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攝政,二選一
寒梅驚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攝政,二選一,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寒梅驚雪,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急報!
湖廣土司叛亂,殺盧溪知縣,掠百姓五千!
急報!
江西上猶百姓造反,糾集叛軍合四千餘,威脅贛州府。
急報!
寧波外海發現倭寇。
急報!
長江口現長鬚鯨,長三丈三,揹負「聖」字紋,擱淺中哀鳴死去!
急報!
安慶府爆發瘟疫,天花奪命。
急報!
淮安衛軍士一夜之間消失不見,不知蹤跡,衛營一切如故,粥米尚在,衣物尚存,已如鬼域。
一封封文書遞送京師。
解縉、楊士奇頭疼不已,六部尚書更是憂愁,五軍都督府梅殷、水師都督府李堅也不知所措,許多事能辦,但沒有旨意,沒有皇上許可,辦不了。
比如地方叛亂,地方都司可以平叛,可問題是這些叛軍遊走在邊界之上,需要另一都司配合,若沒有皇帝旨意,都司軍隊不可以隨意越界。
還有水師調動,大臣外派,瘟疫應對,人手物資排程等,需要有人發話才能辦事。規矩與章程很重要,誰破壞規矩,誰壞了章法,那是要付出代價的。
內閣大臣誰都不敢代行皇權,這東西摸著爽,用著爽,可摸完了、用完了,可是要全家爽歪歪的。
可如今緊急情況太多,始終沒一個人站出來主持大局,這朝廷還要不要運轉了?
那些藩王,一個個都沒個擔當,虧了是太祖的種!
一群大臣圍在內閣之中,便在此時,眾人分開一條路來,一個滿頭白髮、蒼蒼老矣的人拄著柺杖緩緩走了過來,工部侍郎黃福在一旁攙扶。
「老尚書。」
解縉、楊士奇等人一看,竟是久不出家門的工部老尚書鄭賜。
鄭賜看著行禮的眾人,頓了頓柺杖,呵呵冷笑兩聲:「怎麼,我聽說有人要另選攝政王,取建文皇帝而代之?解縉,是你出的主意,楊士奇,你也有份?」
解縉、楊士奇愣了下,面露難色。
楊士奇解釋道:「老尚書,朝廷內憂外患,總需要一人站出來主持局勢,我等只是為朝廷,為大明著想……」
鄭賜走向楊士奇,伸出蒼老的手,猛地打了過去。
啪!
鄭賜氣喘吁吁,看著不躲不避的楊士奇,沉聲喊道:「皇上對你等是何等器重,何等信任,你們竟敢擅行謀逆之事!我看你楊士奇當真是糊塗!」
楊士奇悲傷地看著鄭賜:「老尚書,我楊士奇做事問心無愧啊,你看看桌案之上積累如山的文書,這裡既有地方急報,也有前線八百里加急,地方不穩,前線將士在拼命,萬千事都決於皇上,可眼下皇上不在,太子不在,這江山誰來做主?」
解縉上前抓著鄭賜的手,目光深邃地看著鄭賜:「代王之亂事未平,四方戰事未休,朝廷不可缺主事之人!」
鄭賜拿起柺杖就要打解縉。
解縉不敢還手也不敢跑路,鄭賜年紀太大了,折騰不了。
鄭賜氣喘吁吁:「楊溥、金幼孜等人是怎麼回事?他們可是東宮重臣,是皇帝親自提拔出來的得力幹臣,你們竟也敢撤了他們的官職?」
楊士奇、解縉無奈地對視一眼,楊士奇硬著頭皮:「多事之秋,必有攝政。為江山社稷,我等死而無悔!」看書菈
鄭賜知道自己說服不了兩人,落寞地轉身:「我要去武英殿,守著陛下。」
解縉搖了搖頭:「彥嘉(鄭賜的字),陛下那裡有太醫看料,沒有皇后、太后恩准,誰都不能進入。鄭尚書還是回家好好候著吧,來人,送老尚書走!」
鄭賜被強
行帶出皇宮,楊溥、金幼孜迎上來問話。
沉默。
直至鄭賜回到府中,才對楊溥、金幼孜說道:「宮內將有變。」
選誰做攝政,成為了朝臣討論的唯一問題。
兵部郎中方賓慷慨陳詞:「眼下諸藩王已無可主政之人,為今之計,只能自建文一脈之中選出一人以穩大局。適合之人有三,建文次子朱文垣,建文胞弟朱允熞,建文異母弟朱允熥!當三選其一!」
方賓的話得到了眾人的支援,既然二代藩王都不中用了,那就只能在建文皇帝這裡找了。
按照禮制,父死子繼,兄死弟及。
太子朱文奎雖然失蹤沒了訊息,可朱允炆畢竟還是有兒子的,朱文垣還好好地活著,而且就在皇宮之中。
選擇朱文垣算得上是名正言順,可問題是,此時的朱文垣年紀還小,建文三年出生,滿打滿算還不到十歲,在這個風雨飄搖、諸多緊要國事積壓的時刻讓他攝政,那簡直就是抓瞎了。
至於建文的親弟弟朱允熞,他雖然成年了,可問題是此人並無半點上進心,最近三年一直都在沉湎酒色,過得是紈絝子弟的日子。
想想也是,作為皇帝的親弟弟,若是表現得太過優秀,勢必會引起皇帝的不安,他選擇不作為,肆意享受是他的生存之道。
一個沒有經驗,沒有能力的酒鬼和色鬼,是不可能攝政的。至於朱允炆的另一個親弟弟,也尚未成年,不需要考慮。
唯一一個既成熟,又有能力,還能獨當一面,擁有政務處理能力的,也就只有朱允熥了。
朱允熥身份很不尋常,他最初是嫡子,身份尊貴不是庶子出身的朱允炆可比。
可朱允熥運氣不好,老孃死得早。
大明不能沒有太子妃,於是朱標將朱允炆的母親扶正,呂氏成為了太子妃,而庶子出身的朱允炆就此獲得了嫡子的身份,而原本嫡子出身的朱允熥,雖然依舊算嫡子,可已經淪為了庶子的地位。
不管朱允熥的嫡子、庶子身份如何轉變,亦或是從沒有轉變過,朱允熥是朱標的親兒子,這一點沒錯。
最主要的是,朱允熥和朱允炆年紀只差一歲,年三十二。在此時,算得上人入中年,正是做事穩重,行事有為的時候。
何況朱允熥還在國子監,與朱濟熺、朱高熾等人一起進修多年,後在建文皇帝的許可之下,朱允熥進入戶部,充任戶部主事,負責商律方面的事務,多年以來與地方官員、徽商、晉商、浙商等打交道,積累了豐富的為政經驗。
眼下的問題,是選朱文垣,還是選朱允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