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雲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長平之戰 第219章 霧散突襲變強攻,從長平之戰開始,隨雲逸,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從戰術上來講,秦軍此次突襲已經算是登峰造極了。

若是再早一些,天色昏暗,界牌嶺上的火焰足以將嶺下數百步照得透亮,秦軍根本無法潛入;若是再晚一些,初升的旭日又將迅速將那薄薄的霧氣給烤乾。

可以說,王齕已經將進攻的時間點把握得恰到好處,再加上秦軍並沒有露出行藏,料想界牌嶺中的趙軍並不知道秦國的大軍如今直奔著他而來。

因此,此次突襲可謂是極具突然性和迷惑性。甚至有著極大的成功的機率。

只可惜,算定了秦軍要試圖突圍的田單及時給四面布口袋的將軍們進行了示警,而數以千計的斥候撒出,也成功將秦軍自以為還算隱蔽的行軍給查探得清清楚楚。於是,不僅界牌嶺,其餘三面的趙軍也全都做好了被秦軍的突襲的準備。

也因此,秦軍突襲的突然性大打折扣。

沒有了突然性的突襲,再加上一個觀察入微的周騏,失敗也就成了必然了。

當然了,周騏的果斷出擊也屬實是有些冒險,僅僅憑藉著眼前的一抹紅與一點黑,便令全軍上城接戰,若是秦軍並未動作,影響了士氣是小事,變成一個「狼來了」的故事可就問題大了。

好在,秦軍就在城樓之下!

眼見著城樓之上趙軍已經擺開了陣勢,顯然秦軍的突襲已經宣告失敗了,按理說秦軍應該立即撤退以減少傷亡才對,可是王齕並沒有鳴金收兵,反而下令道:「擂鼓!強攻。」

沒錯,王齕在極端不利於自身的情況下,繼續下令強攻。

要知道如今界牌嶺下的上萬秦軍精銳,為了行動的保密性,他們可是幾乎沒有任何的攻城器械進行輔助的,長長的雲梯便是他們唯一能夠夠到趙軍的道具。

可是,沒有箭塔對城樓之上趙軍弓兵的壓制,秦軍要付出怎樣慘重的代價才能靠近城牆,又需要付出多少的性命才能站上城頭?

即便,在戰鼓響起的同時,箭塔已經被推了出來,隨後衝車、拋石車等一系列的攻城器械也魚貫而出。

但顯然,他們的抵達還需要時間。而這段時間,便需要前線的秦軍用生命去填補。

不是王齕不想退,而是王齕尚存著一絲絲不該有的幻想,幻想著城樓之上的趙軍戰力不濟,自己可以強攻而下。

秉持著這樣的想法,若是將前線的軍隊撤回,再與工程器械一道前進,這一退、一進之間,恐怕實際上的損失可能會更大,倒不如即行對界牌嶺發起進攻。

因此,王齕的戰法倒也沒有什麼錯。只可惜,他的幻想從一開始就不該有,或者說,從趙軍整齊劃一的箭雨襲擊之中,王齕便應該意識到城樓之上的趙軍絕非泛泛之輩。

只是,若是沒有這奮力一搏,軍中會否有其他的聲音呢?

每每到了絕境之時,最可怕的不是外部的壓力,而是來自於內部的不和。而「最強的堡壘也總是從內部開始瓦解」這句話,王齕雖然沒有聽過,但顯然不論白起,或是王齕都很清楚其中含義。

不用鮮血將強攻這條路堵上,就需要用更多的鮮血去堵上內部的窟窿。

因此,繼續進攻便成了必然!

只是苦了界牌嶺下的秦軍的將士們。

後陣號角聲逐漸響起,伴著趙軍又一陣的箭雨,秦陣之中又是一頓腥風血雨。

收到訊號的秦軍不再保持沉默,解開口中的束縛,一聲聲的吶喊肆意地宣洩著心中的怒火,更是將那層薄薄的霧氣徹底吹散,城樓之上的趙軍這才發現,原來秦軍幾乎已經貼到了自己的鼻子下方。

沒有任何的猶豫,弓兵校尉的令旗再度麾下,城樓之上全部列陣完畢的近三千弓兵再度齊射。

更大的一團烏雲隨即凝聚在秦軍的頭頂,隨即又猛然地砸入其中,根本不給秦軍任何反應的機會。可憐精銳的秦軍為了保證靜謐性,手上只有一面小盾可以防身,面對著趙軍幾乎鋪天蓋地的箭雨,這區區一面小盾哪裡能夠防得住?

秦軍之中的弓兵們即便想要反擊,卻也難敵界牌嶺近乎天險一般的高度差。有道是「高打低,打s.b」,放諸此時的戰場更是如此。

站在城樓之上的趙軍甚至只需要將箭矢射出去,在自身重力的加持下,抵達秦軍士卒面前時便已經是飛速的利箭,可城樓之下的秦軍呢?氣力稍弱些的,箭矢甚至送不上城樓,而氣力稍大些的,即便將箭矢送上去了,其速度也因為重力的緣故減弱的八成。

既無箭雨之覆蓋,又無利箭之急速,其殺傷力可想而知。

但沒有辦法,箭塔未至,戰鬥還得繼續。

秦軍的弓兵們只能努力將手中長弓拉滿,盡力地為攀爬雲梯的同袍們提供哪怕微不足道的壓制與掩護。

沒有弓兵掩護的秦軍步卒們,在居高臨下的趙軍面前,一個個便如同那靶子一般。可以說,秦軍所前進的每一步都浸透著同袍的鮮血。

但即便如此,秦軍依舊無所畏懼。

接過同袍的意志,扛起大軍生的希望,長長的雲梯終於搭上了趙軍的城樓之上。沒有絲毫猶豫,一隊秦兵便已經衝上了雲梯之上。

然而,戰爭有著他的法則,並不會因為一方的無畏而偏向一方。

儘管秦軍以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向著趙軍所在的界牌嶺發起了猛攻。但收效甚微,沒有弓兵壓制的趙軍可以肆意地探出頭擊殺雲梯之上的秦軍,而登上雲梯的秦軍,不僅要努力保持著平衡,還要小心躲過趙軍的長刀、箭矢。

兩相比較,戰況已經不言而喻。

城樓之上的趙軍甚至不需要耗費太多的滾木礌石,煮沸的金汁更是連灑都沒灑點,僅僅憑這手中長刀與身後的弓弩兵相互配合,十數處的秦軍便已經被趙軍給趕了下去。

而從偷襲到現在的強弓,秦軍的損失已經達到數千的恐怖數字,卻連界牌嶺的城頭都沒能摸到。

怎能不令人心生沮喪?!

好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梁贅婿

執傘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