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怎敢用天皇二字
寒梅驚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怎敢用天皇二字,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寒梅驚雪,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經過多年海洋意識的強化,水師上下已經不再滿足於只在東海或南海晃悠。
遠航,前往未知的土地,發現未知的世界,將大明的聲音傳遍世界,友好一切友好的國家,消滅一切敵對的國家,這才是大明水師的神聖使命。
現在,日本國即將毀滅。
但鄭和相信,水師山下將士相信,日本國的滅亡絕不意味著大明水師使命的終結,恰恰,這應該是一個全新的開始,毫無後顧之憂的開始。
東海沒了日本國,大明在東海、東南海域將沒有任何敵人,即使冒出來幾個鬧事的,也定不會成規模。水師主力可以轉而探索更遙遠的海域。
堺港的大火實在是太大,隔著三十里都可以看得到。
京都,花之御所。
足利義持失了分寸,指著滿濟破口大罵:“你言辭鑿鑿,保證堺港水軍可以擋住明軍,可現在呢,堺港已被大火吞噬,元容西堂、一色滿範等人生死不知,明軍即將發起對京都的進攻,你如何交代?”
滿濟想過堺港會淪陷,在明軍付出慘烈的代價之下!
可怎麼都想不到,毀滅堺港的依舊是大火!
要知道一色滿範等人儲備了大量的水,他們完全可以在火起之前就撲滅了火!可偏偏,這堺港就著火了,而且還很大……
滿濟沒見識過石油,也不清楚世界上有這種水潑不滅的玩意,畢竟幾座島組成的小國,地底下沒有蘊藏石油,指望他們知道這東
西屬實困難。
足利義持想要殺掉滿濟,可此時殺人已經沒有任何意義,更無助於守護京都。
在這一刻,足利義持想逃了。
明軍太過恐怖,被視為最後屏障的堺港,竟然連明軍半日都沒擋住!就京都裡這些老弱病殘,是個人就拉出來當兵的軍隊,怎麼可能是明軍水師的對手?
足利義嗣看出了足利義持的退縮與畏懼,站了出來:“幕府的威名不容玷汙,若父親還在的話,一定會在此處與明軍血戰到底!勇敢的軍士,必死的決心,一定可以消滅強大的敵人!”
足利義持看著一向柔弱,此時卻變得堅強的弟弟,原本想逃走的心思變淡了許多。
長期以來,父親足利義滿便十分器重足利義嗣,甚至將他引見給天皇!
自己絕不能表現的不如他,否則,即使逃走之後幕府存活下來,自己也將失去威信,所有人都將轉投足利義嗣門下,到那時,幕府將軍的位置,巔峰的權力,都將換人!
足利義持不允許自己失去將軍的位置,咬牙說:“作為足利幕府的將軍,我將用生命來守護京都,守護幕府的榮耀。此地決戰,任何人都不得退後一步!傳令,但凡提議撤離京都,退走京都之人,格殺勿論!”
足利義嗣當即支援:“將軍所言極是!任何想要撤離京都之人,都將視為對幕府的不忠!我們當全力殺之!萬望諸位看清形勢,大明水師絕不會留幕府
之人一條生路,我們所能做的,便是向死而生,以死戰求生存!”
言日野氏、二條良基、世阿彌等人紛紛點頭。
足利義持被足利義嗣搶了風頭,雖是不滿,但此時也沒有發怒,穩住人心才是最緊要之事。
京都開始了最後的動員。
既然要戰,自然要選擇最合適的戰略。
言日野氏、二條良基、滿濟等人分析局勢之後,決定將幕府高層從現在的位置遷至琵琶湖附近,並將兵力沿幾處盆地口駐防。
滿濟等人的想法很明確,明軍打下堺港,擺明了是從堺港上岸,若是直接派兵迎戰,那軍隊將不得不擺放在平原地帶,這會讓幕府的軍隊失去了地利屏障。
而若是將幕府人員遷至琵琶湖附近,剩下的軍隊便可以借山為屏障,選擇在盆地區域內駐軍。再說了,琵琶湖也在京都地界,不算放棄京都。
這種策略的選擇,可以讓京都獲得百里縱深,而不需要在平原地帶直面明軍。
足利義本不想離開花之御所,但情勢所迫,不得不同意眾人的安排,選擇前往琵琶湖遙控指揮,從而實現百里內五道防線的部署構想。
堺港的火燃燒很充分,所以在燃燒了一天一夜之後,逐漸就沒了動靜。
因為火勢所阻,明軍水師並沒有直接上岸,這也給了倭軍改變部署的時間。
這對於鄭和等人而言並沒什麼區別,再說了,這附近的山通常算不得高,百丈、二百丈,最多
三百丈。
那些以山為屏,據守山坳的戰略對付冷兵器軍隊還可以,但對付明軍,就顯得異想天開了。
鄭和多等了兩日,等到堺港成了灰,溫度退了下去,才緩緩帶寶船穿過堺港,進入紀伊灣,沒有遭遇任何抵擋便上了岸。
明軍開始紮營,這邊營帳剛剛搭起,鄭和便召集水師主要將領商議京都作戰計劃,還沒安排出具體部署,軍士來報:“有一個名為阿野公為的倭人,說代表太上天皇后龜山前來與大將軍談判。”
駱冠英聽聞“天皇”二字頓時發了怒:“一個彈丸小國,怎敢用天皇二字?僅憑這一點,將他們滅殺也是合情合理!”
