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梅驚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百六十一章 遷都風波亂(三更補),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寒梅驚雪,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御史孫榮有些不安,朱允炆夸人的語氣不對啊。

朱允炆將孫榮的奏摺放了下來,看向孫榮,平靜地說:“孫御史反對遷都,奏摺寫得不錯,朕很欣賞,如此人才,當一監察御史多少有些屈才了,不妨調任戶部當一主事,吏部尚書,如何?”

此言一出,百官錯愕。

解縉不知道朱允炆想要幹嘛,鬱新與茹瑺緊鎖眉頭,陳迪隱隱不安。吏部尚書蹇義見狀,也不好多說什麼,只好出班同意:“臣遵旨。”

朱允炆又拿出了一份奏摺,喊道:“吏部給事中楊如海,這篇反對遷都的奏摺寫得也是不錯,文筆飛揚,筆力深厚,不妨升入國子監,擔任司業一職。”

楊如海驚喜莫名,連忙謝恩。

朱允炆的舉動讓群臣很不適應,原本是想反撲鬧事,反對遷都的,可現在朱允炆竟然如此肯定反對遷都的奏摺,還給這些人升了官,這算什麼,莫不是皇上放棄了遷都的念頭?

這一步棋,出乎所有人的預料,就連楊士奇、夏元吉、楊榮、姚廣孝等人都摸不著頭腦,原本想要遞摺子的徐膺緒一時不知如何是好,想給徐輝祖幾個眼神,可徐輝祖也沒回頭看一眼。

只短短一刻鐘,朱允炆就提拔了三十名官員,然後失了耐性,指了指托盤裡的一堆奏摺:“沒念到名字的,統統官升二級。”

“謝主隆恩。”

一群人出班,歡喜連連。

朱允炆笑著點了點頭,直接跳過了遷都之事,詢問禮部:“鄭和帶來的使臣可都安好?”

黃觀從茫然狀態走出來,出班:“回皇上,鄭和西航遠至天方,帶來多國使臣,在了會同館中,生活起居俱佳,已熟習宮廷禮儀,隨時可入朝覲見。”

朱允炆頷首:“那就安排他們明日入朝吧。”

“遵旨。”

黃觀退回。

朱允炆看向工部尚書鄭賜:“接宋禮文書,會通河疏浚將於四月中旬提前完工,朕希望工部可派人再行勘驗,確保河堤、水櫃、閘口等無虞。”

鄭賜走出,肅然道:“臣請旨親往山東等地,驗收河道。”

朱允炆欣然同意,看向解縉、茹瑺等人:“京杭大運河貫通南北,事關國運,內閣是不是出一人前往主持禮儀,以示朝廷重視?”

解縉、茹瑺與鬱新同時扭頭看向陳迪,陳迪鬱悶了,很不想去,但沒辦法,其他三位都跟著北巡去了,跑了大半年才回來,讓他們再去一趟也不合適。

“臣願往。”

陳迪很是無奈,離開京師,意味著短時間內無法影響朝政,朝廷內有什麼情況,自己也很難在第一時間發聲。

朱允炆滿意地點了點頭,對戶部尚書夏元吉說:“宋晟傳來訊息,帖木兒正在籌備東征事宜,我們也不能大意,混凝土道路必須要抓緊,最好是多頭並進,錢糧方面,還需要戶部多多用心。”

夏元吉保證:“戶部定不會短缺西北錢糧,只不過那裡民工雖多,匠人卻有些不足。”

朱允炆含笑道:“這件事朕已安排工部準備了,不久之後會有三批匠人前往西北。”

夏元吉見朱允炆已有所安排,便不再多說。

解縉看著朱允炆有條不紊地安排相應事宜,心頭滿是疑惑,以自己對朱允炆的瞭解,他是一個不達目的絕不輕易罷手的君主,哪怕是有諸多困難,也會想辦法克服困難,而不是放棄打算。

遷都如此重大的事,他籌謀與準備了多年,怎麼可能輕易放棄?

徐輝祖也是一腦袋漿糊,抽空還給徐膺緒擺了擺手,示意他不要在今天上書支援遷都,其他武將見狀,也收斂不言。

姚廣孝、楊榮等人保持了沉默,既然今天不是個好時候,那就改天。

楊士奇深深看著朱允炆,他嘴角帶著笑意,給人的感覺是一如既往的堅毅與篤定,這樣的人,是不可能輕易改變自己幾年的佈局的。

那他又為什麼提拔反對遷都的官員,釋放這個訊號,不就是告訴百官,這些人上書說得對,我不遷都了。

詭異的安排!

朱允炆結束了朝會,整個朝會中並沒有一次爭吵,文武百官事前準備好的奏摺都沒遞出去,準備了一肚子的話有被塞了回去。

翌日,朱允炆接見了鄭和帶來的使臣,設宴三日,悉心招待,給足了這些使臣面子,並安排禮部官員帶使臣至京師周圍遊覽大明山河,好好遊玩,約定秋日時,啟程返回。

陳迪離開了京師,鄭賜也走了,朝堂似乎平靜了下來。

但很快,一股暗流就湧出了水面,激振起水花。

戶部主事孫榮,巡查南直隸時勾結地方官府,收受賄賂,知情不報,致使貪腐橫行,百姓不安,責令,免職,發刑部按律處置。

國子監司業楊如海,接受商人賄賂,擅自安插人員進入國子監,且在吏部時貪汙,干預考評。

案件一起一起得暴了出來,全都是證據確鑿。

解縉、茹瑺、鬱新看著一封封文書,手止不住地顫抖,偶爾冒出來一兩個官員有問題很正常,突然之間集中冒出來如此多的官員有問題,那實在是不太正常,更不正常的是,這些出問題的官員,竟都是寫了反對遷都奏摺,被朱允炆升官的人!

