有隨軍出征經驗,但龐統習慣於出謀劃策,而不是自行決斷,更加沒有臨陣指揮作戰的經驗.突然領兵上陣,並不合適。

第二,龐統也需要坐鎮長安,和李嚴一起處理後方政務。

尤其是現在這個情況,諸葛亮剛剛弄了一個人事改革的爛攤子出來,還沒等攪和完就急匆匆的去北伐,萬一地方有變,既需要有人能坐鎮長安,也要有人能領兵平叛,因此他和李嚴兩人,一個都不能少,都必須呆在長安留守,以防萬一。

第三龐統推薦了一個比他更合適的領兵人選——鄧艾。

按照龐統的說法,如今的鄧艾,經過了近二十年的戰陣歷練,他現在缺的,不是能力,而是一個統兵出戰的機會。

因此,龐統建議,任用姜敘為主帥,鄧艾為副帥,率領第三路兵馬出征。

這個建議吧.張溪就有點不太好回話了。

得避嫌。

鄧艾是張溪的親傳弟子,這個世人皆知,而鄧艾的能力如何,至少在大漢高層看來,將來他接替張溪的衣缽,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可這話,諸葛亮,龐統等人可以說,張溪不能這麼說。

張溪也相信現在的鄧艾已經有了獨當一面的能力了,但他這個當師父的,不好去主動提這個事兒,而當龐統提議的時候,張溪也必須閉嘴。

但好在,這些年下來,鄧艾的能力還是得到了不少人的認可。

比如說徐庶。

自從張溪入川后,鄧艾基本就是在徐庶眼前成長的,這些年,鄧艾的實際能力如何,徐庶是最清楚不過的.鄧艾擔任第三路軍副帥,徐庶幾乎是第一個贊同的。

而作為第三路軍的主帥,姜敘其實對鄧艾的能力並不太瞭解。

但是吧,這事兒姜敘也沒道理反對就是了。

一方面,鄧艾是張溪的親傳弟子,姜敘就算真的看不上鄧艾,也得給張溪一點面子。

另一方面,這次作戰,大漢禁軍在張溪麾下作戰,那就意味著,自己的族侄姜維也在張溪的指揮下作戰為了自己的族侄著想,姜敘都不可能去得罪張溪。

再加上,鄧艾本身的能力也不差,又只是擔任姜敘的副手.那姜敘為什麼還要反對呢?!

龐統提議,徐庶,姜敘贊成,張溪不說話,李嚴.李嚴就是個人精,他好不容易藉著孟達的事兒,修復了一下跟張溪的關係,才不會在這種時候說討人厭的話呢。

就這樣,三路大軍的主帥,就這麼決定了下來。

再之後,就是各自商議抽調作戰將領的問題.但這些,已經是一些細枝末節,不太重要的事情了。

就此,戰略決定,大漢要開始第六次北伐了。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明:我的姑父是朱棣

清波凡人

替嫁王妃凰謀天下

王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