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雲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71章 滅胡大軍走當城,從長平之戰開始,隨雲逸,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前路漫漫,胡人之戰告一段落,接下來的才是惡戰、硬仗。更關鍵得失,至今,趙括都沒有接到關於燕軍的任何有價值的情報,這讓趙括如何能有歡樂的氣息。
當然,在營地之中,與趙括
“同病相憐”的還有咱們的平陽君一行人。顯然,營裡歡樂的氣氛,加上士卒們尚未擦乾淨血跡的長刀,都告訴著平陽君,昨夜在自己還在睡夢中時,一定發生了大事!
不過,經過昨日的敲打,平陽君早不是來時的平陽君了,他已經深知趙括在軍中的地位,更明白自己跟其對著幹絕不會有好結果。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苟回邯鄲,便是平陽君唯一的念頭。只要與迴歸邯鄲無礙,平陽君便不會管,更不想管,當然也沒法管。
因此,即便平陽君發現了種種的端倪,但依舊忍而不發,甚至趙括藉故推遲了兩個時辰出發,平陽君也只當自己可以多休息一會兒。
當然,趙括自然也不會去理會平陽君。甚至連大勝歸來的李牧和周騏也只是略略鼓勵一番,隨即便吩咐大軍休整兩個時辰後再行出發。
得到上將軍鼓勵的周騏自然是高興異常,但李牧卻從趙括的眼底看出了深深的憂慮。
再加上陳勳將軍突然的
“不辭而別”,李牧顯然意識到了些什麼。如今胡人威脅已除,即便是三萬大軍南下,胡人也只剩下八萬大軍,想要突破三城組成的防線,幾無可能,上將軍還在擔心什麼呢?
顯然不可能是胡人,那麼還能是什麼呢?答案已經脫口欲出了,出了接下來的燕軍之戰,沒有什麼還能讓上將軍憂慮的。
只是這燕軍之戰,真有那麼難嗎?要知道,自五國伐齊被田單給復國了之後,受傷最重的就是燕國了,當年田單歸趙,給趙國帶來的見面禮,便是率軍取了燕國一十五城,可以說趙國對於燕國,那是予取予求的。
這也導致燕國倒向了秦國,但即便倒向了秦國,長平之戰中也不敢從後頭動手,或許也有戰略上的考慮,但不得不說的是,燕軍還是太弱了。
雖然不清楚,燕軍怎麼突然壯起了膽子要跟趙國過不去,但戰力的改變卻不是一朝一夕的,在田單歸趙之後也沒聽說過燕國練兵或是改革的訊息,想來他的戰力也是一般,即便是如今攻來,也不當令上將軍傷神才對啊!
顯然李牧對於周遭的國家還是有所瞭解的,而他的想法也曾是趙括的想法,但顯然這樣的想法有些太過於簡單而片面了。
某種程度上來講,燕國實際上與秦國也有些類似——封閉。同樣偏居一隅的兩個國家,相對於其他國家有一個重要的優點,就是隻要把住了幾個礙口,國內的事情幾乎很難流落到他國去。
再加上其他國家對這兩個國家的輕視,即便是有什麼改革或是練兵之舉傳出,也很可能根本得不到重視。
曾經的商鞅變法便是如此,直到與魏國河西一戰,山東六國這才意識到秦國的強大,只是此時秦國已然度過了最為危險的時日。
同樣的,若是燕國下定決心臥薪嚐膽、厲兵秣馬之下,也不是不可能一鳴驚人的。
當然了,為了防止如同秦國這樣的突然爆發,這些年裡各國對於其他國家的滲透比之之前要更甚不少,但這也不是說就絕對杜絕了爆發的可能。
而另一方面來講,即便是燕國並沒有進行所謂的變法,甚至它的整體國力也並沒有得到躍遷,但這也並不意味著燕軍就是好打的。
畢竟,如今趙括手裡掌握的兵力尚不足整個趙國的四分之一,而燕國卻是傾國而來,即便是燕國再弱,也好歹是七雄之一,斷不至於弱到如今的趙國的四分之一都不到。
雖然李牧心中所有想不通,但跟著上將軍這麼久了,又跟周騏廝混了這麼許久,一個習慣也已經慢慢形成,那就是信任上將軍——該自己知道的,上將軍一定會告訴自己,不該自己知道的,那就是時候未到。
當即放下包袱,敦促麾下各部休整而去。把自己關在營帳中的趙括不是沒有想過讓李牧這個將才一起來商議一下接下來的動作,可是,兩眼一抹黑的趙括,甚至不知道這話要從何說起。
調整好心態的趙括,心中很清楚:所有的一切,只能等待,等前線軍情的傳遞。
好也好,壞也罷,只有掌握了具體的情報,自己才能對症下藥。兩個時辰的時間轉瞬即至,休整過後的大軍重新踏上了征途,大勝胡人的興奮尚未散去,所有人看上去都顯得興奮異常,連帶著腳程也變得快了幾分。
原本要子夜過後才能抵達的當城,只在亥時便已經抵達。大軍至此,平陽君的心也算是徹底地放了下來。
當然,當城之中,開心的遠不止平陽君一人!儘管已值深夜,午後便透過傳令兵得知大軍將滅胡後迴歸當城之中。
當城所部,一眾數千人,卻是從傍晚開始就一直等候著得勝歸來的上將軍。
陪著大軍等候的甚至還有當城的百姓。雖然沒有前迎十里的排場,所有人卻是用從白天等到黑夜的誠意,迎接著他們的英雄。
沒錯,就是英雄。或許在趙括眼中,這不過是一場並不值得誇耀的戰鬥,也更只是接下來戰鬥的序曲。
但對於當城的百姓而言,對於代郡的百姓而言,這場勝利,卻是讓他們不必再骨肉分離,讓他們躲過了兵災之劫,更是給他們無數的親人報了血海的深仇!
這是一場救命的勝利,這也是一場久違的勝利,更是一場令當城百姓感恩戴德的勝利。
不算太大的城門口,一個個穿著補丁的百姓們,手裡挽著籃子,已經有些破舊的籃子確實被擦拭得鋥光瓦亮,生怕有一絲的灰塵沾染其上。
他們要用最乾淨、最好的東西,先給他們的英雄們!這便是咱們的百姓,樸素而真誠的百姓,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