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八章 鐵鉉的手段(一更)
寒梅驚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四十八章 鐵鉉的手段(一更),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寒梅驚雪,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粗人!
這就是文臣對武人的定位。
現在的兵部還不能完全蓋過五軍都督府,但顯然他們已經在爭取主動權,《武舉法》是需要文字來描述的,文臣便藉助這個機會,揮著筆桿子就把帶刀的五軍都督府趕了出去。
於是,洋洋灑灑的文字,就成為了文官的春秋盛宴,至於選拔的武官門檻是什麼,待遇如何,考試之後要不要給他們唱名,文官在這些方面算是用心到了極致。
朱允炆有些心寒,大明開國才不過三十多年,洪武腥風血雨剛結束才幾年,這些文臣就開始想要限制與約束武官了?
一本《武舉法》,錯漏百出。
若按照這個律令執行,縱是武藝超群,一個打十個,也根本參加不了武舉,那考試還考個毛線。而且那點工資,還不如在家裡種三畝地的收成……
朱允炆翻到最後,抬起頭問道:“通篇文字,為何不見日期?武舉什麼時候舉行,莫不是還要看朕的心情?”
一個連考試日期都不規定的武舉制度,可想而知這是多不受重視!你們科舉還有什麼春闈、秋闈,到了武舉,乾脆連時間都不規定了?!
什麼時候朝廷想起來就捯飭一次,想不起來乾脆不捯飭了?
若如此下去,武舉制度還有必要存在嗎?人家好不容易練武十年,天天盼著等武舉,你連個準日子都不給人家,他們是等你三年還是九年?
等不來機會,他們也會轉業,也會再就業,等朝廷真想招人的時候,他們說不得早就荒廢了功底。
這不是大明《武舉法》,是一本廢掉大明武舉制度的文冊!
朱允炆發怒了,寫個小作文都知道時間地點人物,弄個如此重要的律令文書,就這一點都搞不定?
“如此《武舉法》簡直是一派胡言!若頒以天下,武舉種子豈不是絕滅?若兵部執意如此的話,那就由五軍都督府編一本《科舉法》,按如此標準,擬定門檻、俸祿,不安排時間,如何?”
朱允炆將文冊丟到了鐵鉉面前。
鐵鉉冷汗直冒,連忙跪地道:“臣等疏忽,這就帶回去修改。”
朱允炆有些失望,鐵鉉或許是一個直臣,正臣,或許是一個有天賦的將領,但他始終還是文官,文官有文官的立場,也有文官的思考邏輯。
“朕只給你們一日,若拿不出讓朕滿意的方案,但凡參與主筆者,全部離開兵部!”
朱允炆下了死命令。
相對於武舉這一條腿而言,鐵鉉根本就不算什麼,若他不識相,換一個兵部尚書就是,楊榮雖然年輕,但也不是不可以委以重任的。
鐵鉉吞嚥了下口水,一日時間這就是不給人留商量的餘地了,若不能處置好這件事,只能摘帽子脫衣服走人。
徐輝祖行禮,與鐵鉉離開武英殿,心頭不免有些快意,當著鐵鉉的面說道:“皇上乃是英明之主,耍小聰明,使絆子,根本行不通。鐵尚書,首先你是兵部尚書,其次才是文官。在其位,謀其政的道理,你不比我這粗人懂得多?”
鐵鉉聽著徐輝祖的嗤笑與數落之言,臉色很是難看,但也無法反駁,最後憋出來一句:“文興盛世,武亂朝綱!不節制武將,盛世從何而來?唐時教訓還不夠嗎?”
徐輝祖呵呵笑了笑,搖頭感嘆:“我
(本章未完,請翻頁)
還真被你看成一介粗人了,宋時盛世,你們文人吹噓的如同夢幻,但面對敵人時,不過羸弱是一次又一次城下之盟,歲幣交割,最後偏安一隅,崖山滿屍!若這是你們文臣想要的盛世,那抱歉,我徐輝祖不答應,相信皇上與五軍都督府同僚也不會答應!”
鐵鉉停下腳步,沉聲道:“現在二炮局已經革新了火銃與神機炮,憑藉著三大營,大明已無敵手。為何還要一批又一批的武將?一旦武將起了野心,豈不容易生亂?”
徐輝祖揹負雙手,肅然地看著鐵鉉,道:“你真以為二炮局的火銃與神機炮可以完全對付騎兵?喬巴山的戰報你也看了,蒙古鐵騎縱橫馳騁,一夜作戰數百里,你指望著火銃手扛著火銃,拉著神機炮追幾百裡?”
“捫心自問,到底是武將野心多,還是文臣心思多,同為朝廷效力,莫要將事做得太絕,多少給自己留一條後路。言盡於此,告辭。”
鐵鉉憤然地踢了一腳路邊的石墩,然後一瘸一拐地回到了兵部,拿起《武舉法》晃了晃,道:“這其中錯漏太多,皇上震怒,要求革職兵部所有主筆之人,是誰主筆的,就不需要我直說了吧。革職文書明日就會下達,你們還有時間寫一份辭呈。”
“啊?”
