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六章 北巡的指向
寒梅驚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九十六章 北巡的指向,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寒梅驚雪,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盛世?
朱允炆冷冷一笑,隨手將奏摺丟到旁邊。
後世數十年的努力都沒有實現真正的盛世,無數人還生活在困頓之下,一個個渾然以為到了盛世,一冒出來個表現生活苦的電影,都會有無數人敲鍵盤說賣慘,卻不知道現實遠比電影更慘。
後世都無法實現的盛世,在自己手裡四年就實現了?
開什麼玩笑。
朱允炆對於現實有著清醒的認識,溢美華章還糊塗不了腦袋,看似被迷亂了眼,實則不過是一場順勢而為的“陰謀”。
下江南微服私訪之後,朱允炆被眾多官員“說教”了無數次,不少官員奉勸皇上守在京師,莫要到處瞎逛,有些沒情商的傢伙甚至直接說朱文奎還小的話,這就是不懷好意,詛咒朱允炆掛在外面咋辦了……
總而言之,許多官員是不希望朱允炆外出微服私訪的,尤其是不打招呼的出行。
這也可以理解,後世領導視察還需要提前三天打個招呼,搞搞衛生,背背臺詞,串串話術呢,這皇上出去,怎麼也得提前一個月打招呼,給人家準備時間嘛。
即便是打招呼,恐怕也沒幾個人願意朱允炆離開京師,理由也是正當的:
浪費。
不光明正大,微服私訪吧,地方不放心,萬一不小心招惹了,這官服就需要脫了,弄不好還需要換個居所。可如果公開巡遊吧,地方又不能不招待,招待就得花錢,就得拿貢品表忠心。
平日沒辦法巧立名目收稅,但如果皇上來了,官員以孝敬皇上的名義給百姓、士紳要點土特產,沒土特產的交點錢,是不是順理成章的事。
哪怕是被御史、安全域性知道了,也不怕嘛,我們是為了皇上大人,出發點是好的啊,難道說你們御史、安全域性的人不想讓皇上好過?
這是一個很矛盾的問題,但在內閣大臣看來,與錯誤判斷盛世來臨相比,多花點錢讓朱允炆巡遊一次更重要。畢竟北巡一次,有助於朱允炆更清醒認識到大明百姓的生活現實,知道還有很多事要做,繼而奮發圖強,勤於政事……
朱允炆看到了黃觀的奏摺,對行禮完畢的解縉笑了笑:“這件事你辦得很不錯。”
解縉會心笑了。
一個隱晦的計劃需要一個配合者才能執行,而負責配合朱允炆的正是解縉。
早在四月份的時候,朱允炆就想北巡,但考慮到朝臣反對,不得不製造出沉浸於“盛世”,繼而怠政的假象,以方便大臣主動提出來讓朱允炆北巡。
解縉從中不著痕跡地引導,並在最後關頭決定了出行的方向,確實瞞過了鬱新、茹瑺兩個老政客,至於陳迪,他的智慧還想不了那麼遠。
朱允炆抬手,身後扇風的侍女退後兩步:“黃觀的奏摺朕批了,朕北巡之日定為八月十六,告之揚州、淮安、鳳陽等地,北巡一應用度無需地方,沒有傳召官員不得離開治下之地甚至是衙署迎接,不得藉機收斂錢財,設定宴請,違旨者決不輕饒。”
解縉連連點頭,這筆錢戶部還是出得起的,不花地方件好事。
朱允炆安排妥當之後,便回到了坤寧宮,看著有些失落的馬恩慧,不由左右看了看,讓侍女退了出去,道:“皇后這是怎了?”
馬恩慧將頭轉向另一側,有些埋怨:“上次皇上出京師,帶寧妃去了江南,這次皇上打定主意北巡,打算帶哪位妃嬪去?”
不等朱允炆說話,馬恩慧又嘟囔了句:“帶誰去都與臣妾無關,只不過這一次又要出去多久?若再如上次出現點大事件,又該如何?”
朱允炆知道,馬恩慧說的大事是齊王叛亂,當時馬恩慧也聽聞到了訊息,膽戰心驚地熬到了水師船隊大勝。對於她而言,當時是緊張與畏懼的,身邊連個出主意的人也沒有,只能在不安中等待。
“這次北巡事關重大,可不是陪誰散心的……”
朱允炆有些無奈。
馬恩慧哼了一聲,有些苦悶。
朱允炆笑著坐在了馬恩慧一旁,道:“朕還沒有帶皇后出行過,不妨和朕一起北巡吧?”
