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二章 都是皇上的錯(二更)
寒梅驚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零二章 都是皇上的錯(二更),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寒梅驚雪,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朱允炆沒有開玩笑,憑祥衛自己想要,但朝廷不給錢。
話說,沒錢真的不能辦成事嗎?
這可是軍隊啊,世界上最暴力的機器,沒錢可以賺錢嘛,只要手裡有人有武器,還怕沒糧餉?
對於張輔,朝廷只需要給他一條政策就足夠了……
鬱新深深看著朱允炆,不在糾結於廣西衛所之事,轉而說道:“其二,大朝覲雖在十二月,但留給朝廷釐清過去兩年,各地府縣狀況的時間已然不多,臣提議提前安排官員,專司核對各地財政、人口、田地、開荒等,以評出百強縣與十優州府。”
朱允炆深以為然,距離大朝覲還有四個多月,但百強縣與十優州府評選的資料處理是需要大量時間的,即要檢查各地報給戶部的資料準不準,又要與各地監察御史核對狀況,若有些地方存在虛報、錯報,還需要安排人二次核查,這樣一算,四個多月的準備時間,確實不多。
“這件事確實應提前準備,然戶部此時正忙於夏稅統算,兼此繁雜之事怕分不開身,鬱閣可有合適人選?”
朱允炆問道。
鬱新思索了下,道:“臣以為百強縣與十優州府評選,需核對數目龐雜,且應對比洪武朝時數目,查其增減,耗時耗力,若抽調戶部人員核算,定會影響夏稅核計,不若將此事交付國子監數學院。”
朱允炆眼前一亮,點頭贊同:“準了。”
國子監數學院在欽天監馬哈麻等人的執教下,雖不說培養出了什麼高精尖數學天才,但基本的加減乘除還是做得來的,尤其是數學院的監生都已普遍使用了阿拉伯數字,藉此機會,也可以給參與大朝覲的官員看看阿拉伯數字計算的優勢。
最主要的是,國子監人多,加上這些監生又不是真正的朝廷官員,政治背景簡單,與地方政治關係不緊密,偏袒、作假的可能性更低。
鬱新施了一禮,便退了回去。
朱允炆欣賞地看了看鬱新,此人雖在朝廷混了多年,老謀深算,頗有城府,但辦事能力確實很強,而且能著眼於未來,未雨綢繆。
“繼續奏事吧,解縉,你也說說。”
朱允炆見解縉有些猶豫,便出聲喊道。
解縉出班,沉聲道:“臣想懇請皇上,免去今年青州府農稅與商稅。”
朱允炆沒有回應。
解縉解釋道:“接監察御史宋正臣文書,青州府近十餘年來,備受齊王朱榑欺壓、勞役,加上地方官府依附齊王,沆瀣一氣,欺上瞞下,搜刮百姓,強徵民工營造府邸,死傷百姓已成三里亂墳崗!”
“齊王之亂,折損百姓與軍士無數,停留在青州的百姓,又為白蓮教徒蠱惑,想來這一戰之下,百姓必是損傷不小,若想要恢復青州生機,則需給其喘息機會,再行賦稅之重,民將崩潰。”
朱允炆有些心酸,目光中帶著幾分痛苦,道:“朕的百姓,朕都不知他們受苦多年!安全域性,都察院,吏部,山東布政使,竟都沒有陳言此事!如此禍事上演多年,誰
(本章未完,請翻頁)
應為此負責?”
解縉張了張嘴,不敢說。
總不能說,罪魁禍首就是你爺爺朱元璋,是他將朱榑安置到青州的,也是他給朱榑徵調民工的權利,還是他下令地方官員要逢年過節給藩王走動走動。
這走動多了,不就出問題了。
洪武時期官員彈劾朱榑的不少,可朱元璋不以為然,最多訓斥幾句。這兩年朱榑膽大包天,監察御史、安全域性的人都敢黑,朝廷能知道才怪……
楊榮沉默了許久,見朝廷寂然,無人敢言,便出班道:“皇上,臣有話說。”
雖然在這種場合,楊榮只是一個不起眼的人物,但憑藉著兵部對他的重視,加上解縉、茹瑺都極欣賞楊榮,朝臣也不敢輕視楊榮。
朱允炆看著站在稍遠位置的楊榮,道:“講吧。”
楊榮面色變得嚴肅起來,道:“開封禍亂,無數百姓遭難,是周王之罪乎?青州禍亂,數十萬百姓被奴役,是齊王之罪乎?在臣看來,非也!歸罪至因,在於皇上!”
開篇一席話,震驚滿朝。
解縉、鬱新、鐵鉉等人猛地看向楊榮,目光中有些擔憂。
大家知道你有才華,有能力,有大局觀,可你小子也不能沒有分寸啊,這是朝會,滿朝文武,皇上還在那聽著,你把周王朱橚、齊王朱榑的罪過,都按在皇上頭上,這算怎麼回事?
一些官員暗暗惋惜,好好的一顆朝廷新秀,其仕途將到此為止。
罵皇上,能有啥好下場?