劉儁、盧淵、古樸等人冷汗直冒,有些慌張。
這份檔案,主筆之人還真不是鐵鉉,而是這些兵部同僚。
鐵鉉無論提出什麼看法,都被有意無意地駁回。
作為一個聰明人,鐵鉉如何不清楚這一份《武舉法》中的錯漏與問題,他很清楚這樣交給朱允炆的後果,但沒辦法,鐵鉉在兵部的威嚴遠不如茹瑺,他是越級再越級提升上來的,盧淵與劉儁原本是他的上級,是兵部侍郎,茹瑺入了內閣,補缺的自然是侍郎,誰知道空降了一個鐵鉉。
下屬直接成為頂頭上級,是誰都有些落差。因為這些落差帶來不滿,在一些事情上不用心,推諉扯皮,這都是很正常的。
比如《武舉法》,原本可以在一兩個月拿出的,偏偏推遲到了現在,為了一些細節,兵部同僚爭論不休,甚至還將五軍都督府排除在外。
“鐵尚書,我們這也是為了國家考慮啊……”
盧淵有些著急,這混了半輩子熬到侍郎,直接一杆子打回家去,誰受得了。
“是啊,武人多了必會多出事端。”
潘行連忙解釋。
鐵鉉拍了拍桌子,指了指武英殿的方向,道;“想要申訴去那裡,皇上說了,這《武舉法》是斷絕武舉之策,若按此執行,天下就再無習武勇猛之人,他日外敵入侵,就讓文臣頂上去,若頂不住,殺頭滅族,你們可願意承擔?”
“這……”
盧淵等人有些為難。文人連馬都騎不穩當,怎麼可能能頂得住。
“鐵尚書,就沒有轉圜餘地了嗎?”
劉儁見盧淵等人已失去了分寸,不由問道。
鐵鉉哼了一聲,道:“皇上震怒,能有什麼辦法?難不成你們還能在一日內修改好《武舉法》不成?即便是修改好了,誰去找皇上說情,你劉侍郎去嗎?”
劉儁後退一步,這自己怎麼能去,你鐵尚書可是皇上一手提拔上來的,如此備受重視都被罵得如此慘烈,自己要是去了,還不直接一棍子打到刑部去。
“還是各
(本章未完,請翻頁)
自寫好辭呈,準備致仕吧。我等同僚一場,會給你們送行的。”
鐵鉉冷著臉,低頭默不作聲。
盧淵、潘行等人為了自己的官位考慮,紛紛上前請求,並保證今晚上就修改好《武舉法》。
鐵鉉直搖頭,表示《武舉法》要商量的細節太多,什麼時候舉辦,幾年舉辦一次,也得商議商議,你們不是喜歡討論嗎?這怎麼也得討論個一個多月。還有俸祿問題,討論不了半年是不會有結果的。
可眼下距離十月武舉也就二十來天,怎麼都是討論不完的,與其浪費時間,不如提前走人,也省了吐沫星子亂飛。
可兵部通宵還真的在天亮的時候拿出了全新的《武舉法》,不僅按照朱允炆的要求作了整改,還增加了一些具備吸引力的條件,比如入京趕考的舉人可以找兵部報銷往返路費,若中式,可享受傳臚唱名,載譽歸家的榮譽。
事關自己的官運,什麼壓制武勳,什麼文臣主宰,什麼原則,都靠邊站,都要沒官帽官服了,你還給我說這些沒用的?
不知道留著官位,不怕收拾不了他們嗎?
鐵鉉入宮了,在兵部同僚的注視下,那不算寬大的身影,在這一刻顯得如此偉大。
鐵尚書,真是個好人哇。
人心就是這樣被“嚇熱”的,鐵鉉憑藉著一本《武舉法》的操作,逐漸在兵部樹立了威信,真正紮根。
朱允炆看著第二版的《武舉法》,連連點頭,問道:“早如此不就妥了,非要惹朕發怒,發給內閣與三法司審議,戶部核准,皆無異議後,張貼於兵部之外,發告天下吧。”
鐵鉉連連答應。
朱允炆揉了揉有些酸澀的手腕,對鐵鉉道:“距離武舉已是不遠,地方武舉人即將陸續抵達京師,務必做好招待與看護,莫要惹出什麼事端。”
鐵鉉保證道:“兵部定會做好接應。”
朱允炆欣慰地點了點頭,低下頭想要處理文書,鐵鉉輕聲道:“皇上,燕王與寧王回京選的是海路。”
“朕知道,有什麼問題嗎?”
朱允炆問道。
鐵鉉猶豫了下,道:“走海路,會經過白水洋!”
朱允炆雙眸閃過一道精芒,起身走至桌案前,道:“你的意思是說,燕王與寧王之所以選擇海路回京師,不是為了趕時間,而是為了憑弔齊王?”
鐵鉉行大禮:“臣不敢妄自揣測。”
朱允炆沉思稍許,突然笑了出來,對疑惑的鐵鉉說道:“諸多藩王入京,可沒一個人敢去白水洋的。燕王與寧王還真是膽略驚人,哪怕朕知道了也拿他們無可奈何。罷了,就容他們得逞一次吧。”
人家走的是海路,白水洋又是由北面進入長江口的最短路徑,總不能下命令說你們繞個大圈,在東海轉轉再回來吧。
無論朱允炆喜歡還是不喜歡,白水洋都在那裡。有船經過,很正常。
鐵鉉走了。
朱允炆握著拳頭,一臉陰沉。
朱棣與朱權走這一條路,恐怕不是想找找朱榑的骨灰,憑弔一番,而是想要看看這一片戰場,至於他們是同情朱榑這個兄弟,還是想要藉此宣洩對朱允炆處理朱榑的不滿,就不得而知。
無論如何,他們以藩王的身份走這一條路,肯定是有一些盤算與心思的。
(本章完)
7017k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