馬恩慧心中開心,但也知道這不可能,聽說過皇上巡遊帶寵妃的,還沒聽說過巡遊帶皇后的,皇后母儀天下,自然不能和寵妃一樣比來比去。
“算了吧,皇上答應過淑妃句容省親,陪寧妃回過杭州,這次既然是北上,那就帶賢妃去吧,他是鳳陽五河人氏,去年鳳陽府遭災,賢妃一直掛念著,卻也沒提出來過。”
馬恩慧體諒地說。
朱允炆微微點頭,道:“賢妃跟著北上是理所當然的事,但這並不妨礙皇后一起跟著。”
馬恩慧堅定地拒絕了:“臣妾是皇后,這後宮事繁多,總需要管著,可走不開。”
朱允炆起身,走到桌案後坐了下來,攤開一份輿圖,目光盯著北平的方向,道:“朕聽說燕王妃入宮了,有什麼事情嗎?”
馬恩慧嘆了一口氣,瞥了一眼朱允炆:“皇上明知故問吧,北平燕王府毀於烈火之下,好端端的宅子就這樣毀於一旦,燕王妃自然是來訴苦的。”
王府毀於一場大火,如此大的事不可能不驚動朱允炆。
朱允炆淡然地笑了下:“這事怪朕,若不是朕讓燕王將家眷與僕人都帶到京師,北平燕王府也不至於缺人照料,以至於大火起時無人發現,火勢太大,燒燬了諸多房屋。”
馬恩慧有些無奈:“夏日天乾物燥,總還是容易走水,這事可與皇上無關。”
朱允炆眯著眼,真的與自己沒關係嗎?
不,有關,這把火是自己點的。
既然朱棣不待在北平了,那北平城裡面的燕王府就沒必要存在下去了,直接讓朱棣搬家不合適,還容易過早暴露自己遷都的計劃,無奈之下,只好先放一把火,把燕王府給點沒了,一了百了。
雖然這事辦得有些二百五,但至少解決了問題,朱棣也沒理由念想北平了,想出差去北平住幾天都需要找其他地方了。
考慮到朱棣畢竟少了一處房產,朱允炆又在南京給朱棣置辦了一處房產,還是在城外山明水秀的地方,以這種方式,收回了朱棣在北平的府邸。
內閣大臣包括解縉等人都以為,朱允炆的北巡只不過是去鳳陽府給老老朱掃墓,順便看看當地百姓,但沒有人知道的是,朱允炆可不打算到了鳳陽就停下腳步。
這一次北巡,鳳陽連中間都算不上,朱允炆打算一路向北,去看看疏浚會通河的百姓,打算去塘沽看看市舶司,而終點則是北平城!
這一次北巡,直接關係著未來遷都事宜,關係著朱允炆對大明未來的規劃與安排,可不是陪哪位妃子游山玩水或陪哪些大臣視察民情那麼簡單。
朱允炆很清楚,南面沒有足以滅亡大明的敵人,大明的主要敵人都在北面,韃靼、瓦剌,包括現在還窩在東北打漁的女真!
這些才是大明王朝生死存亡的威脅,而想要避免輕易覆滅,遷都北平是勢在必行的選擇。
設想下,如果歷史上朱棣沒有遷都北平,在土木堡失敗之後,大明的官員在南京知道了皇上被俘,主力被殲的訊息,他們會怎麼辦?
會匯聚所有的力量與戰力到南京,會沿江不妨,而眼睜睜地看著北面的山河毀在蒙古鐵騎之下,徹底淪為南宋的境遇。
哪怕是京師的人想要戰鬥,那也得集合力量向北,可等也先到了北平城下的時候,估計可以看到大明軍隊入北平城的影子,這些新兵蛋-子與二線、三線戰力,沒有經過嚴苛的訓練,怕是擋不住也先的大軍。
考慮到當時于謙的重要性,他估計是需要留守在南京的,誰坐鎮北平,誰來與也先決戰?一旦北平失守,江北哪個城池還能擋住也先的屠刀?
南京太南,對抵禦北方強敵沒什麼好處,一旦需要動用大軍,僅僅是路程一項就足以減去多少戰力?一旦前線需要支援,這邊剛到山東,那邊城關已經被攻破了,還支援什麼……
從戰略與全域性考慮,大明,不,是任何中原統一王朝的國都,都不適合待在南方,只適合待在北面,像是長安、開封、北平等地。
如此多前輩這樣選擇,除了考慮這些國都之地的安全外,一個重大的考量,就是抵禦遊牧民族。
最短的路徑,最強勁的攻擊。
如果把路徑拖太長,遲早會出大問題。
朱允炆清楚遷都是一件驚天動地的事,一旦提出來必然會引起滿朝轟動,乃至無數人反對,所以,此時蟄伏了遷都的想法,以等待一個更合適的機會。
北巡,是一個吹風的機會。
朱允炆決定向北,至於監國,自然是交給太子了,當然,他就是個擺設,真正辦事的是內閣大臣陳迪、鬱新,至於解縉、茹瑺、楊士奇、楊榮、徐輝祖、朱棣……那是需要跟著一起北上的。
就在朱允炆敲定北巡名單的時候,一場決定中亞命運的對決,一場關係著一個人榮耀,一個人恥辱的戰鬥即將開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