一向沉穩的楊榮也點了點頭贊同。
天皇的稱呼,可不是誰都可以用的,哪怕是皇這個字,也不是誰都可以用的。
按照大明王朝的邏輯,只有九五之尊的皇帝才能稱皇,皇之下是王,像朝鮮、占城等國,最多稱國王。
敢稱皇,啥意思,想和大明平起平坐?
弄不死你。
日本這種彈丸之地,不僅稱皇,還太上天皇,這輩分比建文皇帝還高了,真是不知死活。
鄭和也惱怒,但還是安排道:“讓他進來。”
軍士領命而去。
朱能看向鄭和,頗有些不滿:“這種時候就不需要見什麼使臣了吧?”
駱冠英直言:“都要打到京都了,全都殺去了事,何必多此一舉。”
鄭和看著渴望戰鬥的朱能與駱冠英等人,肅然道:“
雖說我們可以輕而易舉地打下京都,但我們未必能輕而易舉控制局勢。劉長閣、龐煥在組建情報網時,可是遭遇了不少問題,這裡的民眾對大明沒多少好感,打下的領地裡,也出現了不少起暴亂,雖說沒有對水師倉庫構成威脅,但就目前來看,想要最快穩定局勢,還是需要借一些人來用用。”
趙世瑜有些不甘:“不服則殺,殺到他們服帖為止!實在不行,就把男人全都殺了!我看誰還敢造次!”
鄭和抬手,止住眾人:“殺雖然可以解決問題,但必然會拖慢我們控制日本國的時間。你們也知道,舉世攻明之下,朝廷幾路出擊,此時正是需要水師供應後勤的時候,若我們在此處耗費時間過長,朝廷就只能大規模調動民力去解決大軍後勤。”
“何況借倭人之手平息民憤,並不意味著大明要借倭人之手治理此處。這裡將成為大明的領土,自然也需要大明人來治理。虛與委蛇,商議談判,不過是爭取更多的時間,瓦解他們國民的意志罷了。你們信不信,他們此時前來,定是商議投降條件的,而非下戰書的。”
眾將聽聞,逐漸接受。
鄭和並不是真正需要與他們談判,只是藉此機會安撫與控制佔領區的倭人,為後續的進駐、統治、治理提供機會。
阿野公為來了,正如鄭和所料,客套幾句之後,丟擲了條件:“只要大明軍隊不進攻京都
,我們願意與明軍合作,奉上足利義持的人頭,賠償兩億兩白銀,割讓九州島、四國島給大明,從此之後,世代友好……”
鄭和看著“誠意滿滿”的阿野公為,問:“京都是足利幕府的根基之地,大明軍隊必然要打到那裡去。但若你們願意答應賠款、割讓領土,並奉上足利義持等人的腦袋,大明水師可以允許你們在明軍撤退之後,接管京都。但賠款的金額,割讓領土的多少,不是我一個武將可以決定的。”
阿野公為臉色有些難看,若大明軍隊打到京都,那還不是所有人都在其控制之下,他們想要什麼就要什麼?
“幕府在京都可是有十幾萬大軍,若是明軍強攻,恐怕會折損不小。不若各退一步,戰後我們接管京都,並給大明賠償三億兩白銀!”
阿野公為軟硬兼施。
說幾億兩白銀對於阿野公為並沒什麼壓力,反正這筆錢也不是自己出,也不會是自己去挖。再說了,也沒具體說分多少年還清,先混弄過去,挺過這一關再說。
鄭和是什麼人,朱能、駱冠英等人可都是人精,怎麼會看不出倭人的盤算。
朱能站出來,直截了當:“明軍進駐京都之事容不得談判!但之後是誰來治理京都等地,倒是可以商議。”
駱冠英翹著二郎腿,抖動著腿說:“還有,回去告訴你們那什麼破太上天皇,服從大明的管理之後,就沒什麼天皇的稱謂了!
你們將是大明的部屬,完全聽命於大明!若敢有二心,大明軍隊可以來京都一次,自然也可以來第二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