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章:大漢底蘊,漢官,江漢,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從中軍大帳出來後,魏哲便隨傅燮回自家營地。
因入夜後除傳令兵外軍中不準縱馬,幾人都是步行離開。
傅燮一如既往地保持沉默,其他四人看向魏哲的眼神便有些複雜了。
與孫堅相似,傅燮這個護軍司馬也是別領一部,麾下有五曲義從。
事實上這也是洛陽朝堂針對黃巾軍人數眾多而制定的變通之法。
即正卒的規模不變,而臨時徵募這些義從精勇成軍,以朝臣統之。
如此一來,不僅惠而不費,還能降低地方作亂的風險。
傅燮與孫堅正是在這個背景下才得以升官。
但與孫堅不同,傅燮為人剛直方正,從不招攬部曲,身旁僅有兩個老僕伺候,即便這已經是軍中人所共知的潛規則。
不僅如此,平日裡此人行事更是一片公心,令魏哲都有些慚愧。
比如此刻,入營後傅燮見太史慈與鍾扈甲冑多有殘破,當即頷首道:“此戰辛苦了,有什麼需要儘可直言。”
跟隨傅燮這麼久了,魏哲也知道他的秉性,頓時也不客氣:“多謝司馬,其他倒還好,就是甲冑兵器需修補,另外營中傷藥不足,戰馬亦是損耗不少。”
聞聽此言,傅燮略做沉吟便頷首道:“甲冑兵器與戰馬明日我會著人送來,至於傷藥……需再等一日,東武陽城殘破,需從他處籌集。”
此言一出,其他四位軍侯看魏哲的眼神那叫一個羨慕。
但是再羨慕他們也沒辦法,誰讓傅燮一視同仁,不搞什麼遠近親疏呢。
他們也想要戰馬,但誰讓傅燮麾下就魏哲這麼一個騎將呢。
而且魏哲麾下遼東義從的戰鬥力甚至不輸三河騎士,這讓他們想要戰馬都沒臉開口,傅燮更是不會同意。
可以說魏哲在傅燮這裡享受的完全就是親衛的待遇,孫堅能挖走才怪。
當然,傅燮一片公心,魏哲也以誠相待。
至少從軍至今,只要該他完成的任務魏哲從來沒有打過半點折扣。
……
且不說其他人對魏哲如何羨慕。
回到自家帳中,鍾扈依舊難掩興奮之意。
“軍中數萬人蒐羅卜巳而不可得,卻被郎君擒殺了,這份大功也不知道朝堂會如何封賞?”
太史慈聞言亦是一臉好奇道:“那卜巳乃是東郡黃巾渠帥,此功縱然不得封侯,應該也能任一郡太守吧?”
聞聽此言,魏哲不由苦笑的搖了搖頭:“哪有這麼容易,那可是兩千石!”
不過魏哲心中也清楚,最主要的還是他朝中無人。
倘若他出身大族世家,那麼即便只是小功也能大賞。
因為功勞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個理由,就比如曹操。
他苦求一官身而不可得,可曹操成年就被舉孝廉,起家就是洛陽北部尉。縱然打死了宦官蹇碩的叔父,轉身也照樣升遷為頓丘縣令。
黃巾之亂方起,他便被拜為秩比兩千石的騎都尉,年未而立,曹操就已經站在很多有志之士可望而不可及的終點上了。甚至即便他現在躺平什麼都不做,日後照樣能繼承一個費亭侯爵位。
嘖嘖~當真是人比人氣死人!
魏哲承認,對曹操的嫉妒讓他有些面目全非。
不過他心裡也清楚這是羨慕不來的,而在打發走了鍾扈與太史慈兩人後魏哲心裡也忍不住暗自估量:“雖然朝中無人,但這樣的功勞得一大縣縣令應該不成問題吧?”
