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望敬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85章 比於華還惡劣,1980我的文藝時代,坐望敬亭,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自1980年開始,林為民已經創作了十幾部長篇。

這麼些年下來,他的收穫了國內外無數讀者,每一次作品發表幾乎都是文壇和讀者群體的一次饕餮盛宴。

《文藝報》上整版的評論文章如同一聲號角,全國各地文學刊物上各種關於《明天別再來敲門》的評論性文章和讀後感悟文章如雨後春筍一般陸續發表。

那些專業作家和評論家的評論文章還好,基本都是秉持著公正客觀的角度分析作品,好評佔據了絕大多數,頂多是有人暗戳戳的在文章的某一段落裡表達對於林為民在處理某些劇情時採用方式的不滿。

但很多發表在報紙上的讀後感悟文章可就不是這樣了,這一類文章基本都是讀者投稿,報社也不會苛求什麼專業性和客觀性,只要言之有物就行。

這些文章一發出來,讀者們對作品的誇獎也不少,但罵林為民罵的更狠。

誇作品,罵作者,聽起來好像有點分裂,但這一點也不衝突。

於華最近每天最樂此不疲的事就是翻找各類報紙,去檢視其中關於《明天別再來敲門》的讀者投稿。

看著林為民捱罵,他心裡不知道為什麼會產生一種快意,好像他當初因為而挨的那些罵乾坤大挪移到了林為民的頭上。

今天上午,他看著看著報紙,忍不住嘎嘎嘎的樂了起來,引來了編輯部同仁的側目。

意識到自己的失態,於華立馬收斂表情,但他剛嚴肅了幾秒,眼神又瞟到報紙之上的某段文字,臉上又忍不住露出愉快的笑容。

“在虐待主角這方面,林為民比於華還惡劣,並且是劣跡斑斑的累犯!”

於華對於這段話深表贊同,我以前寫也不是現在這樣的,如果不是向林老師學習,他怎麼會落到今天這般田……呸呸呸,是取得如此卓越的成績。

這會兒快吃午飯了,周圍幾個同事停下了手頭的工作閒聊起來,聊著聊著便談到了社裡幾份刊物銷量的事。

“欸,我聽說《當代》這期銷量都破二百萬份了?”

“你這都是老黃曆了,昨天加印的60萬份剛發出去,這是奔著三百萬份去了。”

“好傢伙,這才上市了幾天啊!”

“我看啊,這回三百萬份的銷量都打不住。”

“真神了!我都納悶了,社長的好歸好,可咋就那麼受歡迎呢?”

幾位同事煞有其事的討論著這個話題,於華忍不住放下報紙參與其中。

“你這個問題有意思,林老師在讀者群體這種恐怖的號召力到底是怎麼來的,我想大家都很好奇這個問題。”於華說道。

同事們見他語氣篤定,似乎已有腹稿,“主編,您跟社長熟悉,您給大家說說!”

“這個跟熟不熟悉沒關係,其實大家仔細想一想就能明白了。我先問問你們,林老師這麼多年,總共寫過多少部?咱們就單指中長篇,短篇不算。”

於華的問題問完幾個同事立刻認真回答起來。

“《潛伏》《懸崖》《風聲》,諜戰三部曲。”

“《盜官記》《升官記》。”

“《套馬人》《情人》,還有《追兇》。”

……

沒數的時候並不覺得,可真數起來,眾人的表情逐漸驚訝起來。

19部中長篇!

足足19部中長篇!

原來林為民已經創作了這麼多部作品。

19部作品當中,除了《潛伏》這一部中篇之外,其餘的作品全部都是實打實的長篇。

即便是以每一部20萬字來計算,也是將近400萬字的產量,更何況其中還有《套馬人》《大明王朝1566》《上帝保佑米國》這樣50萬字或以上的大部頭作品。

“這個數字我統計過,算上最近剛剛發表的《明天別再來敲門》,整整519萬字。”

於華的語氣有些得意,好像幹了什麼了不起的事。

幾個同事一時沉浸在對於林為民的高產的驚訝中,並未覺得於華做這種事是無聊之舉。

以前他們只知道林為民產量高,但並沒有統計過,如今從於華口中聽到具體數字,心中的驚訝根本無法掩飾。

“社長今年還沒到40吧?”

“60年生人,今年才37歲。”

“37歲!他記得他從80年開始在文壇冒頭,到現在也就17年時間,519萬字,這字數快趕上巴老了吧?”

“不一樣。巴老的作品型別駁雜,我雖然沒統計過,但巴老的作品體量肯定是要遠小於社長的。”

“不能這麼算,散文、雜文也是作品啊!”

“可伱見過哪個作家能夠在近二十年時間當中,每年以一到兩部作品的效率產出作品,從未間斷?更何況社長的作品部部都是精品,其中更不乏享譽國際的經典之作!”

幾個同事爭論了幾句林為民和巴老作品含金量的問題,並沒有爭論出個所以然來,自古文無第一,爭論這種事是不會有結果的。

“呵呵,你們數了半天,19部作品,519萬字,這個產量很高對吧?那銷量呢?”於華問道。

“銷量?那還用說?《千與千尋》都賣了快2200萬冊了吧,這才幾年的功夫,還有《霸王別姬》《情人》《大明王朝1566》……哎呀,數不過來。太多了社長受歡迎的書實在是太多了。”

於華微微頷首,“銷量最高的作品就不用說了,大家都耳熟能詳。我問問你們,你們知道社長的所有作品裡,銷量最低的是哪本書嗎?”

