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韋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章 回憶,霓裳鐵衣曲,克里斯韋伯,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劉仁願唇邊露出一絲苦笑:“三郎,你知道我的第一次出征是什麼時候?”
“屬下不知!”
“那是貞觀十八年(公元644年)的事情了!”劉仁願走到窗戶旁,看著窗外的鵝毛大雪,陷入了回憶之中:“家父官至右驍衛大將軍,憑藉門蔭我一出仕便得以在先帝身旁捧刀侍衛。我們聽說先帝要親領大軍,征討高句麗,為中國子弟報父兄之怨,都雀躍不已,紛紛收拾甲兵弓馬,打算立下大功,留名青史。次年二月我們來到遼澤前,才發現眼前是一片白茫茫沒有邊際的沼澤湖泊,先帝下令各軍留下輜重,挖土伐木造土梁,我記得在遼澤一共走了七天,沿途骨骸相望,遍於原野。先帝下令將屍骸收容,運回中國掩埋——”說到這裡,劉仁願低下頭去,厚實的手掌捂住雙眼,雙肩微微抽動。
聽到這裡,王文佐也明白過來。劉仁願口中的“先帝”便是唐太宗李世民,而遼澤中的那些骨骸便是數十年前隋煬帝征討高麗時葬身於遼澤的中國子弟,當時全中國也不過五六千萬人口,而隋煬帝累次所動員的兵力便有百萬,其中多半都葬身於遼東,由於隋軍和唐軍的核心力量都是關中子弟,可以說當時隨太宗皇帝東征的唐軍士兵幾乎個個都有父兄死於徵遼之役,回想當時看到親人白骨露於荒野數十年卻無人安葬,饒是劉仁願這等鐵漢也不禁掩面落淚。
“先帝心地仁厚,果然是菩薩天子!”
“是呀!”劉仁願擦去眼角的淚珠:“對了,我剛才講到哪裡了?”
“您方才說到渡遼澤時看到許多骨骸,先帝下令將其運回國中掩埋!”
“哦哦!渡過遼澤之後,先帝下令毀去河梁,以堅將士之心。先破遼東城、殺高麗賊萬人,後破勢如破竹,連破十餘城,兵鋒直抵安市城。高麗賊以傾國之師來援,先帝設伏出奇兵,大破援兵,斬俘數萬,餘賊依山固守,先帝令斷其歸路河梁,四面合圍,賊人援兵無奈只得請降。只可惜安市城堅兵精,屢攻不下,遷延時日,待到天氣日寒,軍中糧盡,先帝不得不撤兵。撤兵渡遼時,正好遼水上漲,原有的土梁被沖壞,我們不得不重新整修,為了爭取時間,先帝甚至將自己的坐騎也拿出來馱運柴捆。在渡過遼澤時,天降大雪,許多袍澤衣衫盡溼,澤中無法烤火取暖,多有被凍死的,陛下還特地下詔書讓州縣在遼澤入口點起篝火讓士兵烘烤取暖,這才保全了大多數人的性命,但戰馬卻凍死了許多,十萬馬出征,回來的不過八千。”說到這裡,劉仁願撩起左袖:“你看,這兩根手指便是回程渡過遼澤時受了凍瘡,不得已截去的!”
王文佐定睛一看,果然劉仁願的左手的無名指與小指的最後一節指頭都不見了。方才劉仁願那番話雖然不過寥寥數語,但渡過遼澤時為父兄報仇建立功勳的雄心、渡遼後連破敵城的喜悅,高句麗起傾國之師來援的憂慮,太宗皇帝設伏破敵的自豪,最後不得已退兵的無奈,還有回師渡遼遭遇風雪失去戰友的悲傷,無一不鮮活靈現,彷彿映於眼前。
“恨不能早生十餘年,可以跟隨先帝渡遼,與將軍並肩殺賊!”
“好,好!”劉仁願笑了起來:“像三郎你這等智勇兼備之俊才,先帝若是見了,肯定是喜歡的很!哎,當初先帝出師伐遼時,多少少年英傑自備甲仗馬匹詣于軍前,不求恩賞,只求為天子效死,報父兄之仇!只可惜這等英雄氣象,今日是難得再見了!”
“將軍,屬下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三郎儘管直言!”
“當初先帝頓兵與安市城下,為何不以偏師圍之,餘者長驅直入,直搗心腹呢?”
劉仁願驚訝的看了王文佐一眼:“當時高句麗降將獻策,言安市城小而堅,守將材勇且得眾心,人自為戰,難得破城,不如乘援兵新破,人心搖動,出間道而破烏骨城,渡鴨綠水,直逼平壤。先帝也以為是,只可惜當時長孫無忌言天子親征,不可稱危僥倖,當求萬全之策!才久攻安市不下!先帝回師後也常以為悔!想不到你竟然與先帝暗合!”
“將軍謬讚了!”王文佐低下頭去:“不過那長孫無忌說的倒也有道理,我這番話也不過是事後諸葛亮罷了!”
“事後諸葛亮?三郎這個比方打的甚妙!”劉仁願笑了起來:“所以你明白我為何看到大雪就說此番出兵又要無功而返了吧?這遼澤橫亙於遼東與中原之間,比起瀚海來更為兇險,一旦大雪,大軍進退不得,只有束手就擒。以先帝之神武,尚且無功而返,何況諸將?”
“那這麼說來,我們這裡豈不是更糟了?”
“是呀,我們身處賊人腹心,高句麗人哪怕是再怎麼民窮財盡,只要大軍回師,他們就會全力支援百濟人,否則他們能夠躲過這一次,可就難保下一次了!”
“那明年,後年呢?大唐可以再出師征討呀?”
“明年?後年?”劉仁願苦笑了起來:“一士征戰,十人轉運,百人耕織呀!為了供應這三十萬大軍,永濟渠裡千帆競渡,百舸爭流,兩岸的縴夫便不下百萬。為了這次出師,天子已經下令江淮河北租稅無需轉運關中,全部運往幽州,你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嗎?關中只能依靠河東、河南兩地的糧食了,春荒時天子就得帶著後宮和百官前往洛陽就糧,北庭和安西都護府的將士們就得節衣縮食。你覺得還能連續幾年這樣大舉興師嗎?民可載舟亦可覆舟,大隋的前車之鑑可不遠呀!”
離開都護府時,王文佐腳步沉重,耳邊迴盪著劉仁願的最後那番話。作為一個穿越者,不管從後世的書本和網路上獲得多少知識,但那些只是一行行的文字和數字,而劉仁願們看到的卻是血淋淋的事實。隋煬帝三徵高麗,留下的不僅僅是遼澤那一片片無人掩埋的白骨,還有荊棘遍地、村落稀少的中原大地,這一切都在不斷的警醒著唐初的肉食者們——主不可以怒而興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