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雲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長平之戰 第016章 欲終取之先與之,,從長平之戰開始,隨雲逸,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既然秦國費盡了九牛二虎之力要本將來替換廉頗將軍,無非就是要本將軍率領大軍自搗死地罷了!”趙括的嘴角微微抽動,
說著,指揮棒輕輕一推,在韓王山上“駐紮”著的代表趙國大軍的旗幟,隨即便以猛虎下山般的氣勢衝著丹水西岸。
“那便如其所願!”趙括一邊推送著兵力,一邊冷冷地說道:“我便以大軍強攻其丹水西岸壁壘。為了誘惑我軍也好,為了給他們的後續部隊騰出作戰空間也罷,秦軍即便是抵抗,也定會裝作猝不及防的樣子,放棄壁壘,緩緩向後撤去……”
“緊接著,我們依舊按照秦軍所想的一般,渡丹水而西向,作出一鼓作氣殺退秦軍的氣勢。”趙括繼續著他的表演。
一旁的三人皆是眉頭深鎖,任誰都知道這丹水易過難回,若說攻打壁壘還能稍稍接受,那麼渡過丹水,幾乎是將數十萬趙軍的性命送到了秦軍的刀下,便是許歷這樣並非名將之屬也知道其中危險。
趙括又何嘗不知道其中的兇險。
歷史上趙軍的失敗,其中三點至關重要:
其一,輕敵冒進,雖然輕易撕破了秦軍在丹水西岸的壁壘,卻又被秦軍以光狼城為支點鑄造的第二道壁壘給死死擋住;
其二,便是自家後方支點——故關、長平關一線被秦軍輕易突破,導致了戰略上陷入了絕對的被動;
其三,便是自家主力和輜重部隊的分割,導致大軍根本無力堅持,這是戰術上的絕對失誤。
其中,第三點最好解決,若是想要徹底解決,混編便是一個很不錯的辦法,當然,其效果也近乎沒有,敵強我弱的根本情況難以扭轉,最好的結果也不過是略略延遲一些被秦軍分割包圍的時間而已。
而對於前面至關重要,能夠真正改變戰局的兩點卻又是無法解決的。
長平關至故關一線的防禦體系,本就是廉頗將軍所佈置的第三道防線,是在丹水壁壘無法堅守的情況下,趙國最後的底線。
若是大軍整體後移,加固長平關至故關一線的防禦,不過是將對峙後移而已。
而若是自己以田單率偏師守衛長平關至故關一線,而自己率大軍強突丹水,當然趙括絕對相信以田單將軍之能,必不會使百里石長城防線淪陷。
自己的後路算是保住了,但如此一來,最好的結果,也不過是自己無力突破,秦軍也無法突破,各自損失些兵力,全部回到起點——丹水對峙。
就這樣的結果還是最好的結果,儘管這樣的結果,無論趙括還是趙國都無法接受。更要命的是,因為田單守衛百里石長城的緣故,秦軍定然知曉其中攻破之不易,也勢必因此變陣。
要知道:對面的主將可是白起啊,因敵制宜那是白起的強項啊!
所以,想要真正從長平戰場的泥潭中抽身,必須首先從趙王制定的和平離場的幻想中醒過來。
只有把秦軍打痛了,自己和麾下的趙軍才有安全回家的機會。
而一旦秦軍變陣,也就意味著自己這個穿越者最大的優勢——先見之明徹底的消失了。就憑著自己繼承的趙括“紙上談兵”那點子功力,加上所謂的21世紀的見識,就想要跟戰國四大將之首的人物考腦子?
顯然,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所以,為了保留自己唯一的那一點點的優勢,趙括必須儘可能地按照歷史的程序繼續下去:全軍出擊,然後被秦軍圍困!不到最後一刻,自己的底牌便不能被掀開!
因此,趙括明知秦軍誘敵深入的計劃,也必須將做出的這樣決斷。
而這樣的計劃,若是換了一個人來講述,恐怕兩位老將軍早就轟人了,但出於對趙括前面表現的尊重,無論廉頗還是田單都沒有打斷趙括的意思。
然而,趙括的“瘋言瘋語”並沒有就此結束。
一圈、一圈又一圈……
趙括繞著不算大的沙盤反覆地轉著圈子,手中長棍如同點水的蜻蜓一般,在沙盤之上七上八下地輕點著,不時地還俯下身子將代表兵力的旗幟變動位置。
滔滔不絕的話語之中,沙盤之上的形勢已經大變,原本犬牙交錯、還算勢均力敵的戰場形勢已經逐漸一邊倒:一大片的代表趙軍的紅色戰旗,被一圈又一圈的黑色的旗幟死死地圍困在了以光狼城、丹水西岸壁壘和界牌領所圍成的,這片狹長地帶之中。
沒錯,趙括將自己被包圍地地點從丹水東岸的以泫氏、長平關、故關所圍成的方圓五十餘公里的三角地帶,變成了丹水西岸的地盤。
其中原因卻也很簡單,倒不是因為這塊地盤雖然狹長,但相較於東岸的地形,要平坦上不少,顯然更適合自己的騎兵馳騁,能夠更好地對戰秦軍。
相反,選擇此處的目的,恰恰是想讓秦軍更好地包圍住自己。
長平關、故關作為最後的保障,趙括並不準備用他們來冒險。即便自己的謀劃失敗,只要百里石長城防線還在,至少還能為邯鄲保衛戰爭取些時間。因此田單將軍駐守此處是必然。
而既然有了田單將軍的駐守,秦軍想要攻破幾乎不可能,那麼為了讓秦軍更好地完成包圍,東岸幾乎不太可能了,但西岸卻是大有可為,光狼城、界牌嶺都在秦軍的掌控之中,也就是說秦軍只要重新佔領西岸壁壘,那麼自己就插翅難逃了。
聽至此處,看著被死死圍困著的趙軍主力,再看看遠在長平、故關一線以及大糧山上的零星趙軍,以及圍困著自己的一圈又一圈的秦軍,廉頗以及田單將軍的臉色都已經變得赤紅了:眼前之人是自己趙國的上將軍嗎?怎麼更像是秦國的上將軍呢?
每一步幾乎都是完美地落入了秦軍的算計之中,大軍輕入就算了,糧秣沒有跟上,後續沒有接應,這是一個合格的將領該做的事情嗎?
就在二位即將爆發之時,轉折終於到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