眾人聞言表情略帶遲疑,有人率先開口說道:“《追兇》吧?我記得這剛出來的時候大家都吵著看這太費腦子了,有好多人都看不進去。”

“不對不對。《追兇》是先鋒文學的經典之作,當時極受追捧。那時候別管看不看得懂,人手拿一本《追兇》是一種時髦,就跟有一年大家跟風買《大明王朝1566》一樣。”

“我覺得是《升官記》,政治諷刺的受眾向來不算多,這部出版之初銷量還不錯,但後來好像賣的就沒那麼好了。”

林為民的作品熱銷不假,但大家也不是每部作品都從頭關注到尾,所以對於很多作品出版多年以後的銷量僅有一個模糊的概念。

幾個人猜了半天,說出的名字都被於華搖著頭一一否定。

“你們說的這些都不對,銷量最低的是《有話好好說》。”

有兩個同事顯得有些訝異,“不能吧?這部我高中的時候看過,寫的很好啊!而且去年電影上映不是還拿了快一個億票房嗎?這多受歡迎啊!”

“《有話好好說》發表還是八十年代初的時候,你們幾個那時候還都在上學呢,不瞭解這裡面的內情。”於華給幾人科普了起來,“那個時候,傷痕文學、改革文學大行其道,尋根文學方興未艾。《有話好好說》的風格在當時是獨樹一幟的,大家都在苦大仇深,林老師突然講了個聚焦都市生活、講述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故事,在當時是很不受一些評論家和作家的待見的。”

聽了於華的解釋,幾個年輕的同事點了點頭,不知道《有話好好說》當年居然還有這麼一番遭遇。

“當然了。《有話好好說》這部的評價其實並不低,它只是風格比較獨特。這部出版了十多年了,在去年的時候銷量是180萬冊。”

180萬冊,對於絕大多數作家的絕大多數作品來說,已經是個極為優秀的成績了。

但在林為民的作品序列之中,這個銷量成績卻只能墊底。

“我們說回剛才的問題,林老師的作品為什麼受歡迎?

你們想想看,從《潛伏》開始,林老師的哪一部作品不是一直維持著極高的文學水準和藝術水平?

這麼多年下來,靠著好作品的積累,他得攢下多少忠實讀者?

就說你們這茬年輕人,有沒看過他的嗎?

很多人就算是以前不喜歡看,可架不住身邊有人看啊。

你們記得《大明王朝1566》吧?當年傳出那是老人家的床頭讀物,一窩蜂賣出了幾百萬冊,在政府和事業單位上班的,特別是領導幹部,哪個人家裡沒有一本?

還有《上帝保佑米國》,大領導的批語你們都聽說過吧?別說是喜歡讀書的,就是不愛看書的,都得找一本摟幾眼。

另外還有林老師在海外得的那些大獎,這是多少次為國爭光啊!

我不知道你們關不關注外國文學,你們可以蒐集幾本歐米國家的文學雜誌或者文學評論雜誌看看,林老師在海外國家的知名度可能會顛覆你們的想象……”

於華說到這裡,有人打斷了他,“我覺得不光如此。”

“社長為國爭光確實讓大家感到與有榮焉。但我印象裡對社長最深刻的事還是那年他給希望工程捐贈1000萬米刀的事,那時候我還在上大學呢,一個月生活費也就20塊錢。1000萬米刀,我做夢都不敢想這個數字。

當時傳出這個訊息,我們宿舍和班級裡的同學都沸騰了。

大家一方面是感嘆社長的財富,另一方面也更加敬重他的胸襟氣度。

那可是1000萬米刀,放在現在就是8000多萬人民幣。要是算上這麼多年的通脹,我覺得兩三個億肯定有了,反正擱我我肯定是捨不得捐的。

當時我們宿舍有個同學說的話我印象特別深刻,到現在還記得:

1000萬米刀說捐就捐,活該人家賺錢。

他說完這句話,轉頭就去書店把林老師所有的書都買了過來,花了一個多月的生活費,我們班裡當時不少人都去買了。”

“你說這事我想起來了還真是。那年希望工程的新聞宣傳的鋪天蓋地,我們學校還組織捐了不少錢。社長那回的捐款真是讓人終身難忘,那時候我爸工資才剛到100塊錢。”

回憶起過往的共同經歷,大家說起來格外的起勁,內容也逐漸偏離了最開始的話題,開始討論起了林為民如今的身家。

幾人聊天的功夫走廊裡傳來雜亂的腳步聲。

於華抬手看了看手錶,“呦!11點半了,先別說了,今天中午食堂有紅燒獅子頭,去晚了可沒了。”

說完他不管眾人,第一個衝出了門去。

其他人聞言也立馬起身,侃大山哪有吃飯重要啊!

錯過了這一頓獅子頭,又得等一個禮拜了。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改嫁瘋批太子爺,旗袍美人豔翻京圈

張九酒

重生之在末世種田

摸魚塘主

重生08:從山寨機開始崛起

雨天下雨

阿姨,你也不想這事被孩子知道吧

山神廟的白葉

似婚

不棉

蓄意纏吻,繼姐新婚夜獨守空房

南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