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天子,你爹發怒了
寒梅驚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二十二章 天子,你爹發怒了,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寒梅驚雪,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四月初,京師地震,有聲如雷,死難二十餘,傷民過千。
好了。
百官積蓄已久的怒火,徹底爆發了。
我們反對一條鞭法,皇上強制執行了。
我們反對國策,皇上發怒,強制我們執行了。
我們反對屯田商賣,皇上不經過我們,就已經執行了。
不能再任由皇上如此胡來了,是時候站起來了。
為了我們逝去的土地,為了我們被割走的利益,為了我們這代人與後代人的幸福!
官員們,不要再沉默了,團結起來,讓我們反對建文新政,反對一條鞭法、反對國策、反對屯田商賣,我們要恢復祖制!
地震不是人,但卻給了這些人無盡的膽量。
一時之間,百官彈劾建文新政的火焰,徹底引爆朝堂。
一封封奏疏,都聚焦在了一個點上:
皇上德行不修,施政不當,引發上天警告,當下罪己詔,焚天示錯,糾偏以入正道。
“罪己詔?自省書?嘖嘖,這些人,真當自己是漢成帝了啊。”
朱允炆欣賞過一封奏摺,便丟到火爐裡,然後繼續翻看,微微搖頭,道:“人君不德,謫見天地,災異婁發,以告不治。這文采,當個教諭最合適不過了。”
古人嘛,他們對地震並不瞭解,給他們講述地震縱橫波,他們也聽不懂。
古人有古人自己的理解,也有自己的觀點。
西周伯陽父:天地之氣,不失其序……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蒸,於是有地震。
好了,“陰陽失衡”說就此登場。
地震,就是陰盛陽衰引起的。
如果哪位年輕姑娘或老姑娘正在努力向上爬,準備攝政、監國什麼的。突然地震了,好了,這位姑娘要倒黴了……
可是,將陰陽之說與地震綁在一起,沒啥價值,你說陰盛陽衰吧,幾百年難得遇到一個女漢子,總不能全靠運氣吧?
《天阿降臨》
學說應該有用,沒用,那還有什麼存在價值?
於是,大家開動腦筋,翻查史書,發現伯陽父提出“天地之氣,不失其序”時,“西周三川皆震。是歲也,三川竭,岐山崩”,然後沒過多久,周朝便覆滅了。
這不是告訴所有人,地震便是亡國之兆,乃是朝代滅亡的跡象?
好了
,“朝代滅亡”說上臺。
可是問題又來了,朝代哪裡有那麼容易滅亡的,可地震又經常出現,你要總用這一招晃點帝王,不砍死你才怪。
這個學說,雖然看似有理,但可靠性不足,實用性不好,風險係數又太高,所以這個學說,也沒什麼市場。
中國人嘛,變通的本事還是有的。
既然陰陽失衡、朝代滅亡學說不管用,咱就創造一個管用且好使的學說。
皇上不是自詡天子嗎?
也就是說,皇上他有兩個爹,一個本生爹,一個非本生爹——老天爺。
這好辦了,既然老天爺是你爹,那你這個當兒子的德行不修,你爹肯定會不高興,下個暴雨,那是陰沉著臉,弄個旱災,那是給你臉色看。
如果你不聽話,或施政錯了,惹你爹發怒,一拍桌子,好,這就是地震。
地震越大,死的人越多,說明你爹越是生氣,也說明你犯的錯越嚴重。
這個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趕緊道歉,知錯悔改,善莫大焉。
因為老天爺這個爹在天上,你又沒交通工具飛天出差,所以只能寫個罪己詔,燒了之後,這些文字,便隨風而上九萬里,算是送信去了……
這就是地震的“君王德行”說!
比如漢成帝,就因為一場地震,嚇得吃不好睡不好,乾脆寫了一封自省書,讓所有官員批評自己,說說哪裡做得不對,好馬上改過……
即所謂的“朕涉道日寡,舉錯不中,乃戊申日蝕、地震,朕甚懼焉。公卿其各思朕過失,明白陳之。”
因為地震的“君王德行”可以約束君王,且沒什麼風險,偶爾還可以利用下地震辦點私事,好用又便宜,所以一直流傳了下來。
到了朱允炆時期,地震與君王德行已密不可分。
一條鞭法的時候便有小型地震,動靜不大,加上朱允炆太過強硬,不是調人去邊疆放牧,就是讓人去海里釣魚,官員也就忍了。
可現在是大地震,死了人,傷了人,這說明皇上惹老天爺大怒了。
你作為天子,不聽我們的,也要聽聽老天爺的吧?
大明以孝立國,皇上您若是不聽老天爺的,那豈不是……
朱允炆燒完所有奏章之後,便回坤寧宮睡覺了,第二天接著燒,反正不是上朝的時候,送來多
少,燒多少。
攻擊一條鞭法,沒問題。
攻擊國策,也隨你。
要求禁屯田商賣,你隨便喊。
朱允炆打著哈欠,對這些攻擊毫不在意。
六部大佬、內閣大臣都沒動靜,就你們一群人上躥下跳的,也不嫌累得慌。
朕不發話,誰敢禁一條鞭法?
誰敢禁國策?
誰敢禁屯田商賣?
已經板上釘釘,棺材蓋都釘死的事,竟然還翻來覆去的鬧騰,這事沒完了?
從四月初,一直吵到了四月十五,朝臣滿心歡喜,在奉天殿外列好隊,揉揉嘴,準備好腹稿,今天一定要讓皇上給個說法。
奉天殿開了,走出來一個太監:“皇上今日身體不適,朝會取消……”
一眾大臣徹底傻眼。
大臣們不幹了,嚷嚷著一定要讓皇上出來說句話,否則就坐在這裡,不走了。
建文帝朱允炆登基以來,最大的執政風波就此出現。
雙喜將群臣靜坐的事通報給朱允炆,朱允炆只是搖頭冷笑,搞非暴力不合作是吧,行,有本事你們也絕食明志。
朱允炆只淡淡地說了句:“無需理睬。”
有那功夫,還不如多研究研究中華書局的事,如今二王在京師購置了一座大宅院,並在成賢街、保泰街的路口處,買下了一家大店鋪,裡面正在整修。
成賢街以西,保泰街以南,便是國子監,兩街交叉口向北,則是雞籠山、北極閣,地段繁華。
店鋪有了,書局有了,可是刊印書籍卻成了一個難題。
總不能只賣《三國志通俗演義》與《水滸傳》兩本書吧?
思來想去,朱允炆決定把《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也納入刊印書單。
《三字經》南宋時期便已出現,為王應麟編寫;《百家姓》成書於北宋時期;《千字文》為南北朝時期周興嗣編纂,存在已久。
“三百千”,乃是古代最重要的三本啟蒙讀物,沒道理不大賣。與其留給私塾藏著掖著,不如廣賣天下,賺點外快……
PS:
《三字經》為南宋王應麟編寫是主流說法,具體是誰,學術界一直有爭議。
也有說是元朝初期出現,也有說是明代人編寫,在本文中,以主流說法為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