鐵鉉也有些著急,茹瑺可是將楊榮託付給自己照顧的,這要是茹瑺還沒回來,楊榮先被趕走了,等茹瑺從山西巡撫回京,自己還有什麼顏面去見老上司?
朱允炆臉色也有些難看,雖然脾氣好吧,但被人當著那麼多人的面,說是開封、青州禍亂的罪魁禍首,就差定性為劊子手了,這種不白之冤誰能受得了?
解縉見情況不對,連忙喊道:“楊榮慎言!周王之錯,齊王之亂,天下已有公論,焉能不辨是非,牽涉皇上?快點認罪!”
鐵鉉在一旁也勸道:“莫要行差走錯,快點請罪。”
楊榮沒有理會解縉與鐵鉉等人的勸阻,而是毫無懼色地看著朱允炆,高聲道:“臣無罪,自不會認罪!”
解縉、鐵鉉急得直冒汗,平日裡挺好的楊榮,今日咋還發瘋了。
朱允炆冷著臉,止住了群臣議論,問道:“周王、齊王的錯,都是朕的過錯?”
楊榮傲然道:“沒錯!”
朱允炆被氣笑了,站起身來,俯視著臺下楊榮,道:“你若不說出個緣由,朕就把你送到開封墾荒去!”
楊榮向前一步,高聲喊道:“周王、齊王,既是藩王,又是皇叔,天下之人苦藩王久矣,敢怒而不敢言,只是因為皇上在給他們撐腰!若皇上真的體恤萬民蒼生,當立即下令,將各地藩王召回京師,裁撤藩王護衛,收回藩王土地,永絕無藩王之亂!”
“削藩!”
朱允炆原本怒火連連,瞬
(本章未完,請翻頁)
間消散,才明白楊榮的意圖,他是想借此機會,徹底剷除大明的藩王禍亂之源。
徐輝祖打了個哆嗦,暗暗咧嘴,這他孃的就是文人,嘴裡說著皇上的不是,手裡已經拿著刀子在割藩王的肉了。
鐵鉉、解縉釋然了,楊榮雖然措辭激烈,但目的卻很高尚,而且一定貼合朱允炆的心意。
畢竟是削藩,達到這個目的,就是挨頓罵也值了……
以前朱允炆剛登基的時候不收拾藩王,那是立足未穩,刀還沒磨好,現在朝廷不僅磨好了刀槍,還順便打了一堆神機炮與火銃,又有齊王造反為藉口,再不削藩,那就沒天理了……
楊榮更是趁熱打鐵,道:“先是周王有野心,為世子揭發,終沒掀起大風浪。現又有齊王領兵作亂,連累軍士與百姓四萬餘,說到底,藩王分封乃是罪惡之本,皇上貴為天子,統攬天下,御極乾坤,為何看不到藩王禍亂之根本在於分封?”
朱允炆順勢應道:“分封藩王於邊疆,拱衛大明江山,是太祖之制,朕也不好辦啊……”
楊榮心中暗想:皇上啊,你真的好意思提太祖祖制嗎?這兩年來,改動祖制最多的就是你啊……
可這些話不能明說。
楊榮道:“皇上,若再不動藩王,齊王之禍他日再起,就是萬民劫難啊。臣懇請皇上以周王、齊王禍亂為鑑,削減各藩王護衛!”
說完,楊榮撩衣下跪。
鐵鉉、徐輝祖見狀,也紛紛站出來,齊聲道:“臣等附議!”
到這個時候,圖已經翻完了,匕首也該亮出來了。
解縉、鬱新、黃子澄內閣大臣,蹇義、鄭賜等六部官員,也開始跪下,請求皇上削藩。
對於這種公開的,記名式的請旨行為,沒什麼官員會選擇孤立自己,鶴立雞群,無論官職大小,無論職務高低,悉數同聲:“臣等附議。”
削藩大勢,就此奠局。
事實上,現在的藩王也沒幾個能鬧騰的了,除了大寧的寧王。
不過無論其他藩王老實不老實,聽話不聽話,讓們手裡握著兵權,本身就是對中央的一種威脅,也是對地方的一種威脅。
既然如此,那就動手吧。
慶王朱栴控制著寧夏一帶,肅莊王朱楧把持著陝西甘州,還有山東的二代魯王朱肇煇……藩王三護衛,也該交出來了。
齊王都死了,你們作兄弟的,也應該有點眼力勁,多少明白下朝廷的好心。
朱允炆下了旨意:“既百官如此請命,朕就破一破太祖祖制吧,內閣解縉擬旨,著令削除慶王、肅莊王、魯王、肅王、蜀王……官屬及護衛,收其田產,奉旨回京。”
解縉記憶不錯,但聽朱允炆撤銷了那麼多藩王護衛與官屬,唯獨沒有提到寧王朱權,不由提醒道:“皇上,可還有?”
朱允炆看著解縉,停頓了下,道:“據此擬旨吧。”
解縉瞭然,不是皇上漏掉了朱權,而是另有打算,既如此,那就先收拾其他藩王吧。
(本章完)
7017k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