按漢制縣有大小之分,不足萬戶為長,滿萬戶為令。
縣長的品秩一般在六百石與三百石之間。
而縣令的品秩則基本上在千石與六百石之間。
倘若魏哲真的能得一縣令,那麼其實已經超過大漢九成的同齡人了。
於是帶著這樣的期待,魏哲這一覺睡得那叫一個舒坦。
……
次日,天色未亮魏哲便早早起床。
早餐是麥飯配豆豉、肉羹,聞起來挺香,吃起來卻甚是喇嗓子,可義從們卻絲毫沒有嫌棄。
甭管牙口好不好,這年頭能吃飽其實就已經很不錯了。
當然,打了勝仗還是有用的,這幾日的飯菜裡估計會多些葷腥。
魏哲也是如此,不過作為軍侯他要比普通士兵多一餐而已。
實際上他也是穿越之後才知道,普通士兵和黔首大多隻能一日兩餐。
“朝食”通常在早上七點到九點之間,是主食,故此量大;
第二頓飯一般在下午四點左右開吃,故又稱“小食”。
至於當下一日三餐,也是一種身份等級的象徵。
甚至權貴們犯錯之後,被判處少吃一頓飯也是一種懲罰。
比如前漢文帝時期,淮南王劉長因為叛亂就被罰每日只能吃兩頓飯。
而全天下唯有天子可以“一日四餐”。
並且各有其名,曰:旦食、晝食、夕食、暮食。
對於後世那些喜歡吃夜宵的人來說,基本上享受的也算是天子待遇了。
所以在大漢朝,不僅話不能亂說,連飯也不能亂吃的。
故此魏哲倘若想給麾下義從騎兵加餐,那就只能自己想辦法搞定,而不是去找後勤要糧,否則皇甫嵩斬了他都沒人覺得不對。
這也是為什麼軍中明明有輜重營,但魏哲依舊要攜帶部分糧草的原因。
要知道魏哲營中的這些糧食可都是他自家掏錢在軍市上購買的。
若非如此,魏哲麾下的遼東義從也不會人人願意為他效死。
不過像他這麼幹的軍侯不多,很多將領不克扣物資就算好了,更別說自家倒貼了。
從某種程度而言,這其實也是傅燮對魏哲另眼相待的原因之一。
而在吃完朝食後,魏哲便拉著太史慈一起操練武藝了。
和行軍筆記一樣,這已然成為魏哲每天固定的早課與晚課。
先是角抵手搏,而後是比試射箭,最後是兵器較量。
幾番下來,無論是太史慈還是魏哲都已經大汗淋漓。
“行了,先歇歇罷。”
魏哲說著便將手中長鈹就地一頓,而後翻身下馬走向一旁的胡床。
沒辦法,輸多贏少總是比較打擊人的。
當然,這種點到為止的切磋對魏哲來說多少有點不公平。
畢竟他在戰場上面向來喜歡一力降十會,可玩精巧就比不過太史慈了。
對於這一點太史慈心中也清楚,倘若真性命相搏他未必能贏。
故此贏了魏哲他也沒多開心,只是比較好奇他今天怎麼這麼快結束。
“你忘了?今日有甲冑兵器要送來。”
魏哲在隨意的衝了下臉後便開始巡視各帳,確定具體哪些需要替換。
然而當輜重運到之後,魏哲卻大吃一驚。
他沒有想到傅燮竟然這麼給力!
一太史慈在清點完物資補給後也忍不住詫異道:“這…確定沒送錯?”
這次送來的補給其他都好說,唯獨五百件騎弩讓魏哲又驚又喜。
“軍令便是如此,魏軍侯大可放心!”
負責運送的輜重的小吏也知道魏哲昨日立下大功,是傅燮麾下紅人,便笑著解釋了幾句。
魏哲這才知道,原來東郡與他處不同,此處並無郡武庫。
準確來說東郡武庫並不歸郡府統領,而是直屬中央朝廷。東郡武庫令更是秩比六百石,由尚書檯直接管轄。
實際上大漢朝堂不僅在長安,洛陽建了直屬朝廷的國家武庫,而且還在邊郡、內郡分設武庫,方便隨時出兵,鎮壓四方。
如此一來,東郡武庫的規模自然遠非普通郡武庫可比了。
比如普通郡武庫只存有甲冑兵器,但東郡武庫卻藏有皇室器物。
即便已經很少有天子巡視天下了,可按照規矩東郡武庫依舊備著乘輿。
不過這種東西對於平叛來說並沒有什麼幫助,而且非人臣所用。
故此這次皇甫嵩從東郡武庫調配的都是些兵器甲冑。
而這也是大漢相比於黃巾軍最大的優勢。
要知道光是東郡武庫就藏有長矛五十二萬餘柄,諸類弓弩五十三萬七千千百餘件,諸多庫藏足以裝備五十萬大軍。
即便兵器折損率極高,但以東郡武庫的規模供給二十萬大軍也不成問題。
所以皇甫嵩區區二萬人的軍需,對於東郡武庫來說毫無壓力。
真正限制軍隊規模的,其實主要是人和糧食。
至少以大漢朝當下的財務情況,是肯定承擔不了五十萬大軍的。
要知道五十萬大軍的後勤所需,可是比漢武帝當年打匈奴的耗費還多。
倘若強行為之,恐怕黃巾未滅大漢朝就先一步亡國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也幸好東郡的郡治濮陽城並未淪陷,否則皇甫嵩等人的麻煩就大了。
當然,這些問題還不需要魏哲考慮,眼下他只想好好試試新弩的威力。
於是待輜重營的人走後,魏哲便開啟一箱弩兵組裝起來。
與後世槍支類似,漢弩也有諸多配件,諸如弩身、弩臂、弩緯、弩弦、弩繼、弩矢、弩犢丸、弩蘭、弩蘭冠等等。
不過魏哲所領的乃是騎弩,並非腰引弩,故此配件要少些。
“嗖~嗖~嗖~”
片刻之後,看著箭靶上密密麻麻的弩矢,魏哲笑容那叫一個燦爛。
然而隨後他又忍不住遺憾道:“可惜是騎弩,要是能多些強弩與大黃弩就好了。”
此言一出,即便是太史慈都忍不住搖了搖頭:“兄長,我等俱為騎兵,便是有強弩與大黃弩也沒法用啊!”
