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風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三十一章 險關,大魏芳華,西風緊,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附近有個亭,叫興安亭。兩天之後,中壘營各部已全數抵達,分批擇地紮營。後面還有數萬之眾,仍在米倉山中、沿著金牛道分路進軍。
秦亮並不在原地等待諸軍,趁著天晴,他便帶著護衛隨從、往西南邊劍閣關去了。
從興安亭到劍閣關,尚有百里之遙。不過這一片橫斷山脈之間的漫長河谷地上,到處都是魏軍營地,所以哪怕靠近邊境、依舊沒有敵情。
眾人向西南方向走了約四十里地,在蒹葭關附近渡過西漢水,然後循著開闊地、繼續往前行進。此地南邊的連綿大山、就是秦亮在圖上看到的橫斷山脈,劍閣亭以東的這一段,應該叫牛頭山。
大夥騎馬沿牛頭山北麓走,抵達了劍閣亭;旋即折向南邊,從山間的豁口、透過牛頭山所在的橫斷山脈。
一過大山,遠處的山丘上、谷地中便出現了魏軍的軍營。藩籬、帳篷隱約可見,甚至簡陋的望樓主體都搭建好了。仍舊沒有見到一個敵兵,幾乎沒有要打仗的氣氛。
直到劍閣關進入視線,出現在遠處的高地之上!
“這地方,不太可能被從正面攻破。”秦亮勒馬,脫口便道。
諸將抬頭觀望,都附和了起來。
其實秦亮已經說得非常委婉了。從他第一眼看到劍閣關,就立刻明白了,根本不可能從外面攻破此關!
不過秦亮對此倒不覺意外,只消想起那句膾炙人口的“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他就早有心理準備。此前他也看到了不只一次奏報的描述。然而親眼所見,還是比較震撼,一下子便打消他的所有僥倖!
李白的詩,自然是用了誇張的修飾,劍閣關、不至於一個人就能守住,即便數百人都很難久守。但只要有一支可靠像樣的軍隊駐紮在此,進攻方確實毫無辦法。
關城不大,修在山脈豁口間的高地上。兩邊都是山石懸崖,此地往南行、通道只有這道關城所在的豁口。
北坡這邊是一條狹窄的石階路,坡度很陡。雖然看不到關城背後的地形,不過依據走過劍閣關的人描述、南坡則比較平緩開闊。這樣的地形,十分有利於南邊的守軍防守!
路窄、關小,而豁口要大一些,關城並未將豁口完全堵死。然而從秦亮所在北坡看上去,左側還有一條從高處流淌的小溪,小溪周圍全是亂石,完全無法通行。
整個坡道又長又陡,找不到能放置投石機的地方。如果要攻城,只能在山坡上進行土木作業、挖出幾處小土臺,以放置鑄銅臼炮。
金牛道因為兩軍對峙而斷絕,秦亮還不知道、蜀軍有沒有仿製出配重投石機。如果蜀軍已有投石機,魏軍連火炮都沒法置放!因為那種配重投石機的發射距離很固定,打中一次、第二次多半也能打中;在固定的土平臺上安置炮陣,也將難以生存。即便蜀軍沒有配重投石機,居高臨下、用弩炮也能威脅到炮陣!
實際上就算魏軍把關城建築、全夷為了平地,還是很難攻下此地。北陡、南緩的地形就限制了進攻,北面的軍隊極為吃虧;關鍵是戰場太狹小了,正面交戰的人數極為有限,強攻能打到猴年馬月去!
就在這時,隨行的降將蔣舒沉聲道:“稟大將軍,附近有小路。”
諸將聞聲紛紛側目,秦亮也轉頭看向蔣舒。
蔣舒遙指東面,“從這片懸崖過去,走到懸崖另一頭,有一條獵戶與採藥人走的山林小道。走小道能爬上劍閣關東側的山頂,從山頂往南走,地勢便開闊平緩了。”
秦亮沒有吭聲的意思。鍾會便道:“既是爬山的小道,便只能偷襲。姜維若知此路,只消派一小隊人馬過去就堵住了。”
蔣舒點了一下頭,又道:“我們來時的山谷中,有一條往東的岔道。沿著東邊的山谷過去,繞行三十餘里也能到劍閣關的東側。不過出發大概十里地之後,也要走曲折小路翻越一道山樑才行。”
秦亮不置可否,這時又轉頭看向西邊,視線循著懸崖眺望,“西面是何情況?”
蔣舒道:“大將軍,西邊沒有路了。”
鄧艾的聲音道:“僕、僕曾派人……沿著山谷……過去打探。前方……是大山密林,陳都督……也知道。”
陳泰拱手道:“鄧使君所言極是,約十里地外倒是有一個山口,一條支流溪水沿著山口密林往南流。沿著溪水過去,灌木叢生間,有一片山崖,下面是淤積的大塘。”
秦亮遠遠觀望了一番劍閣關,懶得再靠近觀察了,此時已調轉馬頭。他等陳泰說完,便道:“陳都督負責攻打劍閣關,應儘快開始,攻不下此關也很正常,但須向蜀軍施壓。”
陳泰道:“喏。”
秦亮想了想又道:“劍閣關正面,可設法佈設銅炮,以震懾敵軍。蔣將軍說的那兩條小路,也要派人去試探。”
陳泰拜道:“僕領命!”