連升兩級啊,這個提拔的跨度很大,至少可以讓這些底層官員少奮鬥七八年,一朝得勢,難免得意洋洋,舉止失態,失了警惕與初心,加上有些人之前底子就不乾淨,安全域性深入一查,以前無傷大雅的事,現在就要命了。

甚至有官員因為寫信給地方知縣,讓其關照關照自己老家,結果被安全域性翻了出來,一個結黨地方的罪名是跑不掉了。

至四月十日,反對遷都,並被朱允炆連升二級的一百餘官員,竟因種種原因被貶官、免職、下獄多達五十七人,剩下的人更是人人自危。

之前反對遷都,是為了保證自己的利益,現在好了,雖然獲得了短暫的更大利益,但顯然代價是巨大的,很可能要付出自己後半生的官途啊。

就在朝廷風波不斷的時候,詹事府少詹事姚廣孝、左春坊大學士楊榮,左春坊左中允胡濙,右春坊大學士楊溥、右春坊左中允金幼孜同一日上書,旗幟鮮明地支援遷都北平。

姚廣孝奏雲:

南京龍脈日衰,不可久都,北平龍氣日盛,宜遷都。

楊榮奏雲:

北平為都,遠勝南京。其北枕居庸,西峙太行,東連山海,南俯中原,沃壤千里,山川形勝,足以控四夷,制天下!

胡濙奏雲:

太祖欲遷都,然憂民力,時機不熟。陛下革制,國力大增,遷都正當其時。況今漕運將通,儲蓄充溢,軍民一心,當擇日營造新都,以成國家悠久之計!

楊溥奏雲:

上順天心,下從民望,當都北平,天下幸甚……

金幼孜……

一時之間,激起浪花無數。

但在此時,反對遷都的聲音卻弱了許多,尤其是給事中、監察御史等,竟收斂了起來,只有十幾個官員跳出來反對遷都。

御史們不是不想反對,而是擔心反對的下場。

反對遷都的,大多數都是是因為遷都觸動了自己的利益,既然有利益在京師,就難免有些不乾淨,別看人家是七品御史,手中權利可不小,巴結他們的人並不再少數,被人巴結多了,手裡總會多點東西,比如銀兩,比如寶鈔,比如田契……

現在一個個官員出問題,著實令人膽戰心驚,昨天還在一起喝酒,今天人家就去刑部喝茶了,誰都知道刑部摳門,茶難喝的很。

不想去喝茶,就得管住嘴巴,萬一說錯了話,被安全域性盯上……

趁著文官反彈聲音微弱,徐膺緒上了奏疏,支援遷都!徐膺緒上書,帶動了武勳上書,就連在家裡遛鳥的曹國公李景隆也寫了一篇奏摺,力薦朱允炆營造北平城,早日遷都。

一時之間,支援遷都的聲音充斥著朝堂,雖然依舊有不少文臣言辭鑿鑿,反對遷都,但很快就被武勳與一些文臣的口水給淹沒。

局勢發展之快,讓解縉、茹瑺與鬱新咂舌。

遇到這情況,解縉直接回家養病去了,不作表態。茹瑺、鬱新苦苦支撐,不斷安排官員上書反對遷都,甚至在朝堂之上,公開對辯了幾場,渾如大媽主宰的菜市場。

不同的是,菜市場大媽吵架結束之後,剩下一地雞毛和菜葉子,官員吵架結束之後,剩下的是官帽、笏板、腰帶……

朱允炆很納悶,吵個架你解腰帶是幹嘛的。

就在朝廷內部吵得不可開膠時,安全域性指揮史劉長閣終於帶來了朱允炆想要的潮州人,總計有五人,之後接連三日,朱允炆天不亮就傳喚一些人秘密入宮,直至深夜才讓其離開,除了安全域性少數的高層人外,沒有人知道這三日裡朱允炆見到了什麼人,安排是什麼。

夜半,神樂觀。

真人張宇初看著辭別的寧王朱權,拿出了一柄桃木劍,送給朱權:“此劍可破邪魔,定風波。”

朱權謝過張真人,走出道觀,對走出暗處的龐煥笑了笑:“大明鼎鼎的血手閻羅,竟只是一個文弱書生,呵呵,不錯,不錯。”

龐煥聳了聳肩,指了指山下燈火中的馬車:“王爺,一切都準備妥當。”

朱權踏石階而下,目光中透著自信,輕聲低語:“既如此,那就再手談一局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替身皇子?滿朝文武求我登基稱帝

秋水似火

不明不清

第十個名字

妖孽夫君強寵妻

慕魅景

重生的我逃難到嶺南

摸魚小郎君

穿越朱元璋:朱棣,你來當太子

銀樓吃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