要知道在漢軍之中本來就有準備的弩兵編制,屬步兵材官。
其中撅張士、射士、跡射士,在南北軍與郡國兵中更是均有設定。
畢竟“強弩長戟”、“堅甲利刃”向來都是漢軍攻擊匈奴的優勢裝備。
魏哲也知道這個道理,於是很快便甩掉腦中的妄念安排起來。
要知道這次傅燮是按照屯騎營的標準給他們送的輜重,倘若不好好利用一番,那可真對不起傅燮的良苦用心了。
於是在接下來的數日,魏哲這支騎兵曲幾乎都在操練不斷。
……
在東武陽城外簡單修整後,皇甫嵩本來準備領兵和朱儁匯合。
因為朱儁那邊征討南陽黃巾不利,雖然斬殺了南陽黃巾首領張曼成,但黃巾餘兵又推頭目趙弘為帥,繼續盤踞宛城。
並且由於南陽郡為天下第一大郡,人口甚至超越了幷州、交州、涼州等地,單單在籍就足足有人兩百四十萬口。
於是隨著南陽黃巾盤踞宛城的時間越久,黃巾便人眾越來越多。
當初張曼成自稱“神上使”時也不過才擁眾數萬人,可如今張曼成被斬,南陽黃巾的規模反而達到十幾萬人。
故此朱儁等人雖然圍攻宛城,但從六月直到八月卻始終不能取勝。
可以說眼下宛城戰況已經陷入了僵局。
因為誰也沒辦法保證,殺了現在這個渠帥趙弘之後,南陽黃巾還會不會繼續推舉新的首領繼續頑抗。
面對這樣的情況,皇甫嵩自然不能坐視不管。
要知道他和朱儁這路漢軍,其目的就是為了平定洛陽門口的兗豫黃巾。
倘若南陽黃巾不滅、宛城不復,那麼天子恐怕睡覺都不安穩。
然而皇甫嵩這邊開拔的軍令都下達了,全軍上下也都做好準備了,可等到出發的那天目標竟然忽然變了。
宛城不去,改去廣宗了。
收到最新軍令後,太史慈當即便忍不住疑惑道:“怎麼如此朝令夕改,皇甫將軍莫不是老糊塗了?”
“未必!”魏哲指了指天空道:“別忘了天子可是一直在盯著咱們。”
要知道六月份魏哲等人在陽翟追殺波才的時候,天子就已經臨陣換將了一次,將北中郎將盧植檻車送京,令東中郎將董卓接管冀州戰事。
如今過去也快兩個月了,聽說董卓放棄圍攻張角據守的廣宗縣,而率主力北上攻打張寶據守的下曲陽縣,結果圍攻兩月依舊不克。
洛陽天子的耐心,想必也該耗盡了。
“不會吧,這不是胡……”
說到一半,自覺失言的種扈連忙閉嘴不言。
然而魏哲與太史慈卻並未說什麼,因為兩人心中其實也是一樣的看法。
很快,魏哲便從傅南容處得知詳細訊息。
果不其然,董卓被要求押至廷尉受審,由左中郎將皇甫嵩代之。
當得知這個結果後,全軍上下包括士卒在內心情都有些複雜。
半年之內三易其帥,冀州這片爛攤子還能收拾得了嗎?
然而不管他們怎麼想,隨著朝廷詔令一下眾人還是開始北上冀州。
也幸好廣宗距離東武陽並不算太遠,不過二百多里。
五日後,廣宗城外漢軍大營。
看著前來迎接的漢軍眾將,傅燮身後的魏哲不由面露好奇之色。
沒辦法,誰讓劉關張在後世的名聲實在太大了呢。
也就是孫堅不在這裡,否則魏蜀吳的三位創始大佬恐怕要提前聚首了。
不過眼下魏哲只好奇一件事情,那就是關羽真的長了一張紅臉嗎?
-----------------
參考文獻:
尹灣漢簡《武庫永始四年兵車器集簿》
李均明《尹灣漢墓出土“武庫永始四年兵車器集簿”初探》
武庫相關資料,主要借鑑以上文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