秦亮沒有馬上離開,仍然駐馬原地,回顧左右道:“當此之時,還得立刻派兵走左儋道、陰平道進攻。”
一時間諸大將竟無人請命,連隨行的鄧艾也不吭聲!秦亮不禁專門看了他一眼。
鄧艾還是原來那個鄧艾。雖然自司馬懿完蛋之後,鄧艾的境遇就發生了大變,但人沒有變;後來在冀州打毌丘儉、偷襲毌丘儉退路,在狄道襲擊姜維糧道,眼光都挺刁鑽。
況且此時魏軍已佔領興安亭、葭萌關、劍閣亭等地,走陰平道和左儋道都不用從陰平城出發了,便繞開了陰平小道最險的路段、即摩天嶺。
現在魏軍要去江油關、左儋道的路要稍微好走一些,至少比鄧艾走隴右長途跋涉、偷襲江油關要好走得多。
但是鄧艾似乎不願意去。看來鄧艾對形勢是有判斷的,他大概並不認為、蜀國到了摧枯拉朽的地步;而魏軍去年便曾去過江油關,如今又陳重兵於邊境,大概也起不到偷襲的效果。
另外鄧艾應該已經察覺到秦亮的方略了,清楚陰平道那邊、並非主要攻擊方向,所以沒有搶功的價值。
秦亮也不想勉強,遂對陳泰道:“那陳都督便遣兩員大將,即刻分兵去陰平道、左儋道。陳都督全權主持西面戰事,亦可及時調整部署、策應諸將。”
陳泰痛快地答應了下來。他作為雍涼都督,此役率領的關中軍、隴右軍數萬南下,兵力是充足的。
安排好西面的布兵,秦亮不再打算、在此多作逗留。座下的母棕馬也有點不耐煩了,在原地刨動前蹄。
棕馬晃來晃去,但秦亮的目光還注視著陳泰的臉。陳泰在馬背上微微身體前傾,表現出不易察覺的恭敬姿態。
秦亮遂不動聲色道:“戰役要看全域性,每一個地方都十分重要。好在陳都督一向顧全大局、深明大義,故我重之。”
陳泰拱手道:“僕不敢當。”
秦亮沒有理會不重要的話術,先是沉默了片刻。
當年陳家與司馬家的人有不少來往,不過陳泰的好友、傅嘏完全投靠秦亮之後,陳泰的立場亦已明確。尤其是王凌去世那次,關鍵時刻陳泰的表現還算可靠。
這時秦亮便道:“我們先回中軍,陳都督可隨時派人知會軍情。”
陳泰抱拳道:“僕定不敢疏忽,而有負大將軍交予重任!”他說罷便要翻身下馬。秦亮正在陳泰旁邊,伸手按住他的臂膀道,“免禮了,就此暫別罷,後會有期。”
陳泰在馬背上揖道:“恭送大將軍。”
秦亮也作揖還禮。大夥紛紛與陳泰等大將道別,然後沿著山丘間的谷地返程。
一眾人照來時的路,過劍閣亭往東走。此時正值驕陽當空,好在這段路也屬於金牛道古道,大路邊種著樹木、勉強能遮陰避暑。
及至葭萌關附近,牛頭山北麓的開闊地上那些軍營,便是文欽的涼州軍了、大部分是騎兵。而鄧艾的直屬人馬,則在西漢水的東岸。
秦亮早先已搞清楚、各部人馬都在何處,此時便沒有去軍營巡視。大夥一路上很少停留,徑直回興安亭中軍駐地去了。鄧艾、文欽等人在半路道別,各自返回了軍營。
此時剛進入五月不久,秦亮估計再過十天、洛陽中軍的各部人馬也不見得能到齊,還得看天氣。
秦亮這麼推測,不料第二天一早起來、便發現空中下起了小雨!
米倉山南部地區的氣候,夏季四五月間很少有暴雨,根據大夥近兩年的經驗、暴雨多出現在夏秋之間。不過小雨也會影響軍隊通行,看這情況,十日之內、洛陽中軍確實沒法全部抵達。
到了中午,城門校尉王濬卻是冒雨前來拜見了。秦亮到葭萌縣境內已三天,這才第一次見到王濬。因為今日下雨、暫且沒有緊迫的事,兩人便一起吃午飯,談論了許久。
魏朝有些特別的規矩。像王濬做大將軍屬官的時間、實際上比較短,但只要接受過徵辟,他的態度就比別的官員要親熱。言行神態之間,都能讓人感覺出來。
不過王濬屬於寒門出身,祖上是有人做過高官、他自己也讓名士徐邈選為了女婿,但王濬那個弘農王家、如今確實不太行了。王濬終於在秦亮這裡翻身,關係自是不一樣。他的親近感,大概也有這個原因。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