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雲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長平之戰 第181章 為趙軍廉頗固守,從長平之戰開始,隨雲逸,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增兵!秦軍一定進行了增兵。

從自己連換數處進攻,皆盡失敗的情況來看,秦軍的增兵還不少。

可是自家的後軍中,晉鄙將軍仍在指揮著大軍對秦軍進行著節節抗擊,並無大股秦軍從自己的防線突入其中,換言之,秦軍的增兵來自他們的自身或是東北方向。

而這兩個來援的增兵,都共同指向了一個事實:趙軍已經提前進入了戰役的下一個階段——突圍了!

只是,得出這個判斷之後,廉頗不僅沒有對趙括突然的離開感到懊惱和疑惑,反而再度對趙括的戰場敏銳度感到欣慰。

的確,按照當日故關所謀,趙括還應該再堅持幾日,好讓秦魏兩軍充分廝殺,消耗掉秦軍的戰力,既為之後的圍困降低難度,也為突圍之時更有把握。

可是,廉頗也好,趙括也罷,從未想過同屬三晉之一的魏軍,再面對秦軍是如此的無力。一番突然襲擊,廉頗可以說把方方面面都考慮到位了,唯獨就沒有考慮到魏軍的戰力幾乎就是靠幾千魏武卒撐起來的。

於是,本該鑿穿秦軍陣線,隨後讓秦軍花費大氣力搶回去的意圖根本沒有實現,雖然也痛宰了幾萬秦軍,但面對浩大的秦軍數量,這點殺傷根本不解渴啊!

尤其在第二日的防禦戰中,魏軍缺少武卒為骨幹之後所表現出來的糟糕戰力,可是急壞了廉頗,雖然明面上仍是穩坐釣魚臺,但其實已經暗暗給魏軍判了死刑了,心中更是焦急地想要通知趙括關於魏軍的戰力問題。

沒想到,趙括居然在一夜的鏖戰之後便敏銳的察覺到了魏軍的戰力問題,即行趁著秦軍的調兵遣將的功夫,便提前發動了突圍。

至於趙軍能否在秦軍兵力未曾大損之前突圍而出,廉頗不知道,但他相信趙括。而趙軍的突圍也徹底讓廉頗放下了心中最後的一塊大石頭,接下來廉頗要做的,便是儘可能「體面」地退出這場戰鬥。

戰至此時,目前戰場上秦國與魏趙聯軍的總兵力對比,除開趙軍所隱藏的一十四萬大軍,大體上是一十五萬對一十四萬。

魏軍原本一十二萬大軍所剩已經不足九萬大軍,除了一萬的預備隊外,其中三萬多大軍迎戰秦軍奔襲而來的六萬大軍,依靠這營寨溝壑,死死地守衛這大軍後方,另外四萬大軍則向著司馬錯所部。

而被趙魏夾擊中的司馬錯所部六萬大軍,經過兩日來的鏖戰,也只剩下了三萬三千多人,面對廉頗親自指揮的四萬大軍,儘管司馬錯將守禦趙軍的數千兵馬調轉過來,也依舊沒能徹底止住廉頗延綿不絕的攻勢。

好在司馬錯的身後,兩萬五千多秦軍已經在白起的指揮下,浩浩蕩蕩地支援而來。

在更遠的北面戰場上,三萬秦軍正對六萬趙軍北堵南追,不求將趙軍全數留下,也至少要趙軍身上撕下一大塊肉來。

看起來,趙軍加上魏軍的兵力與秦軍相差無幾,但很可惜,其戰力的差距幾乎是翻倍的。

趙軍這邊自不必說,鏖戰日久,所剩下的六萬大軍幾乎都是青壯之旅,若是沒有堡壘的護持,加上「拔釘子」的戰術,恐怕秦軍只需要三萬大軍就能在數個時辰裡剿殺掉趙軍。

魏軍那邊雖然尚好一些,但只待武卒消耗一空,魏軍的戰力便將如同斷崖一般的下降,好死不死的武卒還只剩下了一千五百多。所以,這魏軍的九萬大軍,充其量也就是秦軍四至五萬大軍的戰力,這還是武卒能戰至最後一刻的情況。

也就是說,如今的上黨境內的戰力,趙魏聯軍實際上只有秦軍總戰力的一半左右。

而在上黨戰場的外圍,西面壁壘、南面界牌嶺、東面光狼城以及北面走馬嶺的出口,已經被趙軍十四萬大軍死死封堵,即便以如今秦軍一十五萬的戰力,也是攻不出去

的。

所以,撤退是最佳的選擇——無論魏軍還是趙軍。

廉頗很清楚,若是想要「體面」地離開,今晚或許是最佳的選擇,因為明日旭日升起之時,便是秦軍總攻之時。

看了看身邊還茫然無知的信陵君,又看了看山邊逐漸升起的朗月,廉頗終究還是沒有說出那「撤退」二字。

一則,如今趙軍正在撤退,如果自己這邊也撤退,秦軍會作何打算,殊難預料,若是包圍圈內的秦軍在自己撤退之後,轉過身去追擊北面的趙軍,那自己可就把上將軍給坑了。

二則,人性吶,那是最難捉摸的東西。如今的形勢雖然稱不上一片大好,但擊敗不可一世的秦軍的機會也不是完全沒有,「竊符」而來的信陵君會同意此時撤軍?即便信陵君同意了,下面的將領和士卒們呢?

不如,索性再等等!

至少,等北面的趙軍已經突圍而出,自己也就沒有了後顧之憂。當然,這一決定的代價,或許就是自己的性命。但廉頗無怨無悔。

打定了主意的廉頗隨即繼續投入到了指揮作戰之中。

這面秦魏大戰依舊互不相讓,那邊趙軍的突圍戰,卻也不是那麼輕易。

槍立如林的秦軍,面對著趙軍的死亡衝鋒,是絲毫不虛,盾牌一立,長矛一刺,愛誰誰,根本不理趙軍來了多少兵力。秦兵的眼中,趙軍只不過是一個個的移動的功勳罷了。

叮叮噹噹的密集箭雨下,秦軍雖有損失,卻是一步不退,靜靜地等候著趙軍前來送死。

砰的一聲,趙軍的盾牌終於與秦軍的戈矛相撞,與此同時,趙軍的矛也終於觸碰到了秦軍的長盾,一瞬間的火花之後,便是雙方將士的角力。

秦軍的戰鬥經驗顯然要比之趙軍豐富不少,戈矛總是出現在它不該出現的地方,透過敵我雙方的盾牌,收割著趙軍士卒的性命。

秦軍賴以成名的強弓硬弩也在此時齊齊發射,在空中劃過一道漂亮的曲線,栽如趙軍的陣列之中。後方的投石兵和短矛兵方正也齊齊發力,瞬間將手中石塊與短矛丟擲,混合這箭矢的攻擊對一線的趙軍造成大量的擊殺。

作戰經驗欠缺的趙軍,很快在秦軍如此立體化的打擊下損失頗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梁贅婿

執傘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